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顧大局張少帥下野 貪小利偽皇帝登基(1 / 3)

登基儀式後,北京來的宗室、覺羅以及前內務府的人向溥儀行三拜九叩大禮。這時,溥儀當然是紋絲不動地坐在椅子上,看著眼前的人群,他全然不知自己的元帥服在這種禮節麵前是多麼滑稽,隻是躊躇滿誌。

蔣介石最怕的是共產黨,對日本人占領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則一味退讓。他哀求國聯出麵調解與日本的關係,一任美、法、英、德等國組成國聯代表團到東北調查。

溥儀在勤民樓的健行齋會見了調查團。

團長李頓爵士問:“溥儀閣下,您是怎麼到東北來的?滿洲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溥儀想起莊士敦來,眼前的李頓爵士就是英國人,他想,我在這裏還不如到英國留學,正如婉容所說,這裏可能是日本設的陷阱。可是他又看了看旁邊新到的關東軍參謀長橋本虎之助和高參板桓征四郎,於是便老老實實地按事先板垣吩咐他的話說道:“我是由滿洲民眾的推戴才來滿洲的。”

調查團員們一再點頭,便不再問什麼問題。於是寒暄過後是照相,照相之後便是宴會。

宴會上,板垣征四郎向美國的佛蘭克洛斯·麥考益少將道:“我真誠地希望我們日本在滿洲存有軍隊的苦心能被貴國和國聯理解。”

佛蘭克洛斯·麥考益少將道:“我們理解,但是我們認為,在滿洲,我們應是機會均等的,滿洲應實行開放的政策。”

這時,李頓爵士端著酒杯也道:“這裏海關港口的事務,更應是機會均等,何況英國早已在這裏經營。”

板垣道:“在下在滿洲的任務是,把它建設得繁榮富強,至於其他事務,則不是我們所能說了算的,我們日本人充分尊重滿洲國的主權。我重申:我們在這裏隻是幫助把滿洲建成一個富強的國家。”

鄭孝胥的臉被酒精弄得有點發黑,他湊趣地道:“各國的資金若投入滿洲,這不僅是滿洲的福祉,各國也將得到很大的利益。滿洲國一定會納入國際合作之軌道,經濟得到蓬勃的發展。”

板垣的臉由白轉青,又由青轉紫。

溥儀心裏一陣緊縮,他的腦子裏急速地翻著:鄭孝胥父子多年來一向主張國際共管中國,若真的實現了共管,南京政府也有一份;即使沒有南京政府,恐怕國聯共管也會弄出個什麼自治政府來,那還有什麼帝製?看樣子,要想重登大寶,還得靠日本人,更何況現在自己在日本人手裏,命都是人家的。於是溥儀跨到鄭孝胥前麵道:“滿洲國會願和各國發展友好關係,特別是經濟往來,但是,滿洲國現在受益日本國頗大,在百廢待興之際,日本國無私地給滿洲礦山、鐵路、港口等以極大幫助。在滿清時,港口等地由英國管轄較多,那時,若得管理港口碼頭,須學英語。今日滿洲,各港口、礦山等以滿洲國語和日語為主,若列國參與管理,本執政認為,須學習滿洲國語和日本語,這是前清的慣例,也是英、美各國所主張的。”

板垣道:“此等問題,就不在宴會上說了。來,為滿洲國的繁榮昌盛幹杯!”

“幹杯!”

大家幹杯後,板垣的臉變得紅潤了,為了回報溥儀,他暗示地喊了一句口號:“滿洲國萬歲!萬歲滿洲國!”

宴會在歡樂中結束,各方皆大歡喜。

隻是在會後,上角利一和工藤忠接到參謀部訓示:“鄭孝胥已成為不受大日本帝國歡迎的人!”

在關東軍參謀部作戰室裏,新任關東軍司令兼駐滿全權大使武藤大將對坐在長桌旁的校佐們道:“現在我國已退出國聯,德國希特勒上台,意大利墨索裏尼執政,因此,我們可以趁這個有利時機迅速占領熱河,對平津地區形成包圍之勢!”

關東軍參謀長小磯國昭道:“帝國參謀總部閑院宮元帥和次長真崎甚三郎大將,仰承天皇降下旨意,指示我關東軍不許跨越長城一步,各位對此事怎麼看?”

關東軍副參謀長岡村寧次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擴大滿洲國範圍,進入中國腹地從而以此為據點,以此豐富之人力物力為憑借與美國爭霸全球,為我們既定之方針。現在形勢對我如此有利,決不可喪失時機!”

第一作戰課長齋藤彌平太大佐道:“蔣介石在江西剿匪,汪精衛正在東京,與我國關係甚密。熱河的張學良軍隊絕不是我們的對手,我們可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打下熱河,進而腳踏華北!”

在座的師團長、旅團長個個摩拳擦掌,齊聲主戰。

武藤大將道:“既如此,我們就全力進軍熱河,並可越過長城,對平津做包圍之勢,若有責任,一切由本大將承當。”

情報課長喜多誠一大佐道:“可讓川島芳子先潛入熱河為我內應,我軍也有進入熱河的良好借口。”

武藤道:“就這麼決定,參謀部近日做出詳細作戰計劃,我親自到執政那裏商討軍隊事宜。”

武藤大將親到執政府,讓溥儀受寵若驚,但是讓溥儀高興得差點流淚的,是武藤下麵的話:“執政閣下不久即可登基而為皇帝,我軍準備對熱河采取行動,執政閣下的轄區將來是整個中國!”

“日滿親善萬歲!”

溥儀不知說什麼好,半晌喊出這句口號。

關東軍司令部。

在作戰室的大廳內,關東軍首腦及偽滿洲國軍事首長齊集這裏。

長長的桌子兩邊坐著的人有:第六師團長板本政右衛門、第十一旅團長鬆田國三、第三十六旅團長高田美名、第八師團長西義一、第四旅團長鈴木美通、第十六旅團長川原侃、騎兵第三旅團長飯田貞固、混成第十四旅團長服部兵次郎、騎兵第四旅團長茂木謙之助、張海鵬、程國瑞、邵本良、李守信。

副參謀長岡村寧次道:“我軍已有充分借口進軍熱河。關東軍司令部命令:第六師團長板本政右衛門——”

“哈伊!”

“你部由司令官武藤大將直接指揮,你師團的任務是:經開魯、綏東、阜新,向天山、下窪、朝陽前進,以後向赤峰、多倫進發。”

“哈伊!”

岡村寧次又命令道:“第八師團長西義一。”

“哈伊!”

“你以一部迅速占領北票,掩護北票鐵路修整,並指揮留在這裏的第六師團部隊;另以一部嚴守山海關及九門口一帶,掩護主力側背安全,以其餘主力分成二縱隊分別從北票及綏中出發,盡快向建昌附近及以南一線推進,不失時機地以一部確保罷嶺口、冷口、新峰口等長城關口,掩護主力側翼。”

“哈伊!”

“騎兵第三旅團、混成第十四旅團——”

“哈伊!”

“你們應在開魯、魯北、林東一線,橫掃那些雜牌軍。”

“哈伊!”

“滿洲軍張海鵬——”

“有!”

“你率洮遼軍負責掃蕩各地匪賊。”

“是!”

“其他各位聽令。”

“有……”

“你們作為預備,隨時聽從軍部調度!”

“是……”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日軍占領熱河,板本前鋒抵達距北京不足二十五公裏一線。平津遂在日軍的刀鋒槍口之下。熱河於是並入偽滿洲國。

但是,關東軍並不以此為滿足,武藤信義在取得熱河後,按預定計劃向長城國民黨的軍隊發起更猛烈的攻擊。參加戰鬥的除原來的第六師團、第八師團外,第十師團、第十四師團和第十六師團的主力也參加了向長城各隘口的猛烈攻擊,宋哲元、傅作義軍奮起抗戰,戰鬥慘烈異常。

與此同時,在南昌,蔣介石正集結幾十萬大軍對紅軍進行“圍剿”。

聽到日軍進攻長城隘口的消息,汪精衛到南昌見蔣介石,道:“我從日本回來,遇到國內如此紛亂的情況,作為革命黨的元老,我不得不承當更大的責任。”

蔣介石見了他如見到蛆一樣,正是焦頭爛額的時候,他竟來添麻煩,可是此人在國民黨中是有威望、有勢力的,大敵當前,不能和他直接衝突,於是說道:“兆銘兄,如今黨國處於危難關頭,你要勇挑重擔,好啊,好啊!那麼這樣吧,政府就交給你了,我專心於黨務和軍事,你看怎麼樣?要不,我們調換一下。”

汪精衛心裏很有委屈,覺得黨權也應是他的,可是此時自己實力不敵蔣介石,便道:“這樣很好,我隻怕不能把事情做好。”

“咱們都別謙虛了,你說說如今怎麼辦吧,日本人欺人太甚!”

汪精衛道:“我們應一麵談判,一麵抵抗。我總覺得日本人對我們還是有感情的,他們的源頭在中國,不像西方那些人,隻想中國的市場、中國的東西。”

“我不理解你的話,日本人明顯地是要以東北為根據地越過長城,進而占領華北乃至中國,野心很大呀!現在他們成氣候了,美英也不放在眼裏了。要說他們對中國有感情,我不知道是什麼感情。”

“那麼放下共產黨把隊伍、把物質都拉到北方去打日本人去?這不是什麼好主意吧?還是要避其鋒芒的好。”

“這話說得好,你我是一條心思,那就為鏟除共產黨而努力吧。至於北方的事,我這就去。現在漢卿失了東三省,又失了熱河,日本人又要越過長城,他名聲不好,你看誰能主北方大局?”

汪精衛道:“何應欽是個恰當的人選,他在這事上最有分寸。”

蔣介石知道這何應欽和汪精衛一樣都是心向日本人的,但現在的形勢,絕不能和日本人翻臉,讓何應欽到北方,也許是最好的人選了。

蔣介石交代了“剿匪”的大事後,電告張學良與他在石家莊會麵。

“漢卿,你看怎麼辦,汪兆銘從日本回來了,他要權,我們三個人不能同時在台上,現在形勢又這樣緊迫,你看誰下去好?”

張學良有苦說不出,道:“隻要對國家、對人民有好處,我下去可以,馬上下去,並且出國。”

“唉——,到了這種地步,我不情願,可是為緩和一下國內的情緒、衝突,就按你說的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