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嫡字訣(2 / 2)

20世紀50至60年代期間,美日兩國,尤其是日本右翼勢力,通過各種渠道向台灣當局施壓,要求蔣介石將台灣省“省長”一職交由台灣人做,以緩和矛盾,並力推吳三連、黃朝琴、謝東閔等人。由於一心想培養兒子接班,蔣介石一直找種種借口推脫。他擔心過早地樹起台灣本土人士,會對兒子接班造成威脅。1972年2月底,蔣介石、宋美齡夫婦帶著蔣經國到台灣南部的日月潭休息。他們一家在日月潭涵碧樓住了兩天後,蔣介石便叫侍從通知台灣省“議會議長”、台籍政客謝東閔和南投縣“縣長”林洋港到日月潭,他要召見。謝東閔何等聰明,回答得非常得體,還借機對蔣介石和蔣經國大大歌頌了一番,使在場的蔣氏父子十分高興,雙雙笑逐顏開。很快,王升找來一個大筆杆子,以謝東閔的名義草擬了一封舉薦信。信中稱蔣經國“才德兼備,智勇雙全,確為多難興邦的輔弼俊秀”,還說:“經國先生既然眾望所歸,為全國上下所共舉,即是民意之所趨,是故順應民意,以安民心,就是大智大愛,實為萬民稱頌之豐功偉業。”蔣經國看了王升帶回的謝東閔的舉薦信非常高興,並對王升誇獎了一番。隨後,蔣經國又將舉薦信送給蔣介石看,老蔣也很滿意。於是,世界政治史上罕見的老子做“總統”,兒子做“行政院院長”的特殊的政治架構出現在台灣。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做父母的都隱含的心願。特別是當做父母的有能力為子女提供更好的條件時,父母當然會傾盡全力助孩子成才。但是蔣介石堅持用自己的權勢和金錢為孩子鋪路,這種做法自然會受到外人的非議。

在我們今天看來,不如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平台和培訓機會,並且注意用實際行動,為孩子做出表率,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更好的熏陶。隻有這樣,才是更合適的親力親為,才能對孩子的明天更有幫助。

◎民主幌子下的“家天下”

孫中山和廖仲愷先生曾經重提了老子的“天下為公”思想,意思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為大家所共有,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隻有實現天下為公,徹底鏟除私天下帶來的社會弊端,才能使社會充滿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但是當孫中山非常信任地把權位交給蔣介石之後,蔣介石全心構築的,卻是一個在民主幌子下的“家天下”。

蔣介石一直都是打著民主的幌子,學習西方的民主製度,可是蔣介石卻是在民主的幌子下加強自己的獨裁統治。1932年3月,蔣介石被任命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至1938年3月,國民黨全國臨時代表大會召開時,中央執委會正式向大會提議設置“總裁”,使政黨有“穩固之重心”,會議製隨之廢除,“一元化領袖製”相繼確立。“三民主義”為體,法西斯主義為用,這就是蔣介石所奉行的有中國特色的專製主義。在確保黨和領袖獨裁的基礎上,部分推行“專家治國”路線,使之帶上“開明專製”的色彩。1975年4月,蔣介石去世,嚴家淦繼任“總統”。但因此時蔣經國繼蔣介石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實際大權都握在他手上。嚴家淦也知道自己是個過渡人物,所以盡量少管事。蔣經國成功地“子承父業”,1978年至1988年,十年內連任兩屆,直至1988年1月13日因糖尿病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這就是蔣介石的“家天下”。

蔣介石認為,保全自己的統治地位和權力的穩定,就需要任人唯親,必要的時候把重要的崗位分配給自己的親人,實現“家天下”,這樣才能消除身邊存在的一切可能的威脅,這樣才能讓自己永遠保持領導地位。

但是實際上,蔣介石的這套把戲完全暴露在公眾眼皮底下。無論是打著民主的幌子搞專製獨裁,搞“世襲製”和“家天下”,還是表麵上任人唯賢、提倡民主,或者大搞民主活動和民主教育,其實還是把關鍵性的崗位留給自己的親人或者心腹,都是為了達到“家天下”的目的。

真正的民主應該是敞開心扉,以包容、大度的胸懷,歡迎各方人才,接受不同的意見,而不是動用各種力量、安插心腹,營造一個偽民主、實獨裁的假象。隻有不抱私心,才能達成真正的“天下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