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解放軍曾經與世界21國交鋒(1)(1 / 1)

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外交的主旋律就是“求和”,就是不停地與外國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從1840年到新中國建立以前,在109年的時間裏,中國一直是一個受欺負的國家,共受到外來侵略470多次。從1840年到1919年的79年間,中國與列強簽訂了900多個不平等條約,平均下來幾乎每月一個。其中從1840年到1905年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就有745個之多。而這些不平等條約的實質內容就是10個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害民。

和約越簽越多,而和平越來越少,這和約簽到最後,就要亡國滅種了。這種局麵一直到新中國建立以後才宣告結束。新中國的獨立、主權、和平,不是靠和約得來的,而是靠戰鬥得來的,也是靠戰鬥扞衛的。解放軍建軍以來,總共與世界上21個國家在戰場上兵戎相見。解放軍在國內革命戰爭中,勢如破竹,消滅國民黨軍隊800萬。解放軍在反侵略戰爭中,先後與世界21個國家亮劍交鋒,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正是解放軍的英勇奮戰,為新中國贏得了和平建設的環境,積累了和平發展的紅利,奠定了和平崛起的基石。曆史已經證明,解放軍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軍隊;曆史必將證明,解放軍一定會成為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軍隊——成為一支最有力扞衛中國安全、最有力扞衛世界和平的軍隊。

近代中國軍隊,從八旗軍、北洋軍、黃埔軍,到解放軍,經曆了一個從“常敗”到“常勝”的曲折過程,隻有解放軍才是一支戰無不勝的常勝軍。那麼,近代中國軍隊是如何從“戰無一勝”的“常敗軍”鳳凰涅磐,成為“百戰百勝”的“常勝軍”呢?

一、八旗軍:光緒皇帝歎息“戰無一勝”

清政府的軍隊並不是一開始就不堪一擊,而是經曆了一個由興盛到衰亡的過程:先是能征善戰的八旗軍,後來是綠營,接著是湘軍、淮軍(包括北洋水師),最後淪為屢戰屢敗的垃圾軍隊。

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這105年的時間裏,中國在抵抗外國侵略的戰爭中雖然也打過一些勝仗,例如左宗棠收複新疆之戰,馮子材在鎮南關及諒山之役中打敗法軍,劉永福的黑旗軍屢創法軍,但是總的看來,這百年的中國戰爭史確實是一部“常敗史”,這一時期的中國軍隊實在是一支“常敗軍”。這一時期中國軍隊的慘敗,不僅在中國曆史上,而且在古今中外大國的曆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

鴉片戰爭前,中國有外海和內河水師,其中外海戰船按照紙麵統計有890艘,而當時英國有戰艦560艘(1836年的數字),從數字上看似乎中國占優,但是中國戰船比英國戰艦質量相差很遠。當時中國除少數軍隊在邊關駐紮,還有85萬常備軍分駐內地各省。1840年6月英國遠征軍到達中國海岸,發動了鴉片戰爭,在為時2年的戰爭中,英國先後投入海陸軍兵力大約2萬人,卻隻付出了500人陣亡的代價,就攻下了從廣東、福建、浙江至江蘇的沿海一係列港口,並且沿著長江攻至南京城下。清政府從全國抽調了10多萬軍隊投入前線,並且在中國沿海臨時組織了數量以10萬計的鄉勇團練,以20多萬的隊伍抗擊2萬人的英國侵略軍,卻沒有打過一次勝仗,也沒有守衛住任何一座遭到敵人攻擊的城池。萬般無奈之下,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以割地賠款和開放通商口岸等條件求和。中國割讓香港和賠款2100萬兩銀元給英國。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也以武力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享有了通商、領事裁判權、傳教等特權。從此中國失去了關稅壁壘,租界成為“國中之國”,喪失了很多對領土、經濟事務的管理權、司法權。

在1857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1860年攻占天津,侵入北京,劫掠焚毀了皇家園林圓明園。當侵略軍在大沽口、北塘登陸的時候,清政府使用了自己最精銳的3000名蒙古騎兵發起反擊,結果在對方密集的槍炮火力麵前幾乎全軍覆沒。

【一凡中文網,更新最快,無廣告小說】【www.yfzww.com】【一凡小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