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之好,在於那麼暈乎的感情,它都不懼,它有迷茫也許還有少許無奈,但整體的調子是朝上走的,一句一句地蕩過去,是一種悠揚的飛翔。……《蒹葭》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不同,沒有那麼不安生不消停,跟“漢之廣矣,不可求思”也不同,沒有那麼平靜與不作為,它接受了在迷霧中穿行的命運,並不著急找到一個出口。
——閆紅《詩經往事:愛在荒煙蔓草的年代》
終南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
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亡!
【注釋】
終南:終南山,在今陝西西安市城南郊外。
條:山楸樹。材質好,可製車板。
錦衣狐裘:當時諸侯的禮服。
渥:塗。丹:赤石製的紅色顏料,今名朱砂。
紀:通“杞”,杞樹。一說山角。
堂:通“棠”,指赤棠樹。一說山上寬敞平坦處。
黻(fú)衣:黑青色花紋相間的上衣。
繡裳:五彩繡成的下裝。當時都是貴族服裝。
將將:同“鏘鏘”,象聲詞。
考:高壽。
亡:通“忘”,忘記。
【古人如是說】
(襄公)能取周地,始為諸侯,受顯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詩,以戒勸之。
——《毛詩序》
此必周之耆舊,初見秦君撫有西土,皆膺天子命以治其民,而無如何,於是作此。
——方玉潤《詩經原始》
“其”者,將然之辭。“哉”者,疑而未定之意。
——嚴粲《詩緝》
黃鳥
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楚。誰從穆公?子車虎。維此虎,百夫之禦。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注釋】
交交:鳥叫聲。
黃鳥:即黃雀。
止:停,落。
棘:酸棗樹。一種落葉喬木。枝上多刺,果小味酸。棘之言“急”,雙關語。
從:從死,即殉葬。
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姓嬴,名任好。
子車:複姓。
奄息:人名。下文子車仲行、子車虎亦同。
特:傑出。
“臨其穴”二句:穴,墓穴。鄭箋:“謂秦人哀傷其死,臨視其壙,皆為之悼栗。”惴惴:害怕不安的樣子。
彼蒼者天:悲哀至極的呼號之語,猶今語“老天爺哪”。
良人:善人。
人百其身:猶言用一百人贖其一命。
桑:桑樹。桑之言“喪”,雙關語。
防:抵擋。鄭箋:“防,猶當也。言此一人當百夫。”下文“禦”意同。
禦楚:荊樹。楚之言“痛楚”。亦為雙關。
【古人如是說】
《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穆公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
——《毛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