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言”改變的命運
如果無法改變,就請變得堅強,因為總有一雙眼睛在看著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名叫伊麗莎白·康黎的女士在慶祝盟軍在北非獲勝的那一天收到了國際部的一份電報,她的侄兒——她最愛的一個人死在戰場上了。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她決定放棄工作,遠離家鄉,把自己永遠藏在孤獨和眼淚之中。
正當她清理東西,準備辭職的時候,忽然發現了一封早年的信,那是她侄兒在她母親去世時寫的。信上這樣寫道:“我知道你會撐過去。我永遠不會忘記你曾教導我的,不論在哪裏,都要勇敢地麵對生活。我永遠記著你的微笑,像男子漢那樣,能夠承受一切的微笑。”她把這封信讀了一遍又一遍,似乎他就在她身邊,一雙熾熱的眼睛望著她:“你為什麼不照你教導我的去做?”
康黎打消了辭職的念頭,一再對自己說:“我應該把悲痛藏在微笑下麵,繼續生活,因為事情已經是這樣了,我沒有能力改變它,但我有能力繼續生活下去。”
陷在痛苦泥潭裏不能自拔,隻會與快樂無緣,告別痛苦的手得由你自己來揮動。享受今天盛開的玫瑰的捷徑隻有一條:堅決與過去分手。一笑了之
倘若別人騙了你,那麼沒什麼,若無法挽回,不如一笑了之。阿根廷著名的高爾夫球手羅伯特·德·溫森多有一次贏得一場錦標賽。領到支票後,他微笑著從記者的重圍中出來,到停車場準備回俱樂部。這時候一個年輕的女子向他走來。她向溫森多表示祝賀後又說她可憐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許會死掉,而她卻不知如何才能支付昂貴的醫藥費和住院費。
溫森多被她的講述深深打動了。他二話沒說,掏出筆在剛贏得的支票上飛快地簽了名,然後塞給那個女子。
“這是這次比賽的獎金。祝可憐的孩子好運。”他說道。
一個星期後,溫森多正在一家俱樂部進午餐,一位職業高爾夫球聯合會的官員走過來,問他一周前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稱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輕女子。
“是停車場的孩子們告訴我的。”官員說。
溫森多點了點頭。
“哦,對你來說這是個壞消息,”官員說道,“那個女人是個騙子,她根本就沒有什麼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還沒有結婚哩!溫森多,你讓人給騙了!我的朋友。”
“你是說根本就沒有一個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這樣的,根本就沒有。”官員答道。
溫森多長籲了一口氣:“太好了,這真是我一個星期來聽到的最好的消息。”溫森多說。
珍惜這世間的一切生命,不管它是誰的,就像珍惜自己生命中所有的一切。所有美好的、不如意的,不管是什麼,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都是最好的消息。
所謂“咒語”
這個世界並不恐怖,恐怖的是你心裏的那個芥蒂……波波對自己在北京讀大學時的一段經曆耿耿於懷。
有一回波波在學校附近碰見一個大姐站在大樹底下兜售布袋——一種長方形單麵有圖案的純棉購物口袋,價錢相當便宜,隻售一元。於是他一口氣買了5個。
布袋拿回宿舍,同學都紛紛詢問他在哪兒撿到的寶,都去買幾個回來。不料一位細心的同學驀然驚呼:“怎麼上麵有個‘死’字!”定睛一看,布袋的圖案四周原來還環著一圈外文,幾個較長的單詞不認識,字典裏也沒有,中間一個“die”卻赫然觸目驚心!再細看圖案本身,幾個簡單而形狀怪異的色塊拚湊在一起,誰也辨不出那究竟是什麼。
“我說這麼便宜!”“準是邪教的圖騰!”“巫婆!”“咒語!”同學們大呼小叫。
雖說波波向來不信邪,照用不誤,但挎著口袋上街時還是小心地把有圖案的一麵向裏,以免引來旁人注目。有次他要寄衣物回家,那些口袋是再好不過的包裹,但瞅著那個礙眼的“die”,心裏仍有些別扭,總不能往家裏寄去一份不祥吧?後來他想出個好主意,用同色的彩筆在“die”後麵加上“t”,成“飲食、節食”之意。他自忖破去一劫,頓時心安理得。
直至一年後,他結識了一個外語學院的朋友,“咒語”之謎方水落石出:那句奇怪的外文其實是德語。“die”是德語中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冠詞,發音為“地”,用法相當於英語中的“the”,專用以修飾陰性名詞。“咒語”全句的意思是“保護世界環境”。
恍然大悟之後回頭再看那神秘的圖案,原來竟是世界七大洲的板塊圖!為了這個自尋煩惱幾月,真讓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