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攻略之剩女為王 忘川,是這片土地的名字。一個被曆史遺忘的地方。
忘川,有一國,自稱天朝上國。國號大青!
大青二世皇帝為一情癡,罔顧祖訓,為一風塵女子董氏而憤然出家。
孤兒寡母,皇帝長於婦人之手,後宮幹政,幾朝為最。
須臾數十年,國力孱弱,宗室多出不肖,勳貴不思進取,清流文臣沽名釣譽,是以強敵四顧,處境堪憂。
三世臨朝,北周拓跋氏犯邊,滿朝文武皆以為不可敵。上位不顧天子守國門之祖訓,羞愧南逃。
北周拓跋氏所向披靡,馬踏中原。正待長驅直入之際。便有於謙,孫子儀一文一武,定鼎社稷。雖大敗敵寇,怎奈半壁江山已失。二老嗟歎而亡。
四世喜木工,好女色,最喜乳母之女,奶姐甄佳人好顏色。甄氏貴妃育有一子,自幼備受寵愛。後賈氏名鳳凰,有兩子,長子承乾,自幼承歡太後膝下,幼子承政,親自撫養。後親幼子,欲使繼位。奈何皇帝謂之“皆不類我”。
皇室不和,北周興兵,改國號為金,欲侵犯南朝半壁。
雄兵犯境,帶甲百萬,旌旗蔽日,來勢洶洶,邊關告急!
邊關告急之時,四世皇帝方纏綿於床榻,令方士煉紅丸以助興,忽聞驚天巨耗,內外交加,就此辭世。
滿朝大亂,江山傾頹,有太後垂簾聽政,力排眾議立皇子承乾為五世皇帝。太後自己當是為太皇太後。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太皇太後急招文武百官議事,商量領兵出征之人。
大青太祖軍功起家,自二世皇帝起,便釋除兵權,抑武揚文,主張刑不上大夫。致使滿朝文武皆呐呐不敢言,北周來犯,竟無一人可出征!
太皇太後縱是惱怒,亦無計可施,滿頭銀發更顯老態龍鍾。
便在小皇帝義憤填膺,直呼要禦駕出征時。國丈賈似道連忙出列,舉薦長子賈瑚。
“皇上,不可,這賈瑚雖是皇親國戚,更是年輕俊傑,卻從未領兵,況常言年幼無知,皇上莫要將江山社稷所托非人啊”說話的是先帝奶父甄大人之得意門生,兵部侍郎孫承祖。
見兵部侍郎出列,眾大臣也是紛紛出言,便見甄太貴妃一邊的,賈太後和賈皇後一邊的,要名的,圖利的,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見眾人七嘴八舌吵個不停,太皇太後此時倒是一點都不著急,還有閑情逸致品茶安慰一邊的小皇帝。
待得眾人吵得口幹舌燥,無話可說時,太皇太後舉薦義子慕容思。
慕容思!關於他有無數的傳言和傳說。皇家對外說是當初的太後,現在的太皇太後難逃之後為三世皇帝上香祈福時在廟外麵撿的。雖說是撿的,坊間傳聞不一,皆以為疑點重重。
傳聞慕容思文武雙全,十五之時便屢立奇功,曾退來犯之敵千裏,若非先帝心胸狹隘,猜忌之心太重,便是收複失地,開疆拓土也是有可能的。因功高震主,慕容思一直被賦閑在家,無事便入宮陪伴太皇太後聊聊天。
如果說賈瑚是這陪都首屈一指的小霸王,慕容思便是深不可測招惹不起的閻王。
慕容思雖然年紀不大,卻久經沙場。但還是有部分人相當不放心——這慕容思已經功高震主了,若是再打贏了,豈不是要黃袍加身?
最後還是太皇太後力排眾議,舉薦了禦林軍左將軍蘇定山和左武衛大將軍薛禮陪同慕容思齊赴邊關。不過誰都知道這兩個人不過是去應個景。慕容思打仗,最是討厭別人指手畫腳!
下了朝,小皇帝卸去沉重的帝冠和朝服,換上一身素白的常服,不叫任何人跟著,一路來到太皇太後的太和殿外。
“皇祖母,朕不是很明白您為什麼要讓慕容思領兵出征,那慕容思桀驁不馴且心思如海,朕如何放心將天下兵權交給他!此次若是勝了,勢必要封王。祖母這般,將孫兒這個當皇帝的置於何處啊!”小皇帝一臉複雜地望著高坐假寐的祖母,這個將他一手撫養長大的祖母,他感覺有些陌生。
“荒唐!”太皇太後霍然起身,厲聲喝道“跪下!”
小皇帝望著老態龍鍾此刻卻不怒自威的太皇太後,半晌才不情不願地跪下了。身子卻挺得筆直,頭高高昂起,顯然心中並不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