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虞拍拍嶽海的肩頭:“是我不該用這個。既是如此也別再老擱在心裏了。好好當差,立些功勞,找機會再升個總旗什麼的。我再給你些銀錢,風風光光取一門好媳婦,也就是這一年半載的事。到時候你也算是衣錦還鄉了,再買些好田,蓋起個房子,小日子紅紅火火便過起來。”
嶽海大為感動:“多謝大人,我嶽海這條命就算交給您了。”
“廢話,我要你的命做什麼?好好享福才對。”
約莫等了小半個時辰,大家夥漸漸心焦起來。馮虞心裏也犯嘀咕,悄聲問楊風:“今日能來麼?不會有什麼耽誤了吧?”
楊風笑道:“海上行船,哪能有那麼準時辰的?風大點兒小點兒,就是半日之差呢。今日能到就不錯了。要不,讓各路弟兄們先四下歇會兒,等見著船再召人不遲。”
“原來如此。那也成。”
馮虞正要與那毛邦化商量,就聽著有人一聲高喊,“來船啦!來船啦!”馮虞手搭涼棚往遠處眺望,果然,遠處有一艘海船駛來。那頭毛邦化已經吆喝起來:“站好嘍,站好嘍。都給老子精神點。讓倭人見識見識我大明天兵的威風!”
馮虞與楊風相視一笑,催馬向前。
那船漸漸近了,楊風對馮虞說道:“妹夫,你看,那船便是倭寇常用的小早船,這船行得快,一船百八十人。倭寇用船,十有八九都是這個。船上飄的那白旗,便是倭寇八幡大菩薩旗幡。”
馮虞頭回聽說這些,看得津津有味。倭寇這名詞後世可是盡人皆知。元初以來,倭寇便肆虐於朝鮮半島及中國大陸沿岸。及至明代中後期,由於日本國內政治形勢轉變,加上官府管製(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曾因討伐倭寇,受明廷冊封為“日本國王”),日本人出海搶掠船隻的事件日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來自中國和朝鮮的海商與海盜,他們依從過去倭寇搶掠的方式繼續為禍東亞,也被歸於倭寇之列。《明史?日本傳》記載:“大抵真倭十之三”。朝鮮正史《世宗實錄》也記載“然其間倭人不過一二,而本國民假著倭服成黨作亂”。
而福建一地,對倭寇更是刻骨銘心。史書載:“推其禍始,乃由閩、浙沿海奸民與倭為市;而閩浙大姓沒其利,陰為主持,牽連以成俗。當時撫臣朱紈欲絕禍本,嚴海禁;大家不利,連為蜚語中之,而紈驚死矣。紈死而海禁益弛,於是宋素卿、王直、陳東、徐海、曾一本、許恩之流爭挾倭為難。自淮揚以南至廣海萬餘裏,無地不被其殘滅,而閩禍始慘矣”。
待倭船離岸數十丈遠,船上人等眉目隱約可見,馮虞隱隱覺得不對。按著原先約定,那些個假倭應是徒手上岸引頸就戮,可是船上那些人卻是個個手執倭刀,挺立船頭。莫非是押運兵丁?待船行得近了,隻聽得船上有人哇啦哇啦大呼小叫,不知在呼喝什麼。聽到最後一句,馮虞臉色大變。這一句,後世國人是再熟悉不過的:“諾茲給給!殺給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