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分別聲聞辟支佛品之餘
問曰。十善道令何等人至辟支佛地。答曰
於聲聞所行十善道轉勝
深禪不隨他常喜於遠離
恒樂善修習甚深因緣法
遠離方便力及以大悲心
少欲及少事惡賤憒鬧語
常樂遠離處威德深重人
喜為福田地常觀於出性
成辦有理事恭敬於諸主
已成就係心知心在所緣
常樂於禪定中人之勢力
樂於出家法善心不縮沒
得慧光明者或從二勝處
或三勝處來十善之業道
能令如是人至於緣覺地
於聲聞所行十善道轉勝者。過聲聞人所行十善道。而不及菩薩所行。作是念。聲聞人應隨他聞而行道然後得自證智慧。我則不然。不樂隨他人。以是故。我應令十善道轉勝。以是因緣故。我樂不隨他十善道。令我至辟支佛地。如是思惟已常樂於遠離。作是念。若我常樂憒鬧則為集諸惡不善法。以近可染可嗔可癡事故。於是遠離中應修習甚深因緣法。複作是念。若我不修習甚深因緣法者則不得不隨他智。我今何故不常修習甚深因緣。然後可得不隨他智。甚深者。難得其底不可通達。一切凡夫從無始生死中所有經書及其技藝皆可得其邊底。唯甚深因緣不可得底。如兔等小蟲不能得大海邊底。若人有方便大悲心及修集甚深因緣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離此二事修集甚深因緣智則成辟支佛。方便名於成就教化眾生中種種思惟而不錯謬。亦於甚深法不取相大悲名深。憐湣眾生。勝聲聞辟支佛。何況凡夫。少欲少事惡賤憒鬧語。如是則得辟支佛地。若大欲大事好聚眾人。為方便大悲所護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為易得。何以故。求辟支佛人少欲者作是念但自度身。少事者但自成就善根不及餘人。是人舍離教化眾生事故不親近眾鬧。菩薩大欲大事作是念。我應度一切眾生。以此大欲因緣故則為大事教化眾生。教化眾生此非小事。若憎惡憒鬧語則不成此事。是故菩薩入憒鬧中亦用憒鬧之語但無所著。複次覆真實功德故是為少欲。少事務故名為少事。惡賤憒鬧名少欲。樂獨處故名為少事。如是之人少欲少事。不樂眾鬧語。樂於親近遠離可畏深邃之處其心深大。是人作是念。若我住遠離可畏深邃之處人則不來。以遠離處住故。心亦深遠。若人自不深遠喜戲調者。外人往來則不為難。如是人不與眾生和合。雖舍眾生亦欲令眾生種諸善根為大利益作是念。我雲何不與眾生和合亦能利益眾生。如是思惟知已。我當為眾生作福田之利受其供養。如是雖不與眾生和合。而能作大利益。是人複思惟。我雲何當得福田地。即自見知。若我深樂為福田地。常觀出性。然後福田地法自然而來。乃至出性之法亦自然而來。所謂持戒禪定智慧等。複作是念。我當雲何疾至福田地及出性法。我當為正觀者於諸現有理趣事中皆悉成辦供養恭敬諸主。如是福田地及出性法不久疾得。何以故。我當成辦有理之事正觀諸法能得不隨他智。又供養恭敬諸主故令善根增厚。善根增厚故智慧深厚。智慧深厚故能通達實事。能通達實事故能生厭。從厭則生離。從離得解脫。得解脫故前後所集善根得為福田。然後得證出性之法。諸主者諸佛世尊。是種諸善根時是最大因緣。是人複思惟。我雲何能疾成有理趣事。是人即自知見。若我集係心一處知其所緣。常樂禪定。是人能係心一處則能得三昧。得三昧故有理事皆能成辦。如經中說。得禪定能如實知如實見。若人已行係心則疾入三昧。疾入三昧故名禪定者常定者。若能如是修集諸法則為供養恭敬諸佛。若人以香華四事供養佛不名供養佛。若能一心不放逸親近修集聖道是名供養恭敬諸佛。如經說。般涅槃時佛告阿難。天雨文陀羅華及栴檀末香作天伎樂。不名供養恭敬如來也。阿難。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心不放逸親近修集聖法。是名真供養佛。是故阿難。汝當修學真供養佛。如是眾功德。皆是中勢力人樂出家善心不縮沒者。最上勢力能得成佛。下勢力者作聲聞。以是故中勢力人作辟支佛。樂出家故能成眾功德。何以故。若在居家則不能少欲少事。不能身心遠離。亦不能禪定。若心縮沒不清淨者。不能成辦眾事。不能知甚深因緣法。不能證出性。不能如法真供養恭敬諸佛。如是眾生是中勢力。作是念。我中勢力人。常樂出家心不縮沒。諸所願功德事皆自然來。複作是思惟。是中勢力樂為得何果。即知當得智慧果。何以故。智慧能為照明。如經中說。諸比丘一切光明中智慧光為勝。複作是念。我所樂慧光雲何當得。即知若從二勝處來。若三勝處來。二勝處者先已說。三勝處者。所謂諦舍寂滅。或諦舍慧。或諦寂滅慧。以是故我當修集如是諸勝處。我修集是已得智慧光明。所願智慧自然而至。如是相如是修集助道法者。十善道能令至辟支佛地
大乘品第三
問曰。如仁已說。十善道能令人至聲聞辟支佛地。十善業道。複令何等眾生至於佛地。答曰
所行十善道勝於二種人
無量希有修勝一切世間
發堅善二願成大悲無礙
善受行方便忍辱諸苦惱
不舍諸眾生深愛諸佛慧
於佛力自在樂盡遍行者
能破邪見意受護佛正法
健堪受精進堅心化眾生
不貪著自樂及無量身命
一切事中上所作無過咎
一切種清淨一切勝處來
善道令此人至十力世尊
所修十善道勝二種人者。菩薩修十善道。於求聲聞辟支佛者為轉勝。轉勝者。一心修行常修行。為自利故修行。為他利故修行。清淨修行。一心行者用意修行。常修行者不中休息。為自利故修行者。生天人因緣泥洹因緣。為他利修行者。菩薩修行十善道。回向利安一切眾生故。以是因緣故。能度過算數眾生。清淨修行者。不壞行無雜行。不濁行自在行。具足行不貪著行。智者所讚行。壞者有行有不行。與此相違名不壞行。雜者自不作令他作。與此相違名不雜行。濁者與煩惱罪業合行。與此相違名為不濁行。自在者。破戒人為田業妻子財物所係不得自在。持戒者無如是事。隨意自在無所係屬。具足者。盡行一切大小戒。遮止諸煩惱。常憶念守護。為禪定作因緣。回向佛道能令同真際法性。是名具足。不貪著者。不向世間不取戒相自高卑他。智者所讚者。聲聞法中不隨生死。但為涅槃故名智者所讚。此大乘法中。尚不回向聲聞辟支佛乘。何況生死。但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智者所讚十善道。問曰。修有何相名為善修。答曰。以無量希有修十善道。勝一切世間。是名善修。問曰。雲何菩薩。以此修勝一切世間。答曰。諸菩薩以五事修故。勝一切世間。一願二堅心三深心四善清淨五方便。願者菩薩所行願。一切凡夫人及聲聞辟支佛人所無。以是故。菩薩所行願勝一切世間。如大智經毗摩羅達多女問中。佛因目揵連說。菩薩從初發願乃至道場。能為一切世間天及人作福田。又勝一切聲聞辟支佛。又如淨毗尼中。摩訶迦葉於佛前說。世尊善說希有。所謂菩薩初一發願勝一切聲聞辟支佛。又如偈中說
菩薩初發心與大慈悲合
為於無上道即是心為勝
是故以此願住於世間上
堅心者。菩薩於諸苦惱所謂活地獄。黑繩地獄。合會地獄。小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小炙地獄。大炙地獄。阿鼻地獄。沸屎。劍林。灰河。阿浮陀。尼羅浮陀。阿波簸。阿羅邏。休休。鬱缽羅。拘勿陀。須曼那。分陀利。缽頭摩。寒熱地獄中種種拷掠。如是苦惱。畜生餓鬼阿修羅人天。共相食啖互相恐怖。饑餓穀貴。從天退失。慳妒嗔惱。恩愛別離。怨憎合會。生老病死憂悲惱等。此六道中。所有諸苦若見若聞若受。修十善道。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心終不壞。以是故此菩薩以堅心修十善道。勝一切世間。如說
地獄及畜生餓鬼阿修羅
天人六趣苦不能動其心
是故諸菩薩以此堅固心
所修十善道勝一切世間
深心者。大心用心愛心念心。諸菩薩以如是等心修十善道。勝一切世間。除諸佛世尊及久行菩薩。如說
深心及用心利益世間心
菩薩以是心勝一切世間
善清淨者。菩薩修十善業道三種清淨。餘人所無。以是故。勝一切世間。如說
菩薩人中寶具深心淨心
以是善法力世間所不及
方便者。菩薩以方便力修於善法。餘人所無。是故勝一切世間。無量修者。菩薩以五因緣故名無量修。一時無量。二善根無量。三緣無量。四究竟無量。五回向無量。時無量者。謂菩薩修行善業道過於時量。時量過故。所修善業道亦無量。是故勝一切世間。如說
諸菩薩師子所修善業道
過諸算數時故修善最勝
善根無量者。諸菩薩修無量無邊善根。從是善根所修善業道亦無量。是故勝一切世間。如大乘法中淨毗尼經。佛告迦葉。譬如生酥滿四大海。菩薩有為善根資糧亦如是。是福德回向無為智則大利益一切眾生。是故菩薩雖處有為能勝一切世間。如說
為一切眾生及求佛道故
善根則無量以是勝世間
緣無量者。菩薩不緣有量眾生故修集善根。而所修善根不言為利益若幹眾生。菩薩但緣一切眾生故修集善根。是故菩薩緣無量眾生所修善業道亦無量。勝一切世間。如淨毗尼經中。佛告諸天子。如大菩薩薄有慈悲心求利益他。是心能令無量眾生得利樂。深發心菩薩。勤行精進亦如是。能教化無量阿僧祇眾生令得涅槃樂。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