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讓他對信念產生懷疑(1 / 2)

讓對方接受你的邏輯,其實就是一個改變對方信念的過程。每一個信念的存在都是由支點支撐起來的,沒有了支點的支撐,信念也就無法存在。這就好比桌麵和桌腳的關係,沒有桌腳的話,桌麵就無法支撐起來。

說服別人,改變別人的想法,從根本上講,必須讓他對自己原有的信念產生懷疑。從執行的角度而言,這裏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反問,直到他產生懷疑,你再給他一個新的概念和觀點,並不斷地加強,最後就會促使他接受新的信念。

比如,有一位離婚的媽媽告訴女兒,男人沒有好東西。女兒沒談過戀愛沒有體驗肯定是不相信的。後來女兒談了兩次失敗的戀愛就信了媽媽的這一論點。如果在這個時候,你想改變女孩的這個信念,該怎麼做呢?那就是不斷地問。

問:“你為什麼會認為男人沒有好東西呢?”

女兒:“媽媽告訴我的,也是我自己談了兩個男朋友的經驗得來的。”

問:“你認為的壞男人的標準是什麼?”

女兒:“不知道。”

問:“你媽媽說的就一定是對的嗎?”

女兒:“不一定。”

問:“你才談了兩個男朋友就一定認為男人沒有好東西嗎?”

女兒:“這……”

問:“中國有13億人,符合你的年齡段的男孩子就算一萬個有沒有?”

女兒:“有。”

問:“兩個更多,還是一萬個更多?”

女兒:“當然一萬個更多。”

問:“有沒有可能——你談的兩個是壞男人,其餘的9998個都是好男人?”

女兒:“有可能。”

問:“既然有可能那男人都沒有好東西嗎?”

女兒:“……”

建立新信念:“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是壞男人,隻不過你還沒有碰見好男人。確立好男人的標準,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男人,堅持不懈一定能找到屬於你的幸福,不是嗎?”

女兒:“是的。”

事情就這麼簡單,在不斷的反問中,她的信念逐漸向你靠攏了,你的邏輯也就走進了對方的心裏。這個案例有些偏激,不過方法還是很值得借鑒的。如果你想摧毀別人的信念,反複反問就是最簡單的方法。

讓他從“主人”淪落為“奴隸”

誠然,讓對方接受你的邏輯,改變對方信念是根本,但也是最難的。我們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在邏輯布局的時候,嚐試從改變對方的動機來入手,這一點相對要容易一點。

人的動機分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如果按照內部動機去行動,人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使他的是外部動機,他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為它的奴隸。

當你用自己的邏輯,促使對方從自己的“世界”走出來,他就變得任你左右了。人的心理期待也存在一種邊際效應。當這種期待減少的時候,人就會立刻作出混亂的決定。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了。

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我的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隻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隻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

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給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