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要堅持自己的獨裁統治,就必然要有一班對他忠心耿耿的人。這批人中間最核心的當然是他的親人和學生。為了控製他們的忠誠度,蔣介石煞費苦心,使了許多手段。
◎修訂家譜,重振家風
古時候常有一些人做了大官之後,著急回鄉修訂家譜,給自己尋找一個高貴的“根”,蔣介石也不能免俗。
蔣介石不論在外如何地威嚴,但是對家鄉人卻始終懷著濃濃的感情。孝敬父母、修橋鋪路、修譜續宗、溪口建設、對家鄉人的扶植等,他都做得很好。在眾多公益事業中,首推他對家譜修訂的認真,得到了眾鄉親的稱道。
在蔣介石出生的第二年,蔣氏的家譜修訂過一次。後來,在他當了“粵軍總部作戰科主任”的時候,家譜又重修一次,這時野心在胸的蔣介石對重修的家譜表現出明確的不滿意,核心的問題是家譜上沒有顯赫一時的先輩,過於平凡,難以襯托出後輩的不平凡。為了光宗耀祖,家譜按蔣介石的意見重修。
1943年11月,在抗日烽火燃燒正濃的年代,這時老蔣的家鄉奉化已成了地地道道的敵占區。他派兒子蔣經國,秘密化裝回到家鄉溪口,冒著日機炮火轟炸的危險,將家譜偷偷運出浙江,經過江西,輾轉四川,最後到達重慶。正如蔣介石在《先係考序》中說的那樣,經過“三複循誦,幾忘寢食”,詳校了天台龍山蔣氏家譜與鄞縣橫山蔣氏、奉化蔣氏兩家譜之異同後,認為鄞縣和奉化兩譜要比龍山譜更可信。就這樣,蔣家就在奉化找到了祖宗源頭。
到1948年上半年,按照家譜每30年修訂一次的習慣,才出任總統的蔣介石當然更有理由重修家譜,具體由蔣經國負責,讓蔣介石的頭號文膽、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兼國策顧問、有“文章機器”之稱的陳布雷任總編纂,聘請了幾位曆史專家專事修譜工作,終於查清了蔣家在寧波的祖根,北宋神宗金紫光祿大夫蔣浚明府位於采蓮橋蔣家帶,白水巷附近的蔣家祠堂就是蔣家所有,奉有蔣浚明的牌位。以後曆代蔣家的祖墳都在奉化附近,所以奉化的蔣家就是從寧波過去的一支。蔣介石得知祖“根”已查到,非常高興,當晚破例飲了酒。1948年5月16日,蔣家祠堂落成時,他又在日理萬機中,特意從南京趕到家鄉主持竣工典禮。還於1949年正月初一,派蔣經國到寧波蔣家祠堂、天童山的蔣宗霸(蔣浚明的祖父、被稱為“摩訶太公”)墓祭掃認祖歸宗。至此,蔣家的家譜正式得到確定。
蔣介石訂立家譜,就是為了把“蔣家人”都聯係到一棵血緣之樹上,使得他們願意為蔣效力,幫自己的族人打拚天下。蔣介石對修訂家譜如此重視,也是在權力到達頂峰之際,對精神尋根以及文化溯源的需要。
由此可見,蔣介石的家族觀念和宗族意識極為濃厚。
◎驕縱嫡係,使人人爭當心腹
讓部下成為家人,這會讓下屬更加忠誠,統治更加牢固。但是如何才能讓並無血親關係的人們之間親密起來,有著他人不可動搖的聯係呢?這就需要靠施以恩惠了。
蔣介石對自己嫡係的控製手段,就是給他們一定程度的特權,使人人對他感恩戴德,爭相成為他的心腹人馬。
身為國民革命軍的統帥,可是,蔣介石意念中,卻總是以第一軍為主體。軍中一切彈械補充、給養調劑、編製擴展等,第一軍都比其他軍要優厚得多。
北伐出發以後,按照慣例,北伐軍必須按期發放草鞋。可是,蔣介石卻吩咐,他的嫡係第一軍每一士兵發兩雙;結果其他二、三、四、六各軍,卻平均每一士兵連一雙草鞋還領不到。
有時,第一軍中黃埔出身的中下級軍官鬧虧空,發不出餉來,其上級無法解決時,便報告蔣介石。蔣介石眉頭一皺,總是說:“把他叫進來!”這營長或連長被叫到蔣介石辦公室後,他便一本正經地責問他為什麼鬧虧空。此人往往坦白地說:“報告校長!我一時行為失檢,把餉銀賭輸了,發不出餉來。”
蔣介石往往聞言大怒,頓時罵得他狗血淋頭。但是,罵過之後,還寫一張便條手諭,叫他拿去向軍需處領錢。結果這位軍官賭博輸錢的虧空由革命北伐軍的軍費開支,補發了事。
江西肅清後,嚴霜如雪,部隊中的南方人,不慣於寒冷氣候,大多凍得瑟縮難耐。當後方軍毯運到時,蔣介石立即麵諭兵站總監俞大鵬:第一軍傷兵醫院優先發給,此外賞賜慰勞銀元也照此辦理。有時,俞大鵬問說,每一醫院中都有各軍的傷員,那如何應付?是不是一視同仁?蔣說:“不管,不管,他們有他們自己的軍長!”
又如在馬口之役,參謀長白崇禧將所獲戰利品運返牛行車站,堆積如山,蔣介石和各軍長都前往牛行車站視察,看到這麼多的戰利品,一個個都欣慰無比。當時,白崇禧因為一、二、三、六各軍損失很大,於是,當麵請蔣介石將戰利品酌量分發一部分給這幾個軍補充。蔣介石聞言卻不置可否,白崇禧誤以為總司令已經默許了,於是通知各軍前來領取戰利品。各軍將士聞訊,無不歡天喜地,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