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2)

氣象觀測

問題1:目前氣象觀測有哪些項目?

答:自古以來,人們一直是靠天吃飯,好年景離不開風調雨順。農作物的生長及農事活動的安排都與氣候的變化密切相關。而氣象觀測則是為農業提供氣象服務的基礎。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氣象觀測已經從地麵發展到高空,從局地發展到全球,觀測手段更是日新月異。現代氣象觀測的名堂可多了,主要分為地麵觀測、高空探測、特種觀測、遙感探測四大類。地麵氣象觀測和高空觀測是氣象部門進行日常天氣預報業務所必需的,也是與農業氣象服務關聯最密切的。特種觀測主要包括大氣本底觀測(用於大氣汙染等對比研究)、酸雨觀測、臭氧觀測、紫外線觀測等,是一些有專門用途的觀測。遙感探測,顧名思義是不直接與大氣接觸,而是利用輻射來探測遠處大氣及其中雲雨的觀測。

問題2:什麼是地麵氣象觀測?

答:提到地麵氣象觀測,人們就會想到四四方方的氣象觀測場,潔白的百葉箱、溫度計、風向標等。地麵氣象觀測主要形成於16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在大科學家伽利略發明了空氣溫度表、托裏拆利發明了氣壓表以後發展起來的。在這階段發明的氣壓表、溫度表、濕度表、風向風速計、雨量器、蒸發皿、日射儀等氣象儀器,使氣象觀測由定性描述走向了定量觀測。

地麵氣象觀測的內容很多,包括氣溫、氣壓、空氣濕度、風向風速、雲、能見度、天氣現象、降水、蒸發、日照、積雪深度、地溫、凍土、電線結凍等,其中天氣現象又包括冰雹、霧、露、雨淞、霧淞、吹雪、龍卷、沙暴、揚沙、浮塵、雷暴、閃電、極光、颮等。地麵氣象觀測可不僅僅隻管地麵這一塊,天上的雲、大氣中的聲、光、電等天氣現象,也都屬於地麵氣象觀測的內容。

地麵氣象觀測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氣象台站掌握當地天氣實況,索取氣象資料的主要手段。在我國,從平原到山區,從沙漠到海島,已經建立起了數千個氣象台站,把全國這些氣象台站的氣象資料收集在一起,就可以了解中國範圍內的天氣、氣候狀況。地麵氣象觀測的許多項目都是通過固定在觀測場內的各種儀器進行的,所以氣象站的站址和觀測場地的選擇以及維護,儀器的安裝是否正確,都對資料的代表性、準確性和可比性有極大的影響。

問題3:現在各方麵都在搞自動化,有沒有自動氣象觀測?

答:近幾年,地麵氣象觀測的新生力量--無人自動氣象站在全國各地異軍突起。自動氣象站是由電子設備或計算機控製的自動進行氣象觀測資料收集、傳輸的無人氣象站。自動站的運行使氣象觀測從過去每天3次或4次、最多8次定時人工觀測發展到現在的隨時觀測,每分鍾一次,每小時傳輸一次數據。特殊情況下,各地自動觀測站甚至可增加到每10分鍾傳輸一次數據。

到2006年底,浙江省已建成天氣監測加密自動氣象站近千個,這些自動氣象站就像一群勤勤懇懇的測天衛士,為浙江人民站崗放哨。

自動氣象站也讓農民朋友嚐到了甜頭。寧波慈溪一些農戶的大棚內就裝上了自動氣象站,用於觀測小氣候變化規律,製定最佳生長環境的量化指標,徹底改變農戶憑經驗栽培,靠天收成的局麵。

問題4:什麼是高空氣象觀測?

答:地麵觀測發展到高空觀測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隨著無線電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無線電探空儀,可以測量各高度大氣的溫度、濕度、壓力、風等氣象要素,使氣象觀測突破了200多年來隻能對近地麵層大氣進行係統測量的局限。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氣象火箭把探測高度進一步抬升到100公裏左右,同時氣象雷達也開始應用於大氣探測。這些高空探測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對大氣三維空間的立體結構有了真正的了解。

現代高空氣象探測主要觀測高空中各層次的風向風速、氣溫、氣壓和濕度。高空氣象探測一般是用探空氫氣球攜帶探空儀器進行的,可測得不同高度的大氣要素,並以無線電信號發送回地麵。我國現在已有高空探測站100多個。在實際業務中,高空探測一般一天2次,即北京時間的8時和20時。浙江省杭州、衢州和大陳有高空氣象探測業務。

問題5:為什麼要進行高空氣象觀測?

答:高空探測對天氣預報十分重要,因為雖然人們生活在地麵,可是影響地麵天氣的氣壓係統都是在高空生成、發展和移動的。比如說,地麵下雨了,但實際上雨是從空中下來的,而且空氣上下流動的對流層中下部各個高度都可能發生降雨。此外,低層天氣係統的移動主要受高層氣流的影響和引導。因此可以說,沒有高空探測,便不可能有現代天氣預報。另外,高射炮、火箭、導彈、航天飛機和人造衛星的發射也都受到高空氣象條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