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是很大度的,聽到李恩的回稟二話沒說就把城東軍匠坊交給宗帥管理,不過每製造出一件武器,都是需要登記造冊的,並且隻能領取自己千戶實有人數的額度。
宗帥興高采烈的來到城東軍匠坊,發現軍匠坊熟人——李興祿。
當李興祿知道自己所在的軍匠坊現在歸宗帥管理了之後,十分高興,並且領著宗帥參觀了整個軍匠坊。
宗帥看了一圈之後,感覺比較滿意,同軍匠坊大匠師傅進行交流之後,明白了現在的槍管都是人工穿孔的,這樣一來難免會粗細不均,射擊前加火藥的時候也不好把握量,宗帥是軍人出身,自然之道如何製作槍管,不過現在可不能將技術泄露出去,隻好將最原始的泥模具法提了出來。
大匠師傅表示,泥模具法製造模具過於費時間,泥模具的之作需要燒製,曬幹等多道工序,不易批量生產,現在隻是用此方法製造火炮,而且泥模具容易幹裂,成功率不會超過五成。宗帥一聽,原來這個方法過時了,沒事,還有其他方法,講方法說出後,大匠師傅大呼天才,然後癡了似的跑去實踐。
宗帥之所以要城東軍匠坊,主要目的還是想要全麵升級千戶所的火銃,至少要升級的燧發槍的階段,第二個目的就是想利用城東軍匠坊給自己和毛傑一人做一把手槍,當然了,是那種半自動手槍,其實宗帥早就讓黑子造好了手槍除了槍管和彈簧以外的主要零件,黑子的鐵匠爐溫度不夠,製作不了槍管和彈簧,所以隻能讓李興祿在軍匠坊製作。
“李興祿,叫說有工匠都到我這集合。”宗帥下命令道。
等李興祿將所有工匠集合好之後,宗帥發現大匠師傅因為實踐被打斷而一臉怨氣的盯著他,很明顯是要宗帥給他一個解釋。宗帥歉意的向大匠師傅點了點頭,然後開始道:“大家好,我叫宗帥,從今天開始,這個軍匠坊就歸我管理。我剛才參觀了一下,發現咱們現在的生產方式有很大的弊病,個人幹個人的,沒有協作,這就造成了生產速度的降低。所以,我覺得要對軍匠坊進行改革。首先,這是我設計的燧發型火銃,零件有五十個,除了槍管都在。”宗帥說著將黑子已經提前做好的零件放到桌子上,“你們過來看看,找到自己擅長做的部件,每人隻做一個零件,但是一定要按照上麵的標尺精確製作,擅長做槍管的由大匠師傅統一教授新的製作方法。李興祿另有安排,大家聽明白沒有,明白的話,解散。”
眾工匠三人一夥,五人一幫的開始研究這些零件,最終確立了一個最終的分配方案。大明朝第一條火銃流水線誕生了,宗帥也沒有想到,後人稱這一天為十七世紀中國技術革命的開端。
萬曆四十三年六月二十日夜,這一日是河南省城院試的日子。毛傑等國民會的成員正在飽受柳如風的摧殘,突然老管家跑了進來,稱門外有大量火把向老宅移動,說至少有幾百人。眾人聽後議論紛紛。就聽柳如風淡定道:“不要慌亂,都安靜下來,儒者需心中有靜氣,你看你們這樣成何體統,毛傑,你陪老夫到門外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