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時間很殘忍,珍惜眼前人(1 / 3)

我們最大的悲哀其實總是在追求無望的東西,而習慣忽略已擁有的。如果有一天,我們失去曾經擁有的,那時你才驚覺在今生有限的生命裏,有些人一直默默陪在你身邊,而你卻從不曾好好珍惜,是不是會悔之莫及!

窮浪漫

窮開心也是開心,窮浪漫何嚐不是浪漫?活著,不必按照別人的標準開心。傍晚,李雪散步到天橋,看見一個小夥子正吃力地背著個姑娘往天橋上走去,額頭上滲出細細的汗珠。李雪趕忙上前攙扶,問小夥子:“她生病了吧?我幫你叫車到醫院吧?”

來到天橋上,那姑娘突然大笑起來。小夥子趕忙向李雪道歉:“對不起,謝謝您,我們在玩遊戲呢。”

“什麼?”李雪尷尬中帶著幾許慍怒。

姑娘好半天才停住笑,告訴李雪,今天是他們結婚周年紀念日,他們特意出來逛街。“他沒有錢,我也不需要什麼禮物,但他有力氣,所以我要他背我上天橋,這才背3個來回,他就累了。將來結婚30周年,我讓他背個30來回……”姑娘趴在小夥子的肩上又笑了起來。而李雪的眼中也漾滿了笑意……

也許很多人認為,浪漫必然要與鮮花、燭光、音樂聯係在一起,殊不知,這世上還有一種別致的、平凡的浪漫。窮浪漫又怎樣?隻要兩個人心心相印,窮浪漫也勝過燭光晚餐。

何以為家

再美的房子,沒有了人這個珍貴因素,沒有親情組合,沒有了愛賦予的氛圍,也隻是一座清冷的墳塋……在美國洛杉磯,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竟是當地的富翁。可是,當警察說要送他回家時,富翁卻說:“家?我沒有家!”

警察指著不遠處的別墅茫然地問道:“那是什麼?”

“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說。

很多人認為,家無非是一所房子或一個庭院。然而,假如你的親人從那裏搬走,假如那裏沒有了溫馨和親情,那還可以稱之為“家”嗎?對名人而言,那就隻是故居,而對一般老百姓而言,隻能說我們曾在那裏住過,而它早已不是家了!

那麼,家是什麼?

一個離異的女人帶著4歲兒子住在一輛簡陋的拖車裏,她沒有工作,生活異常清苦。一天,她疲倦地回來,聽別人問她兒子:“為什麼你和媽咪沒房子?”她的兒子稚氣而歡快地回答說:“我們有一個家了,隻是還差個房子,將來會有的,隻要有家!”

家應該是一個充滿親情的所在,它有時在竹籬茅房,有時在高屋華堂,有時也在被遺忘的城市角落,在那些無家可歸的人群之中……不懂得珍惜親情的人,勢必要被親情所遺忘,所以即便他們居住在宮殿之中,也是沒有家的可憐人……

買回來的親情

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但別忘記,它也可以換來家庭的親情和快樂。給家庭擠出一點時間吧!因為有些東西,我們拿錢根本買不到……一位父親下班回家很晚了,又累又煩,他發現5歲的兒子站在門口等他。

“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兒子說。

“什麼問題?”

“爸爸,你一小時能賺多少錢?”

“這與你無關,你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父親生氣地問。

“我隻是想知道,請告訴我,你一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一小時賺20美元。”

“喔……”小孩低下了頭,接著又說,“爸爸,可以借我10美元嗎?”

父親發怒了:“如果你隻是要借錢去買玩具的話,那就給我回房間上床,好好想想為什麼你會這麼自私。我每天長時間辛苦工作,沒時間和你玩小孩子的遊戲!”

小孩安靜地回到自己的房間,將門關上。

父親坐下來以後還在生氣。過了一會兒,他平靜下來,想著可能對孩子太凶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麼東西,再說孩子平時很少要過錢。

父親走進兒子的房間:“你睡了嗎?孩子。”

“爸爸,還沒,我還醒著。”小孩回答。

“我剛剛可能是對你太凶了”父親說,“我不該發脾氣,這是你要的10美元。”

“爸爸,謝謝你。”孩子歡叫著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

“為什麼你已經有錢了還要?”父親生氣地問。

“因為在這之前不夠,但我現在足夠了。”小孩說,“爸爸,我現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飯。”

如今似乎已形成這樣一條公理——“忙”是不需要理由的,隻要是忙,那麼一切都可以放下來。可是偶爾靜心,你會發現,因為“忙”,我們失去了很多,尤其是生活的內容。其實,生活本可以變得更美滿、更幸福,隻要我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不要忘記精神生活,隻要我們在忙碌的同時,不要忘了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愛人、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