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前言:解放軍曾經與世界21國交鋒(3)(1 / 1)

三、黃埔軍:北伐中途變成了“新軍閥”

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革命黨人,對於清朝末年建立起來的新軍,曾經長期依賴,但是又無法改造,這些脫胎於封建舊製度的新軍,雖然槍炮和編製是新的,但是在性質上仍然是軍閥操縱的私人武裝。孫中山從長期革命的實踐中,感受到對中國軍閥部隊的無奈,看到了軍閥的危害,看到了建設新的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於是孫中山在1923年以後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決定實行“聯俄容共”的新政策,在政治上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並且著手創建自己的軍事力量。他在1924年創建黃埔軍校,並且以此為基礎,開始建設真正的革命軍——黃埔新軍。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在廣州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親臨大會,並作了長篇演說。孫中山對軍校學生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說:“從今天起把革命的事業重新來創造,我們要用這個學校內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諸位學生就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幹。有了這種好骨幹,成了革命軍,我們的革命事業便可以成功。如果沒有好的革命軍,中國革命永遠還是要失敗。所以,今天在這地方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要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難!”孫中山為軍校規定了明確的辦學宗旨,即培養軍事和政治人才,組成黃埔學生軍為骨幹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完成國民革命。

黃埔軍校的最大特點,是把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軍事訓練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這是它同一切舊式軍校根本不同的地方。1937年10月25日,毛澤東在接受英國記者貝特蘭采訪時說:國民黨的軍隊本來是有大體上相同於今日的八路軍精神的,那就是在1924年的時代。那時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合作組織新製度的軍隊……那時軍隊有一種新氣象,官兵之間和軍民之間大體上是團結的,奮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滿了軍隊。那時軍隊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這種製度是中國曆史上沒有的,靠了這種製度使軍隊一新其麵目。

孫中山逝世後,黃埔新軍的領導權漸漸轉移到蔣介石手中。他以黃埔新軍為主力,從1926年夏天從廣東開始北伐,到達長江流域後,在1927年4月發動反革命政變,屠殺在此前一直與國民黨合作的共產黨人,建立了獨裁的南京國民政府。此時的國民黨,已經成為中國大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而黃埔軍也由革命軍演變成為鎮壓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新軍閥”。1928年國民黨新軍閥占領北京,不久,又宣布“全國統一”。但是國民黨軍隊從來就沒有統一過全國,而是在不斷進行內戰。一方麵,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央係和地方實力派之間發生大規模的軍閥混戰,1929至1930年間的軍閥混戰,各方出動了100多萬人;另一方麵,國民黨又與共產黨進行了10年內戰,發動了5次圍剿紅軍的戰爭。國民黨軍隊的腐敗和反動,使其戰鬥力低下,既不能真正“安內”,更不能有力地“攘外”,在日本軍隊的侵略麵前,節節敗退。1931年“9·18”事變後,國民黨軍隊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整個東北淪陷。1933年春,日軍從東北入侵熱河和冀東,國民黨軍隊集中了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和晉綏軍等各係共30萬人的軍隊在長城展開抗戰,卻很快被4萬日本軍隊擊敗,簽訂了屈辱妥協的塘沽停戰協定,為日本進一步控製華北提供了便利條件。不僅如此,國民黨軍隊甚至連自己的首都都保衛不了,致使日本軍隊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殺害了30餘萬中國軍民。1944年春天,日本在海上交通線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決心在中國打通直通印度支那的大陸交通線,日軍對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的國民黨軍發起了戰略進攻。國民黨軍隊在自己數量占有優勢,中國和美國的空軍又已經掌握製空權的情況下,卻仍然是連戰連敗,丟棄了人口將近6000萬的數省地區,在同年年底敗退到貴州,使日本軍隊完成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目標。當時,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已經取得了全麵勝利,在中國的國民黨戰場卻出現了大潰敗。。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國民黨發動內戰,解放軍在三年多的解放戰爭中,消滅了800萬國民黨軍隊,殘餘勢力敗逃到台灣,從此結束了國民黨軍隊在大陸的曆史。

【一凡中文網,更新最快,無廣告小說】【www.yfzww.com】【一凡小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