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海洋動物研究所的專家們發現:很多海中的霸王鯨魚會被沙丁魚害死。沙丁魚的體積不到鯨魚千分之一,幾乎是絕大多數魚類的“美食”,它是如何做到的呢?當沙丁魚遇到鯨魚的時候,就拚命地奔逃,鯨魚往往張開大嘴緊隨其後窮追不舍。沙丁魚在被鯨魚激烈追趕時會全力往海灘上遊。而鯨魚注意力全在沙丁魚身上,絲毫沒有留意到海灘的危險。沙丁魚離海灘越來越近了,但碩大的鯨魚卻渾然不覺,依然為了這一小口美食而“勇往直前”。等鯨魚以極快的速度接近海灘時,沙丁魚早已一轉向溜回了大海,而鯨魚再想轉身卻發現已經太遲了。它們巨大的身軀因為慣性直接衝上了海岸,沉重的身體陷在鬆軟的海沙裏,完全動彈不得。在這場力量懸殊的較量中,最終以鯨魚的死亡而告終。
鯨魚隻關注眼前的美餐,而對周圍的危險視若無睹,最後落得了曬死沙灘的下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能不為眼前利益所誘惑,能保持冷靜和耐心,很可能會換得未來更大的收獲。
唐納德·麥克瑞是一個蘇格蘭人,他在鄉下開了一家小小的雜貨店,儲存了各種貨物。平時他的小店窗戶灰暗,布滿蜘蛛網,東西也賣得很慢。他向倫敦訂了“40磅”靛青,這就足以讓他賣上幾年的了。結果,他的訂單在客戶那裏被寫錯了,變成了“40噸”靛青。
當收到40噸靛青時,可憐的唐納德被驚呆了。整整一個星期,他頭昏腦漲地走來走去,一直四處詢問該怎麼辦。他想盡了靛青可能有的所有用法。
有一天,突然來了一位衣衫整潔的推銷員,坐著兩匹馬拉的大馬車從倫敦到鄉下來,找到了唐納德住的地方,然後對他說,倫敦的公司知道他們自己犯了大錯誤,他就是被派來處理此事的,他們可以運回已經發出的靛青,並且付給唐納德運費。唐納德心想:“公司如果沒有什麼益處的話,是不會特地派個人來專門處理此事的。”於是,唐納德堅持說並沒有弄錯。
而這個推銷員又提議說:“那我們去找個小酒店,邊喝邊談吧。”唐納德控製住了他對美酒的喜愛,心想現在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所以就拒絕了。那個推銷員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試圖與唐納德談談,但是唐納德都避開了,還對那人說:“你如果以為蘇格蘭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後來,這個推銷員終於說出了真相:“事實上,我們得到了一個大得多的靛青訂單,我們的現貨不夠,為此,我們可以給你500英鎊的獎金來拿回發給你的靛青,另外運費仍然由我們承擔。”唐納德搖頭,他想看看對方的底線到底是多少。推銷員提出的另一個價錢也被唐納德拒絕了。最後這個推銷員把公司給他的指令和盤托出,說:“喂,你這頑固的老頭,5000英鎊,我最多能給你這個價。”唐納德平靜地接受了。
原來,西印度群島的農作物歉收,當地政府的軍隊需要藍色顏料來染軍服,因此迫切需要購買大量的靛青。唐納德·麥克瑞因為非凡的自製力而發了一筆意外之財。
心理學上有一個“隧道視野效應”,講的是一個人若身處隧道,他看到的就隻是前後非常狹窄的視野。識時務者為俊傑,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現在怎樣,而是將來會怎樣。要看到事物的將來,就必須有高遠的眼光。看清了它的將來,堅定不移地去做,事業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明智的人總會在放棄微小利益的同時,獲得更大的利益。
縱觀全局,不為局部所迷
《韓非子》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號稱“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自覺楚國很強大,一味主張攻打越國。其臣杜子上前問道:“大王,您為何要打越國?”楚莊王說:“我們要趁其虛弱動亂之際攻打它,機不可失。”杜子說:“但我很擔心此事。人的聰明才智,如同自己的眼睛,雖能看到百步之外,卻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您可想到:楚國自身在與秦晉交戰失敗之後也很虛弱,何況國內的莊躋也在作亂。我們的虛弱與動亂不比越國好啊!還是把主要精力用在自強上吧!”
人們常說“當局者迷”,管理者最大的問題不是看不到問題,最致命的問題是隻看到別人的問題卻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隻看得到局部而看不到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