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秀的活動及曆史分析(2 / 3)

經過唐初時期的戰亂,到了太宗、高宗時期,社會已逐漸恢複安定,出現了欣欣向榮、繁榮昌盛的局麵,這對文化思想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到了武則天當政時期,由於政治的需要,武則天大力扶植、發展佛教,改變了唐初李唐尊崇道教的作風,對於佛教的各個宗派都極力宣揚。武則天在宣揚佛教上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麵。

第一,政策扶植。

從唐太宗到武則天,統治者在對待儒、釋、道的態度上並不完全一致。到了武則天時期,佛教被尊為三教之首。永昌元年(689)武則天將僧人的發言次序排在了儒、道的前麵。“則天又禦明堂,大開三教。內史邢文偉講《孝經》,命侍臣及僧、道士等以次論議。”[2]武則天下令將佛教的地位置於道教之上。“夏四月,令釋教在道法之上,僧尼處道士女冠之前。”[3]

第二,輿論宣傳。

武則天並非出身皇室,尤其作為女性,在當時的時代,要想作為統治者,阻力是非常大的。武則天借用佛教的力量宣傳自己的統治是“君權神授”。她利用《大雲經》(也稱《大方等無想經》)宣稱自己是彌勒下凡。

爾時眾中有一天女,名曰淨光,複以香華、幡蓋、伎樂供養於佛,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如是二賢成就甚深微妙智慧。[4]

舍是天形,即以女身當王國土,得轉輪王所統領處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優婆夷,教化所屬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5]

為化眾生現受女身,是時王者。[6]

其王夫人產育一女,名曰增長。其形端嚴,人所愛敬,護持禁戒,精進不惓。其王國土以生此女故,穀米豐熟,快樂無極,人民熾盛,無有衰耗、病苦、憂惱、恐怖、禍難,成就具足一切吉事。[7]

爾時諸臣即奉此女,以繼王嗣。女既承正,威伏天下,閻浮提中所有國土,悉來承奉,無拒違者。[8]

閻浮提為梵語,譯為贍部洲,指我們所住的娑婆世界。武則天借用佛經預言,宣稱自己是彌勒降世。[9]“(薛)懷義與法明等造《大雲經》,陳符命,言則天是彌勒下生,作閻浮提主,唐氏合微,故則天革命稱周,懷義與法明等九人並封縣公,賜物有差,皆賜紫袈娑、銀龜袋。其偽《大雲經》頒於天下,寺各藏一本,令升高座講說。”(《舊唐書》卷一八三)因此,自己當皇帝是“君權神授”,理所當然的。天授元年(690),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

第三,迎請高僧。

大足元年(701),武則天召神秀入京。“大足元年召入東都,隨駕往來二京教授,躬為帝師。則天大聖皇後問神秀禪師,曰:所傳之法,誰家宗旨?答曰:稟蘄州‘東山法門’。”[10]這段話雖然簡短,但從側麵反映出武則天對佛教宗派的重視,“誰家”說明當時派別林立,武則天利用佛教宗派的作用,來影響民眾。

第四,興建廟宇。

武則天為亡母榮國夫人建造佛塔、佛像。“榮國卒,後出珍幣,建佛圖繳福。”(《新唐書·武士彠傳》)“榮國夫人卒,武後出大內瑞錦為之造佛像追福。”(《舊唐書·武承嗣傳》)“於明堂後造天堂,以安佛像,高百餘尺。始起建構,為大風振倒。俄又重營,其功未畢”(《舊唐書》卷二十二)武則天還造堂安放高達百餘尺的佛像,由此可見武則天對佛教的態度。

第五,翻譯佛經。

武則天禦製《金剛般若經序》及《妙法蓮華經序》,《大乘入楞伽經》就是武則天詔令實叉難陀翻譯的。

上麵的論述表明武則天在當政時期,為佛教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佛教的發展處在了曆史的機遇期,不過到了武則天執政的末期,據相關文獻記載,武則天對佛教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這可能是神秀以九十歲高齡進京的重要原因,後文還有介紹。

據《景德傳燈錄》的介紹,北宗神秀禪師是開封尉氏(河南開封)人。年紀小的時候,就博覽群書,對儒家十分精通。神秀為了尋師訪道,毅然出家來到雙峰山東林寺,拜弘忍為師。神秀每日發心修持,深得弘忍賞識。弘忍對神秀評價很高,認為對禪理的悟解沒有人能超過神秀。武則天聽到神秀的大名,將其召進東都洛陽,王宮大臣望塵拜伏,還沒有見到神秀就執拜伏之禮,可見神秀當時的影響非常之大。中宗即位後,更加禮重神秀。神龍二年,神秀在東都天宮寺入滅,皇帝賜諡大通禪師。

北宗神秀禪師者,開封尉氏人也,姓李氏,少親儒業,博綜多聞。俄舍愛出家,尋師訪道,至蘄州雙峰東山寺,遇五祖忍師以坐禪為務,乃歎伏曰:此真吾師也!誓心苦節,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忍默識之,深加器重,謂之曰:吾度人多矣,至於悟解無及汝者。忍既示滅,秀遂住江陵當陽山。唐武後聞之召至都下,於內道場供養,特加欽禮,命於舊山置度門寺,以旌其德,時王公士庶皆望塵拜伏,暨中宗即位尤加禮重。大臣張說嚐問法要,執弟子之禮,師有偈示眾曰。神龍二年,於東都天宮寺入滅,賜諡大通禪師,羽儀法物送殯於龍門,帝送至橋,王公士庶皆至葬所。張說及征士盧鴻一各為碑誄,門人普寂、義福等,並為朝野所重。[11]

神秀弟子眾多,俗家弟子著名的有張說,出家弟子有普寂、義福等。下麵將神秀的生平履曆通過文獻比對作一整理,其中要用到唐代的年號,附在後麵。

表1-1 神秀的生平年譜

續表

續表

關於神秀生平的幾個問題:

1.神秀的出生日期。從上述的文獻來看,神秀出生的日期不詳,而圓寂的日期能夠確定,即706年。如果按《楞伽師資記》所載神秀“一百餘歲”,那麼神秀至少出生在606年以前。對於丙午年的推算,766年為丙午年,唐代宗大曆元年,向前推一個甲子60年,為706年,這時僧臘80餘歲(僧臘指僧尼受戒以後的年歲),那麼就是621—626年之間受戒,所以神秀於625年受戒這個日期是能肯定的,這樣神秀的僧臘年歲u003d706-625u003d81歲。

對於神秀入京的時間《大通禪師碑》與《楞伽師資記》有不一致的地方,《楞伽師資記》記載神秀入京為大足元年,即701年,與張說記載的日期前後相差一年。碑文記載神秀於久視年中入京,應該是在700年五月至701年正月之間。張說就是神秀的俗家弟子,在日期上不會出錯,所以神秀進洛陽的日期應該定為700年更為準確,不可能為701年。

神秀50歲的時候投奔弘忍(602—674),服侍六年而去。神秀50歲的時候究竟是哪一年?“吾度人多矣,至於悟解無及汝者,忍既示滅,秀遂住江陵當陽山。”[12]這句話說明神秀離開弘忍的那年,弘忍圓寂,674-6u003d668年,那麼神秀的年歲u003d668-50u003d618年,即神秀出生於618年。神秀的實際年齡u003d706-618u003d88歲。這種算法也有可能,神秀僧臘81歲,不排除7歲受具足戒的可能,但按《傳法寶紀》的說法神秀13歲出家,所以7歲受具足戒是不可能的,不過這與神秀有百餘歲的說法不同。此外,據宋之問的記載,神秀進京時已90歲。700-618u003d82歲,也與90歲不符。

僧某等言:某聞住持真教,先憑帝力,導誘將來,遠屬能者。伏見月日敕,遣使迎玉泉寺僧道秀。陛下載宏佛事,夢寐她纖,語程指期,朝夕詣闕。此僧契無生至理,傳東山妙法,開室岩居,年過九十,形彩日茂,宏益愈深。兩京學徒,群方信士,不遠千裏,同赴五門,衣鈸魚頡於草堂,廬雁行於邱阜,雲集霧委,虛往實歸。隱三楚之窮林,繼一佛而揚化,棲山好遠,久在荊南;與國有緣,今還豫北。九江道俗,戀之如父母;三河士女,仰之猶山嶽。謂宜緇徒野宿,法事郊迎,若使輕來赴都,遐邇失望。威儀俗尚,道秀所忘,崇敬異人,和眾之願。倘得焚香以遵法王,散花而入道場,則四部銜恩,萬人生喜。無任懇款之至,謹詣闕奉表,請與都城徒眾將法事往龍門迎道秀以聞。輕觸天威,伏深戰越。[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