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番外三(2 / 2)

幼子的名字還是他爺爺樓振山給取的,長輩隻想孩子能夠平安康健一世,並不想他承擔多少的責任,因此名字原來是樓曉亦,平平淡淡的意思。中間那個字是春曉的曉,而並非驍勇的驍,不過樓沂南覺得曉太過綿軟,兒子身子已經瘦弱了,還是要個陽剛一些的名字比較好,便有了這個驍勇的驍。

樓驍亦玩著自己的手指頭,“是的咯,三哥懶懶,還抓曉曉的小揪揪。”鬆兒手欠,抓了飯桌上的幾個包子準備走的時候,順手摸了一把樓驍亦腦袋上的小揪揪,還打擾了他吃飯,樓驍亦可是氣性大的孩子,而且爹爹說過,吃飯的時候不能夠開玩笑,會嗆到的。要不是三哥抓他的小揪揪,他才不會讓三哥送他來呢!

他三哥送完他就急哄哄的走掉了,嘴巴裏一刻不停的念叨著快要趕不上看父親練兵了,給樓驍亦推了門,卻忘了自家小弟弟身小腿短,連門檻在他眼裏麵也是大怪物。

樓驍亦鼓了鼓腮幫子,“三哥走得好快,都不進來見爹爹。”沒有人抱他進來,他也沒有要下人幫忙,自己忙乎了半天才把自己弄進了門。

祁承乾點了點兒子的瑩潤的小鼻頭,“你三哥啊急得去看你爹練兵,晚上看我教訓他。”

“嗯嗯。”樓驍亦握著小拳頭揮了揮。

看著天真可愛的小兒子,祁承乾眼底的迷茫漸漸散去,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

祁承乾登基二十五載,給大齊帶來了至上而下的改革,為長子祁一宗打下了一個夯實的根基,為大齊國接下來百多年的繁榮奠定了基礎。祁承乾也是大齊朝與大齊國曆史上第一個正當年的時候退位的皇帝,將皇位禪讓給長子祁一宗之後,他便帶著他的男皇後、幼子離開了皇宮,之後去了哪裏世人不知,卻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傳說。

被傳說著的祁承乾和樓沂南離開皇宮之後就沿著當年去萬寧的路向北走著,沿路隻在建州、榕城、萬寧稍作停留,然後直接去了莫林城。因大齊和大夏兩國結盟,兩國之間的幾個劃定的邊境貿易城市越加的繁華,莫林城也不例外。

再有半天的路程,莫林城就要到了,樓沂南和祁承乾回了馬車裏頭,一上午在外頭騎馬也夠了。進去的時候就看到,馬車裏麵,樓驍亦正和秋霜的小孫子虎子玩七巧板,樓驍亦將七巧板擺成了兔子模樣,而虎子想要擺成一匹馬,手裏麵怎麼都多出一塊兒,急得抓耳撓腮的,最後隻能夠蔫噠噠的承認失敗,“少爺,我輸了。”

“嘻嘻,我的小兔子都擺好了好一陣子了,你再弄不好,它肚子都要餓了!”樓驍亦笑眯眯的湊過去,在虎子的七巧板上動了一塊,很快一匹由七巧板擺成的馬就出現了。高興的拍了拍手,“這就好了,但是爹爹教過我,這隻是一種擺法呢,還有別的。”

“少爺你真厲害。”虎子崇拜的看著樓驍亦,他弄了半天都擺不成功的小馬,在樓驍亦的手上挪動一塊就好了,簡直太厲害了。

“沒有啦,沒有啦,還有別的擺法呢。”樓驍亦小手揮了揮,但是抬起來的小下巴、挺起來的小胸膛還是透露出他對虎子的崇拜還是很受用的。

祁承乾準備傳位給兒子,樓沂南初初知曉時也是相當的驚訝,但驚訝過後就變成了驚喜,他重活一世其實並不注重於名利、權勢,隻要家人安康喜樂就好,最好的是還能夠走走這個他生活了兩世的世界,帶著愛人、孩子遊曆世間,這才是樓沂南心底深處最渴望的。

傳位一事其實相當的複雜,其中種種自不必多說,但一旦將身上的擔子卸下後,那種輕鬆愜意是怎麼都無法形容的,他們很快就打點好了行裝,在初春時節走上了遊曆之路,出了宮最想去的竟然變成了大夏國,因為小兒子強烈的要去那兒吃新鮮的果子。

與樓沂南、祁承乾一同出行的有石墨、鬆煙、青石以及青石的弟弟青岩四家,還有包有福鞍前馬後的伺候著,春夏秋冬四位侍女便是石墨等四人的家眷,伺候了祁承乾和樓沂南大半輩子,他們也離不開兩位主子。除了秋霜帶上了無人照看的小孫子外,其他人都沒有帶上子女,因為孩子們都長大了,在京城自有更好的發展。

當然,出門遊曆怎麼能夠少得了榮意和肖冰誌呢,他們兩個一個會吃、一個會做,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祁承乾登基的第二年便正式宣布在一起了,雖然沒有子嗣,卻怡然自得得很,現在榮意收了一個隻有七歲的小弟子,小弟子除了學醫,還跟著肖冰誌學做飯,冷著一張小臉殺魚的時候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是個古怪的小孩。

作者有話要說:番外慢慢寫,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__^*)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