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煩惱是別人給予的恥辱、自己堅持的幻覺(3 / 3)

我們之所以煩惱多多,常是因為自己嚇自己,是我們將自己圈禁在了幻想之中,於是隨之痛苦,隨之恐懼,隨之癲狂……其實,這世界上本就沒有那麼多煩惱存在,隻是我們硬將它扯了出來。

怨怒循環

怨怒是一種疾病,在人的心裏製造痛苦,並通過痛苦的心傳播蔓延。問題是,你願不願接受它的傳染,願不願它給你帶來痛苦,願不願再把痛苦送給更多的人?一家公司的老板正在氣頭上,他對公司經理大聲斥責。

經理回到家對妻子大聲斥責,說她太浪費了,因為他看到餐桌上的飯菜太豐盛了。

妻子對兒子大聲斥責,因為他幹什麼都慢悠悠的。兒子對保姆大聲嗬斥,因為保姆打碎了一個碟子。

保姆沒好氣地去扔碎碟子,傷著了一位行人。

行人是一位婦人,她哭鬧一番後趕緊去醫院治傷。她對護士大聲嗬斥,因為護士上藥時弄疼了她。

護士回到家裏對母親大聲斥責,因為母親做的飯菜不合她的口味。

母親並不生氣,溫和地對她說:“好孩子,明天我一定做你合口的。你忙了一天一定很累,吃了飯就休息吧,我給你換了一床新被子……”

“怨怒循環”終於在善良的母親這裏融化了。

縱是聖賢,也免不了心生怨氣。怨怒極易傳染和循環。當你遇到“怨怒循環”時,你是繼續傳遞它,還是用寬容和愛心去終結它?也許你忍下了一時之氣,那麼你就是“怨怒循環”的終結者。

自取煩惱

別人說你不好,未必你就不好,何必自找煩惱?不如笑罵由他。薇薇是名牌大學畢業的,人很文靜。她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單位裏要寫很多材料。她畢竟剛來,公文寫作還不熟,於是每次寫好後,她都要給同事老王看,待老王修改完,她再拿去請科長審閱。

很快,薇薇的材料越寫越好,老王已經沒有什麼可以修改的了,可科長仍舊東塗西抹,不留情麵。薇薇雖有些不悅,但沒說什麼,依然是很謙和地請科長批改。老王憤憤不平,他認為科長的水平修改不了薇薇的文章了。薇薇隻是笑,顯得不介意。有時被老王逼緊了,她也隻是說,不就是改個材料嗎,又不是修改你的人生。

由於薇薇的謙虛勤奮還有才能,科長把薇薇推薦給了上級宣傳部門,薇薇上調了。有一次,上級要求科裏寫一份材料,材料組織好後,科長讓人先送到宣傳部門說是請上級把關。兩天後,薇薇把材料修改好了,這個材料得到了上級的好評。科長很滿意,老王也佩服薇薇。薇薇拿出錢來請大家吃飯,老王私下裏對薇薇說:“你應該讓科長請你吃飯才對,那文章是你寫得好。”薇薇說:“那怎麼行,我會寫材料是你們教的,我得感謝你們才對。”老王又說:“這回科長再也不敢改你的文章了吧。”薇薇說:“知道我老爸在我參加工作時,送我四個什麼字嗎?第一‘感恩’,第二‘寬容’。”老王當時沒有細想,回家後,對照那四個字,漸漸感到慚愧。

我們之所以總是被煩惱包圍,總是充滿痛苦,總是怨天尤人,總是有那麼多的不滿和不如意,是不是因為我們缺少這種寬容和感恩呢?

幸福的習慣

當我們心生埋怨時,想想這是不是在褻瀆幸福。若能把幸福當作習慣,對於痛苦不那麼去在乎,那麼,我們是不是很幸福?某日清晨,在一列老式火車的臥鋪車廂中,有5位男士正擠在洗手間裏刮胡子。經過了一夜的折騰,隔日清晨通常會有不少人在這個狹窄的地方做一番洗漱。此時的人們多半神情漠然,彼此間也不會交談。

就在此時,突然有一個麵帶微笑的男人走了進來,他愉快地向大家道早安,但是卻沒有人理會他。之後,當他準備開始刮胡子時,竟然自顧自地哼起歌來,神情顯得十分愉快。他的這番舉止令人們感到極為不悅。於是有人冷冷地、帶著諷刺的口吻對這個男人說道:“喂!你好像很得意的樣子,怎麼回事呢?”

“是的,你說得沒錯。”男人如此回答著,“正如你所說的那樣,我是很得意,我真的覺得很愉快。”然後,他又說道,“我是把使自己覺得幸福這件事當成一種習慣罷了。”

後來,在洗手間內所有的人都已經把“我是把使自己覺得幸福這件事當成一種習慣罷了”這句極富意義的話牢牢地記在了心中……

無論是幸運抑或是不幸,人們心中習慣性的想法往往占有決定性的影響地位。將幸福當成一種習慣,這樣“糊糊塗塗”地過日子,生活才能呈現一連串的歡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