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截至2008年3月,伊朗依然拒絕停止核活動,仍重申擁有鈾濃縮活動是《核不擴散條約》賦予的。就此3月3日安理會通過第三份製裁伊朗決議(即第1803號決議),進一步擴大對伊朗的製裁範圍。當日,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有14個國家投票讚成安理會第1803號決議,該決議由英國、法國和德國起草,要求在今後15個月內對伊朗實施第三輪經濟和貿易製裁。
那麼伊朗憑什麼不停止核能活動,它緣何如此強硬?
從曆史上看,伊朗有過輝煌的曆史,建立過第一個橫跨亞、非、歐的波斯帝國,創立了影響巨大的瑣羅亞斯德教和摩尼教,有過居魯士、大流士、瑣羅亞斯德和摩尼這樣的偉大人物。但後屢遭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和阿富汗人的占領和統治,後又被英俄兩大帝國爭奪,二戰結束後與美國的關係又經曆了從“淡漠”到“親密”再到“仇視”的發展過程,這些曆史因素深刻影響著今天的伊朗。
因此,波斯民族輝煌的曆史是伊朗人心中永遠無法割舍的情結,複興波斯是多個世紀以來,縈繞在伊朗人心中的夢想,巴列維兩代國王如此,伊瑪目霍梅尼如此,大阿亞圖拉哈梅內伊如此,拉夫桑賈尼、哈塔米和內賈德也是如此,廣大伊朗普通民眾同樣對國家的繁榮和強大充滿了期盼。
從地緣政治上看,由於近鄰的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都擁有核武器,伊朗不滿美歐核霸權以及在擁有核問題上的雙重標準,伊朗人更視擁有和掌握核技術為國家地位的象征。
從戰略安全上看,伊朗人經過8年兩伊戰爭,目睹了發生在家門口的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再加上美國在其周邊建立軍事基地,美軍艦隊在其領海出沒,伊朗人深感安全環境險惡,堅信自己的核開發是合法的,符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所有規約。
記得2006年6月初,本人應邀前往伊朗首都德黑蘭參加伊瑪目霍梅尼歸真17周年紀念活動,當時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紀念大會上說,如果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采取錯誤的舉措,“毫無疑問,本地區的能源運輸和他(美國)在這個地區的軍事目標將會陷入危險境地”。他甚至稱“如果我們國家麵臨戰爭威脅,我一定會穿上軍裝,並準備犧牲自己的生命”。
事實上,伊朗希望在國際法基礎上,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督下,和平利用核能。2008年4月23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說,伊朗已經同意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其核活動進行調查時提供合作,並決定圍繞它所遭受的製造核武器的指控展開磋商,這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同日,伊朗總統內賈德在德黑蘭集會上說,伊朗準備與任何國家討論核問題,但不會屈服於任何國際壓力而終止自己的核活動。如果伊朗同意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其核活動進行調查提供合作,美歐禁止伊朗掌握濃縮鈾技術的底線則可以守住。這樣伊朗的核問題就有可能實現和平解決。如果伊朗始終堅持核能活動,有可能遭受美國對其核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遲滯伊朗的核計劃。從世界局勢來看,戰爭的開始還存在變數。
因為波斯灣是世界上局勢最不穩定的地區之一。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產地,全世界約67%的石油儲量和31%的天然氣儲量集中在這裏,美國進口石油的60%,日本的65%和西歐的52%均來自波斯灣地區。可見,美國在這一地區有著重大的戰略利益,而伊朗又是波斯灣大國,在地區事務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因為如此,2007年3月在伊朗的波斯傳統新年到來之際,美國國務卿賴斯19日發表聲明,向伊朗人民祝福新年。她在聲明中說:“波斯的傳統新年是一個慶祝萬物重生和展望未來的節日。在全世界的伊朗人都歡慶這一節日的時候,我為他們送上我最好的祝福,並希望在新的一年裏,伊朗人民和美國人民能夠走得更近”。
然而,兩國的政治分析人士、政治家和資深外交官都認為,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外交堅冰結得實在太厚了,盡管伊朗在一些地區重大事件中,如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和伊朗巴姆地區大地震,美伊關係似乎出現了一些轉機,但也隻是曇花一現,“核能問題”又將兩國關係推回穀底。所以美國國務卿賴斯在向伊朗人民發表上述《新年祝賀詞》不久,於同年5月3日又宣布,繼續對伊朗采取進一步製裁。因此,伊朗的崛起還麵臨來自國內外的諸多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