正文 第21章 唐風 (1)(1 / 3)

唐,是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國,大致包括山西太原以南沿汾水流域的一帶地方。唐風即是這個區域的詩。共收有十二首詩。

蟋蟀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歲聿其逝。今我不樂,日月其邁。無已大康,職思其外。好樂無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車其休。今我不樂,日月其慆。無已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

【注釋】

聿(yù):語助詞。

莫:同“暮”。

日月:指光陰。

除:過去。

無:勿。

已:甚,過度。

大(tài)康:過於安樂。

職:相當於口語“得”。

居:處,指所擔任的職位。

瞿瞿(jù):警惕驚顧貌;一說斂也。

邁:義同“逝”,去,流逝。

外:本職以外的事務。

蹶蹶(jué):勤奮狀。

役車:服役出差的車子。

慆(tāo):逝去。

憂:可憂的事。

休休:安閑自得的樣子。

【古人如是說】

刺晉僖公也。儉不中禮,故作是詩以閔(憫)之,欲其及時以禮自虞(娛)樂也。

——《毛詩序》

役車休息,是農工畢無事也。

——孔穎達《毛詩正義》

今觀詩意,無所謂“刺”,亦無所謂“儉不中禮”,安見其必為僖公發哉?《序》好附會,而又無理,往往如是,斷不可從。

——方玉潤《詩經原始》

觀詩中“良士”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盡是細民,乃士大夫之詩也。

——姚際恒《詩經通論》

山有樞

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內,弗灑弗埽。子有鍾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注釋】

樞(shū)、榆(yú)、栲(kǎo)、杻(niǔ):皆為樹木名。《毛傳》:“栲,山樗(chū,臭椿)。杻,檍(yì)也。”《傳疏》:“山樗與樗不同。……葉如櫟木,皮厚數寸,可為車輻,或謂之栲櫟。”

曳(yè):拖。

婁:即“摟”,用手把衣服攏著提起來。《正義》:“曳婁俱是著衣之事。”

宛:通“菀”,枯病的樣子。

廷:指宮室。

埽(sào):通“掃”。

考:敲擊。

保:占有。

漆:漆樹

且:姑且。

永:延長歲月。朱熹《詩集傳》:“永,長也。……人多憂,則覺日短,飲食作樂,可以永長此日也。”

【古人如是說】

不能修道以正其國,有財不能用,有鍾鼓不能以自樂,有朝廷不能灑埽,政荒民散,將以危亡,四鄰謀取其國家而不知,國人作詩以刺之也。

——《毛詩序》

蓋以答前篇之意而解其憂,蓋言不可不及時為樂,然其憂愈深而意愈蹙矣。

——朱熹《詩集傳》

周以岐豐賜襄公,秦崛興而周遂微;晉以曲沃封桓叔,曲沃強而晉不支矣。《唐風》自《山有樞》至《鴇羽》,皆都翼時詩也。

——嚴粲《詩輯》

周宣《車攻》馬同,武功也,以備朝祭,以經兵戎;今弗曳弗婁,弗馳弗驅,則祀事、戎事皆不修矣。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為民之章,《抑》戒所以自警也;今弗灑弗掃,則治內之事缺矣。君子聽鍾聲則思武臣,聽鼓聲則思將帥之臣;今弗鼓弗考,則無講武命將之思矣。不振若此,何以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