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生如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要苦一陣子(2 / 3)

災禍中的感悟

沒有誰能夠一帆風順,但如果你能從苦難中感悟到點什麼,那麼就是一種進步……展鵬家境富裕,自幼沒吃過什麼苦,也沒受過什麼挫折,但大學畢業以後他卻遇到了麻煩。

畢業後,成績優異的展鵬如願進入一家大型國企,20出頭的他不懂收斂,率性而為,鋒芒畢露。漸漸地,同事對他有了不滿,紛紛在背後指責他做事毛躁、愛出風頭。從小養尊處優的展鵬哪受得了這個?他感到憤怒,感到非常沮喪,於是便將工作中的種種不快統統告訴給了父親。

父親聽完,對展鵬講了一個故事:某人在車禍中不幸失去雙腿,親戚朋友為他感到惋惜,紛紛前來慰問。但他卻說:“是的,這確實很不幸,但至少我保住了性命。由此我發現,原來活著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在此之前我從沒有過這種想法。你們看,我不是一樣呼吸著清爽的空氣,一樣閑看雲卷雲舒嗎?我雖然失去了雙腿,卻得到了比以前更幸福的生活。”

稍作停頓,父親繼續說道:“人生中難免會有不愉快,若能像故事的主人公一樣,換個角度去看問題,是不是就輕鬆很多?單位畢竟不是家,不可能事事都以你為中心。你應該換個角度,把這些不愉快當作一種磨煉,這樣你才能盡快成熟起來。你為何不將眼前的境況當作是成長中的一筆財富呢?”

父親的話令展鵬豁然開朗,他已經知道自己今後該怎樣去做了。

能從失敗中走出來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成功。倘若你整日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之中,那麼你永遠也無法接近成功……有時,我們需要換個角度看問題,同樣的一件事,以往帶給你的是煩惱,換個角度看問題,它帶給你的就可能是一種動力。

感謝傷口

無論是誰,隻要生活在這世界上,生活就會給你帶來大大小小的傷口,它們能使人頹廢,亦能使人振奮。朋友的3歲兒子罹患先天性心髒病,最近動過一次手術,胸前留下一道很長的傷口。

朋友告訴我,孩子有天換衣服,從鏡中看見疤痕,竟駭然而哭。

“我身上的傷口這麼長!我永遠不會好了。”她轉述孩子的話。

孩子的敏感早熟令我驚訝;朋友的反應更讓我動容。

她心酸之餘,解開自己的褲子,露出當年剖腹產留下的刀口給孩子看。

“你看,媽媽身上也有一道這麼長的傷口。”

“因為以前你還在媽媽的肚子裏的時候生病了,沒有力氣出來,幸好醫生把媽媽的肚子切開,把你救了出來,不然你就會死在媽媽的肚子裏麵。媽媽一輩子都感謝這道傷口呢!”

“同樣地,你也要謝謝自己的傷口,不然你的小心髒也會死掉,那樣就見不到媽媽了。”

感謝傷口!這四個字如鍾鼓聲直撞心頭,我不由低下頭,檢視自己的傷口。

它不在身上,而在心中。

那時節,工作屢遭挫折,加上在外獨居,生活寂寞無依,更加重了情緒的沮喪、消沉,但生性自傲的我,不願示弱,便企圖用光鮮的外表、強悍的言語加以抵禦。

隱忍內傷的結果,終至潰爛、化膿,直至發覺自己已經開始依賴酒精來逃避現狀,為了不致一敗塗地,才決定舉刀割除這頹敗的生活,辭職搬回父母家。

如今傷勢雖未再惡化,但這次失敗的經曆卻像一道醜陋的疤痕,刻畫在胸口。認輸、撤退的感覺日複一日強烈,自責最後演變為自卑,使我徹底懷疑自己的能力。

好長一段時日,我蟄居家中,對未來裹足不前,遲遲不敢起步出發。

朋友讓我懂得從另一方麵來看待這道傷口:慶幸自己還有勇氣承認失敗,重新來過,並且把它當成時時警惕自己,匡正以往浮誇、矯飾作風的記號。

感謝傷口,更感謝朋友!

當發現自己錯了,首先要做的不是去遮掩,而是改過。對自己的弱點和失敗唯恐避之不及,試圖找理由逃避,最終不是在失敗的痛楚中再次倒下,就是在遮掩中失去其他值得留存的東西。

不過一次失敗而已

人生之中,我們難免要輸掉幾場比賽。當然,這可能會令你的努力付諸東流,但這不是生死攸關的事情!1985年,17歲的鮑裏斯·貝克作為非種子選手,贏得了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冠軍,一舉震驚了世界。一年以後他卷土重來,成功衛冕。又過了一年,在一場室外比賽中,19歲的他在第二輪輸給了名不見經傳的對手,因而出局。在後來的新聞發布會上,人們問他有何感受。以在他那個年齡少有的機智,他答道:“你們看,沒人死去,我隻不過輸了一場網球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