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善於發現“給力”點 (2)(2 / 2)

對付那些盛氣淩人、無理取鬧的人,最管用的方法就是冷臉相應,以我行我素來讓對方自動消火,自討無趣後放棄。

關心則亂,讓理性掌控大腦

王大夫是方圓百裏知名的神醫,他融彙中西醫的精髓,針灸、推拿加打針、輸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對常見病藥到病除,對疑難雜症也能說出個一二三。就這樣一個人物卻有一大弱點:無法治療自己的家人。兒子感冒咳嗽,他不敢下藥,妻子風濕關節痛,他總也看不好,而這些本該都是他最拿手的。這是為什麼呢?“想到是自己的家人,我這心裏就總是犯嘀咕,這樣對不對、好不好,再想想如果吃藥吃壞了,後果將不堪設想,我就什麼都不敢做了。”王大夫這樣感慨。

俗話說“關心則亂,無欲則剛”。如果我們對事情中的人以及物有了超過平常的關心,往往會導致在處理問題時方寸大亂。

三國時代的徐庶有大學問,兵書戰策、三十六計,滾瓜爛熟,聽水鏡先生之勸,投了劉備。但徐庶是個孝子,收到一封假信說母親去了曹營,就飛奔曹營救母。結果,徐母沒救下來,倒連累徐母自盡了,自己也深陷曹營。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徐庶實在是太白癡了,他不應該被假信所騙,不應該貿然去曹營。可是如果時光倒流再給他一次選擇的機會,他還會這麼做,因為他陷入了“關心則亂”的局中,使得他的智商歸零,方寸大亂。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理性對待我們關心的問題,要懂得自製,不要因為關心而喪失冷靜、理智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一個間諜被捕後假裝又聾又啞。敵人用最靈敏的設備來測試他,但他一直裝聾作啞。最後,逮捕他的人說:“好了,你可以走了。”這個間諜沒有顯示出一點點聽懂了他的話的跡象,他心裏知道最嚴酷的考驗已經過去了,但絲毫沒有表露出來。那些逮捕他的人這次確信他是聾啞人,把他放走了。

這個間諜完美的自製能力救了他的命。當我們因為關心某些事情而方寸大亂時,不妨學習下這個在生命攸關的關鍵時刻仍舊能夠保持理性的間諜。

不計較得失,掙脫利益羈絆

《羿射不中》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

夏王指著一塊一尺見方、靶心直徑約一寸的獸皮箭靶對神箭手羿說:“請射吧!如果射中了,就送給你萬金作為獎賞;如果射不中,就收回你的千戶封邑。”羿聽了夏王的話,臉色變化不定,氣息急促難平,神情十分緊張。於是彎弓射去,沒有射中;第二箭再射,又落了空。

夏王問付彌仁:“這個後羿,從來都是百發百中,而我今天和他約了一個賞罰條件後怎麼就射不中了呢?”付彌仁回答道:“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情緒波動影響了他的射技,萬金厚賞成了他的心理包袱。人如果能做到不計較得失,把賞罰置之度外,那麼誰都能成為無愧於羿的神箭手。”

“把賞罰置之度外”,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牽扯自身的利益,我們難免會患得患失,失去冷靜的判斷,而隻有在平常心下,水平才能正常發揮。很多時候,能把自己從利益的癡迷中拉出來,是十分重要的。

期貨經紀人小張經過多年的摸索,在投資市場上很有成就,連續兩年隻賺不賠。看著他為客戶賺了不少錢,自己隻賺點傭金,錢包扁扁的,老婆開始眼紅了,跟他商量:把這幾年家裏存的5萬塊錢也投進去,由小張來管理。小張拗不過答應了,結果慘遭“滑鐵盧”,自己幾年的血汗錢賠了個光,自己辛辛苦苦賺回來的“常勝將軍”名號也丟了。

這個案例中,小張雖然可憐,但自有他的可恨之處,他犯了期貨經紀人大忌:沒能保持旁觀者的立場。一個期貨經紀人,他的角色應當是純粹代客買賣,替客戶當參謀、做顧問,交代清楚,盡力而為。這樣一個角色,必須保持客觀、公正、清醒、冷靜。而小張自己投身買賣,把自己放到了“當局者”的位置,因為關心自己利益的得失,很難做到冷靜客觀地判斷。

期貨經紀人自己不參與買賣,能專心為客戶搜集資料,研判行情,提供意見。而自己親自投身買賣,市況漲跌與自己利益攸關。自己做了多頭,總是堅持看好,“希望”大勢會漲;自己做了空頭,必然淡化成見,“保佑”市況大跌。自己進了貨,客戶問你怎麼看,你一定不會說跌,總是一口咬定“會漲”!自己空了貨,人家問你下什麼單好,你必定力主做空。也就是說以自己的買賣決策作為主觀出發點,而不是以走勢的客觀發展為分析主體。這樣的判斷與科學、合理完全沒有關係了。

佛家說:“人生最大的困惑是割舍。”確實,對於一介凡人,錦衣玉食、高官厚祿,誰會拒絕這樣的誘惑,又有誰能保持頭腦的冷靜,遏製住進入利益洪流的局裏的衝動?人性是脆弱的,時時給自己敲敲警鍾,讓失敗的教訓在心中根深蒂固,誘惑才會被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