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黠的張獻忠》 巧取鳳陽,嶄露頭角(5)(2 / 2)

洪承疇實施的兩次圍剿計劃均告破產之後,仍不甘心。四月間,他在汝州召開軍事會議,分析形勢,製定對策,部署作戰計劃,提出:“製賊當有長策。我至豫而賊走秦,我走秦而賊又走楚豫……今當分信地扼。”這裏所說的“長策”,仍然是“扼之”,即分堵合擊的老一套,不過是前兩次圍剿的翻版而已。當時,他命左良玉、尤世威、鄧 諸軍專門扼守陝西和河南、湖廣邊界的關隘道路,命山西巡撫吳 嚴守黃河渡口,防止農民軍由陝入晉,企圖將入陝的農民軍堵死。布置妥當後,他便親率曹文詔、賀人龍、艾萬年、張應昌等主力部隊回到陝西,盡管他在連遭幾次失敗後,心中也明白“勝敗之數,未可知也”。可是,他為本性所驅使,還要孤注一擲。

這時,明清戰局也出現了新情況。滿洲貴族的首領皇太極正式宣布將國號“後金”改為大清,自稱皇帝,改元崇德,以這年為崇德元年。其用意是為了衝淡曆史上宋、金對峙的回憶,緩和漢族人民對後金統治者的敵對情緒。同時又因“清”字寓有“廓清天下”的含義,按照中國傳統社會流行的五行學說,“滿”和“清”字都是水,而“朱”和“明”字都含“火”,又改女真族為滿族,符合水能克火、清能勝明的吉祥征兆。勸皇太極登極的表文,是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寫成,分別由滿、蒙、漢官員捧獻。這些事實,清楚地反映出清朝執政者已經公開表明了自己取代明朝的政治目的。由於明王朝正在集中精力對付各地起義軍,對於這一動向沒有作出本應的反應。

六月中,張獻忠與明軍又有幾次大的交鋒,連戰連勝。明將曹文詔、艾萬年亡於疆場,使得官軍聞風喪膽,洪承疇心如刀絞。接著,農民軍以猛烈的炮火攻取澄城、鹹陽,圍攻西安,洪承疇差點喪命。張獻忠率部在陝西、河南交界處的軍事重鎮朱陽關(今河南盧氏西南)發動進攻,守關明軍死的死,逃的逃,全軍潰敗。

七月,高迎祥在盩厔南邊的黑水峪被明軍伏兵所圍,為手下幹公雞張二、一鬥穀黃龍出賣,在盩厔縣馬召原被賀人龍俘虜,押送至北京遇害。他的部下由他的弟弟高迎登率領繼續堅持戰鬥。但因軍力損失太大,特別是失去了像高迎祥這樣有威望的首領,士氣大為低落。李自成雖然為部將擁立承襲了闖王,但部隊起伏不定,而當時實力最強的還是張獻忠領導下的農民軍。

八月,崇禎帝賜盧象升總理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諸省軍務賜尚方寶劍,專門負責中原的防務,而洪承疇則專門負責西北地區的軍事防務。東西兩方各自負責,不再進行力不能及的大圍剿,而分別進攻所轄地區的農民軍。盧象升就任軍務總理以後,調整軍事部署,以河南為中心,將明軍進行相對集中,以祖寬率領的“關遼勁旅”為中堅,其他各部配合,固守洛陽。

張獻忠與闖王、整齊王、闖塌天、掃地王、一字王、順天王等聯營,東出潼關,經閿鄉、靈寶,其部眾發展壯大達20餘萬人。大隊東進,塵埃彌天,前後絡繹百裏,老弱居中。十二日,張獻忠率部東進至嵩縣,與明軍總兵祖寬戰於嵩縣九皋山,失利;接著,又在姑家廟陷於埋伏,退至汝州圪料鎮,再次遭到關遼兵的圍擊,傷亡很大,伏屍20餘裏。二十二日,在河南龍門、白沙與官軍交戰,衝破官軍的封鎖與包圍,再次東進向安徽轉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