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活在穀底,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權利(2 / 3)

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輕賤了自己。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你要敢說“我很重要”。別怕,試著說出來,你的人生也許從此就會大不一樣。

多事之秋

最終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一帆風順的時候做什麼,而是看他在艱苦和困難的時刻,是否懂得用坦然的遼闊心胸去麵對。那是個真正的多事之秋。而在黑暗的歲月中,人們僅剩的光線,其實隻有一道,那就是信念。1940年5月10日,英王授權海軍大臣丘吉爾組織新內閣。丘吉爾發表著名的就職演說,他說:“我沒有別的,隻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貢獻給大家。”他又補充說,“你們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麼?我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上帝給予我們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陸地上和空中進行戰爭,同一個邪惡悲慘的、人類罪惡史上從未見過的窮凶極惡的暴政進行戰爭。這就是我們的政策。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複,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去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要去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我們就不能生存。”

牛津的教育在丘吉爾身上熠熠發光,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這是丘吉爾信念的源泉。而信念是攻無不克的法寶。

丘吉爾的演講向德國法西斯分子堅定地表明了與之鬥爭到底的決心和態度。這樣,英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軍中的中堅分子。丘吉爾作為在英國政治舞台上卓有領導才能的首相之一深受人民的尊崇。當時著名的英國社會活動家詹寧斯·普裏特指出:“丘吉爾無論遭到何種挫折與失敗,始終是一個強者,他善於鼓舞民眾並且毫不妥協地敵視德國人。”

然而,就在丘吉爾指揮若定,避免英倫三島淪亡的戰功永垂青史的時候,在戰後的首次大選中,丘吉爾卻被選民趕下了台。

此後,丘吉爾既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自我陶醉,或是幹脆自成一黨用來奪回失去的權力,而是厲兵秣馬,摩拳擦掌,徐圖再戰。

有一回他應邀在劍橋大學畢業典禮上致辭。那天他坐在首席上,打扮一如平常,頭戴一頂高帽,手持雪茄,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經過隆重但稍顯冗長的介紹詞之後,丘吉爾走上講台,兩手抓住講台,注視觀眾大約沉默了兩分鍾,然後他就用那種他獨特的風範開口說:“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接著又是長長的沉默,然後他又一次強調,“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最後他再度注視觀眾片刻後驀然回座。

無疑地,這是曆史上最短的一次演講,也是丘吉爾最膾炙人口的一次演講。這句話中代表了什麼,時至今日,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令人回味無窮。

結果,丘吉爾在後來的競選中又奪回了首相寶座,並成為英國一代賢相。丘吉爾再一次靠信念和勇氣取得了勝利。

命運一直掌握在個人手中,唯一能逼你放棄的人,隻有你自己,隻要你緊握在手、堅持到底,扼住命運的咽喉,一切不幸都會畏懼你、逃離你。可是,如果你都對自己失去信心,那麼誰還敢相信你呢?太陽每天都會下山是個真理,但是你記得哪天它忘了出來嗎?

最後一片葉子

隻要心存希望,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世上。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裏講了個故事:病房裏,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裏看見窗外的一棵樹,樹葉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色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隻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人這一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有了希望,我們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有希望的地方,生命就會生生不息!

未來的州長

有時混亂是因為你沒有目標,一旦你把這個東西樹立起來,你的心也便不再浮躁……羅傑·羅爾斯是美國紐約州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裏環境肮髒,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漢的聚集地。在這兒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他們之中很多人從小就逃學、打架、偷竊,甚至吸毒,長大後很少有人從事體麵的職業。然而,羅傑·羅爾斯是個例外,他不僅考入了大學,而且成了州長。在就職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對他提問:“是什麼把你推向州長寶座的?”麵對300多名記者。羅爾斯對自己的奮鬥史隻字未提,隻談到了他上小學時的校長——皮爾·保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