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誠信才能換來真正的信任 (1)(1 / 2)

初來乍到一個新環境,首先應該做的就是了解這個圈子體係中真正掌握權力的人們。除了擁有頭銜的老大之外,還可能包括一些名不見經傳,卻掌握特殊權力及資訊的“隱形掌權人士”,例如老大身邊的人——助理、司機、秘書、會計等,這些人一個都不能得罪。在深入地了解每個掌權者個人資料的基礎上,展開“站隊伍”的行動。

網絡上流行這樣一個段子:“看了《投名狀》不再相信兄弟,看了《集結號》不再相信組織,看了《手機》不再相信男人,看了《色戒》不再相信女人。”它講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們要有很強的戒備心理。換一個角度看,信任是多麼脆弱。一次意外的被蛇咬,就會讓我們憎恨並害怕所有的蛇和長得像蛇的東西。

以前有一家酒店,是由兩個兄弟經營的。他們家的酒店可以說在當時的酒店裏最有名,也是酒賣得最好的。因為哥哥親自去工人做酒的地方不讓他們多加水,也不讓他們少放料,酒很好。他就這樣得到了當地人的信任。

可是,有一天這家酒店的哥哥出去送貨了,隻剩弟弟一個人在家經營。他是一個偷工減料的人,不懂得經營方法。當一位客人來買酒的時候,他發現酒不夠了,都被他哥哥拿走了。他想了一個主意,然後把酒賣了一兩銀子。哥哥回來後他告訴哥哥並讓哥哥猜那是個怎樣的主意,他還說道“想不到吧,我在酒裏加了水”。哥哥氣得臉都紅了,說:“你呀你,我們辛辛苦苦得到的別人的信任被你賣了一兩銀子啊!”酒加水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最後沒有人來買他們的酒了。

信,是中國古代社會人際關係的精神紐帶,也是人際關係的最高原則。孔子對弟子子貢說的一段話表現了誠信的重要性。子貢問:“怎樣去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要使糧食充足,要使軍備充足,要使百姓相信政府。”子貢又問:“如果迫不得已要在這三項中去掉一項,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先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如果再迫不得已要在食與信之中去掉一項,先去掉哪一項?”孔子的回答斬釘截鐵:“去掉糧食。因為沒有糧食吃,不過是死亡,而自古以來誰都免不了死亡。如果百姓對政府不相信了,國家就無法確立了。”

有人說:“生活中最易摧折的,莫過於不真誠。誠信的建立,需要真誠的日積月累;誠信的崩潰,一句謊言就夠了。”一句謊言就可使誠信之廈坍塌毀滅。在日常交際中,我們一定要堅定地做到誠信,這樣才能換來對方的信任。

以你之長,攻彼之短

在生活中,有時知己知彼也並不能百戰不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正是因為萬物有差別,相克相生,優勝劣汰,才有了世界的神奇美妙。在生活中,我們就要學會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以你之長,攻彼之短

以你之長,攻彼之短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一個人盡皆知的淺顯道理,但是當對陣雙方都做到“知己知彼”時,誰能獲勝呢?並且我們還知道,在生活中,有時知己知彼也並不能百戰不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正是因為萬物有差別,相克相生,優勝劣汰,才有了世界的神奇美妙。從古代田忌賽馬,孫臏用計,以劣勝優,到如今唐國強發揮自身優勢,演藝事業如火如荼;從古代長勺之戰,險象環生,以弱勝強,到近代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取得革命勝利,無不展現了揚長避短的智慧。沒錯,在生活中,我們就要學會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拿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比較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些人就不會這樣想,他們總是想到自己的不足或者不如意的地方,每天生活在唉聲歎氣中,杞人憂天,生活是灰色的,沒有一點樂趣可言。

愛默生說:“自信是英雄主義的本質。”自信就是自己信得過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確立自信心,就要正確地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能力。人們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個“明”,既表現為如實地看到自己短處,也表現為如實地分析自己的長處。

很多人自小被批評的時候就經常頂嘴,說某某哪裏哪裏還不如我,通常家長或者老師會責罵他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自以為是。其實,這未嚐不是一種好習慣。

就像馮鞏相聲中說的那樣:“和潘長江比身高,和外國人比說中國話,和胖子比瘦……”我們不能總拿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相比,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