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新聞、消息、通訊
一、新聞、消息、通訊的含義
1.新聞,是以宣傳為手段反映當前生活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新聞是報刊、廣播、電視經常大量運用的一種文體。
2.新聞,是消息、通訊、新聞特寫、速寫等體裁的統稱。消息,是用簡要的筆墨對最近發生或發現的並為廣大群眾所關注的事實的報道。
3.通訊是一種比較詳細和形象地報道客觀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聞體裁。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新發現、新發明、新經驗、新問題層出不窮,既需要以消息簡略的形式加以報道,更需要以通訊的形式詳盡及時反映。通訊反映生活具有生動的血肉感,是生活較詳細的抒寫。
二、新聞、消息、通訊的寫作要點
1.新聞的寫作要點
(1)敏於捕捉
新聞工作者,要寫出好的新聞,就需要有敏於捕捉蘊藏在現實生活中的豐富而有意義的新聞題材的特長。新聞工作者就是要追新逐異,並且著力於標新立異,新聞要力避老生常談的依樣畫葫蘆,力避不能敏銳報道與評述生活的陳腔濫調。但對生活中的種種“新異”,一般人往往習以為常,熟視無睹。加之生活在前行的軌跡中閃現的新光異彩,總是一掠而過,一瞬間便成陳跡。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有敏銳地捕捉新異從而攝取新聞的能力。這種敏銳能力不是輕易就能具備的,需要新聞工作者有較高的思想理論修養,探入生活,留心各種各樣的事情,將新的發現、新的感受、新的分析思考寫進“新聞手記”。這樣的工夫下得越深,捕捉新聞的敏銳感就越強。
(2)勤於采訪
新聞工作者的實踐,主要是指采訪的實踐。
采訪是一門專門的科學,采訪是一個完整的係統工程,采訪也是一種獨特的藝術。
采訪要順利進行並獲得理想的效果,就要擬寫采訪提要,找準采訪對象,注意采訪方式。
(3)精於構思
有了從采訪中獲得的真實情況,要擬定出切乎要旨的新聞稿,還要精心構思。一篇新聞立什麼主旨,選取什麼材料表現主旨,材料的詳略處理,先後安排等等,都得一絲不苟地精心構思。這裏的一個“精”字體現了寫作主體的匠心獨運。
(4)疾於運筆
如果有了材料,又下過一番構思的工夫,就得疾於運筆,迅速成篇,交付發表,這樣才不致貽誤時機。
運筆要“疾”,不僅僅是從時間上要求快,還要快中求好。
運筆之疾的能力,是從艱苦筆耕中獲得的,隻有勤耕不輟,才能有敏捷的才思,才能“妙筆生花”。
2.消息的寫作要點
(1)以記敘方法為主寫,把事實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照實寫下來的方法。消息寫作主要采用記敘方法,是因為消息的任務在於向人們報告最新事實這樣一個特點決定的;敘事的內容包括5個要素:什麼人,什麼事,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結果。
(2)把消息的導語寫好。導語居於消息之首,是消息的“窗口”;寫導語要求“立片言以居要”,用簡明的一兩句話扼要交代消息的核心內容,先給讀者一個總體的印象,吸引讀者讀完全文。
(3)主體部分敘事要分清主次,井然有序,主體是消息的基礎,要展開敘述消息的主要事實。敘事要突出中心,主次分明,這是寫文章的常識。因為消息不宜寫長,一般是三五百字,所以在敘述事實時,尤其要注意集中筆墨寫好事實的重要部分,以防沒有主題。
(4)爭分奪秒,事發文成。消息本身就是一種迅速及時反映現實及其變化的新聞體裁,因此寫作消息無疑就要求雷厲風行,爭分奪秒,力求做到事發文成。
3.通訊的寫作要點
(1)通訊的內容之所以翔實具體,生動感人,基礎在於有豐富具體、真實入微的材料,這些材料要靠艱苦深入的調查采訪去開掘搜集。
(2)麵對一大堆調查采訪得來的材料,怎樣才能把它加工製作成為一篇完整的通訊,哪些材料有用,哪些材料沒用,各種有用的材料之間彼此是一種什麼關係,在這些問題沒有理清楚之前,是不能盲目下筆的。要理清這些材料,就要認真分析材料,對材料進行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工作,找出眾多材料本質的東西,也就是從分析材料中提出明確的主題。
(3)通訊,主要是人物通訊、事件通訊,需要精心剪裁,運用多種表現方法,寫好典型材料和扣人心弦的細節,以增強真實感人的力量。
三、新聞報道的寫作範例
1.標題新聞
例文:
標題新聞
安哥拉總統多斯桑托斯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
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在上海開幕。
美籍華人利學家崔琦獲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國殘聯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
江澤民主席會見來京述職的香港特首董建華。
2.動態新聞
例文:
首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在津閉幕
本報訊(記者盧××報道)首屆中國京劇藝術節24日在天津閉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李鐵映,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光英出席了閉幕式。
京劇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具有悠久的曆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首屆京劇節有來自不同省(市)區的十幾個京劇院(團)上演了十幾部戲,其中既有傳統劇目,又有新編曆史劇目,還有引人注目的反映現實生活的現代戲,為京劇舞台注入了活力。此次京劇節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京劇活動,許多京劇票友也紛紛登台演唱,港台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票友也專程趕赴天津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