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溫馨的家庭——孩子的第一課堂(三)(1 / 3)

五、爸爸不能“退居二線”

剛放暑假的時候,少年宮出現人山人海的報名隊伍,在人群中,帶著孩子報名的絕大部分是媽媽。時下的家庭教育,大多是媽媽在承擔著孩子的教育任務。但這種假“單親”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孩子心理教育上卻不是一種樂觀的現象。

而假“單親”除了容易出現家庭不和睦之外,也難以實現角色互補的家庭教育。如今的三口之家當中,大部分的家庭依然是男主外女主內,爸爸在外奔波,而媽媽承擔了一切的家務事。

長期缺少父親的關注,孩子從小感受到心理力量的不足,會產生膽怯、懦弱抑或孤僻的心理,甚至會覺得自己被社會遺棄,從而對社會充滿仇恨,走上犯罪的道路。有調查顯示,常被父親拒絕和否認的孩子,易產生焦慮情緒。

在孩子心目中,父親是智慧、力量、堅強、剛毅的象征,有父親在身邊,孩子才會覺得安全,生活也會更加充滿溫馨和快樂。父親的堅強和剛毅給了孩子無窮的力量,也是孩子一生賴以獲得安全感的依靠。反之,如果孩子無法從父親那裏獲得安全感,就會產生很多問題。更有甚者,在幼兒時期,父愛的缺失會讓幼兒缺乏安全感,容易產生疾病。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情感脆弱,性格怯懦、內向,缺乏社會交往能力,難以應付周圍多變的環境等現象。這些消極的因素如果沒能在兒童成長的早期得以消除,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假“單親”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並不在於父親不主動參與教育孩子。有些父親有喝酒、抽煙、開夜車等不良生活習慣,這些習慣會令孩子自然而然地與父親疏遠,父子雙方都放棄了交流的可能和機會。

有調查顯示,父親不良嗜好多的孩子發生恐怖、焦慮和偏執問題的可能性分別是父親無不良嗜好孩子的2~4倍。有不良嗜好的父親容易無暇照顧和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更沒有時間與孩子交流感情,使其在成長中獲得的父愛不足。因而,父親要主動地規戒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

現在許多孩子都存在著社會化障礙,像溫室裏的花草,經不起風吹雨打;像籠中的小鳥,放出去也不會飛,隻能“窩裏橫”,出門就傻了,生存能力極大下降。這很明顯是保護和照顧太多,而社會化的要求和訓練太少了,也就是說,父親失職了。

失去母親的孩子是可憐的,失去父親的孩子是可憂的。“世上隻有媽媽好,可是爸爸也不錯。”

父子關係是兒童生命中第二個重要關係。父子間在孩子嬰兒期建立的良好關係,其作用比人們的想象要大得多。孩子的種種與性別角色相符合的行為是和爸爸的教養分不開的。男孩從爸爸那裏模仿、學習“男子漢氣概”,女孩從爸爸那裏學習與異性接觸、交往的經驗。

有人比較了社會上有成就和無成就的人,發現人的成就大小同父子關係密切相關。有成就者一般和爸爸的關係親密;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社會能力與父子關係有關:若父子關係冷淡,則孩子在數學和閱讀理解方麵的成績就會較低,在人際關係中沒有安全感,自尊心較差,常表現為焦慮不安,很難和他人友好相處。

俗話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當母親含辛茹苦地照顧孩子時,父親也在努力地扮演著上帝賦予他的角色。多少年來,人們在歌頌和讚美母親的同時,並沒有忘記父親的偉大。讓我們來看看世界各地“模範父親”的故事。

這些好爸爸有的默默無聞,但培養出了名揚天下的人才;有的自己就是世界名人,在教育孩子方麵頗有一套。不管這些故事是令人感動或給人啟發,它們都真實地再現了父親對孩子深沉的關愛,顯示了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巨大影響力。

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是一位令人稱道的好父親,他培養孩子的信條就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達·芬奇6歲那年上學了,在學校裏學了很多知識,但對繪畫最感興趣。一天,他上課不專心聽講,還給老師畫了一幅速寫。回家後,達·芬奇把速寫給父親看,父親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誇獎他畫得很好,並決定培養他在這方麵的才華。

正是因為父親如此開明,達·芬奇才能全身心投人到自己喜愛的繪畫中,甚至敢專門畫畫恐嚇爸爸。一次,他花了一個月時問,在盾牌上畫了一個兩眼冒火、鼻孔生煙,看起來十分可怕的.女妖頭。為了把父親嚇一跳,他還關緊窗戶,隻讓一縷光線照到女妖頭的臉上。父親一進家就被盾牌上的畫嚇壞了,可是等達-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釋完,他並沒有責備兒子。

16歲那年,父親把達·芬奇帶到畫家維羅奇奧那裏學畫畫。

在維羅奇奧的指導下,達·芬奇刻苦學習,掌握了很多繪畫技巧,終於成為一代大畫家。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島上一個叫奧塞登的小城鎮,那裏有不少貴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親隻是個窮鞋匠,母親是個洗衣婦。貴族地主們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從不讓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安徒生的父親對此非常氣憤,但一點也沒有在孩子麵前表露,反而十分輕鬆地對安徒生說:“孩子,別人不跟你玩,爸爸來陪你玩吧!”

父親親自把安徒生簡陋的房間布置得像一個小博物館,牆J:

掛了許多圖畫和做裝飾用的瓷器,櫥窗櫃上擺了一些玩具,書架上擺滿r書籍和歌潛,就是門玻璃上,也畫了一幅風景畫。父親還經常給安徒生講《一千零一夜》等童話故事,有時給他念一段丹麥喜劇作家荷爾堡或者英國莎士比亞的劇本。

為了豐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父親還鼓勵安徒生讓他到街頭去看埋頭工作的手藝人、彎腰曲背的老乞丐、坐著馬車橫衝直撞的貴族等人的生活。所有這些經曆為安徒生以後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等童話故事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礎。

世界軟件業巨頭——微軟公司的老總比爾·蓋茨出身於美國西雅圖一個富裕的律師家庭,他父親威廉非常注重從小培養他“憑本事打拚”的意識。

威廉說:“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夠賺錢,而目.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信心和幹勁。”蓋茨幫家裏做事,父親總是給一點小報酬來激發他的熱情,讓他懂得工作是通往幸福的台階。

威廉表示,這樣做可以使孩子了解現實社會和外部世界,也可以讓孩子懂得大家一起勞動,一起追求同一目標的快樂。

上私立高中時,蓋茨就和朋友一同開發了計算市內交通量的軟件,並在競爭中取勝,簽訂了一份數額不小的合同。再後來,學校的負責人雇用他們編製教學計劃,蓋茨還與人合作,編寫了企業的工資係統用的程序。威廉誇獎說“蓋茨是通過勞動獲取報酬的”。

泰國總理他信是第四代泰國華裔,也是東南亞著名的“電信大亨”,家裏十分富裕。但是,現年55歲的他信對自己的一子二女要求非常嚴格,甚至主動要求孩子出去“受苦”,去體驗、長見識。

2004年3月,小女兒貝東丹高考結束後,他信把女兒送到曼穀一家麥當勞餐廳打工,貝東丹一時間成了泰國媒體關注的焦點。他信說:“我就是想讓她有這個經曆,讓她了解生活,從而能更快地適應工作,適應社會,並培養責任感。”

父愛是造就天才的關鍵。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愛和母愛有各自不同的影響、作用。母愛可使子女身體和情感得到健康的發展,父愛則表現在教會孩子怎樣應付和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人生問題;母愛代表人性和社會生活情感的方麵,父愛則往往象征著事業、秩序、思想、冒險和奮鬥,代表的是理性方麵,其主要表現在對孩子成就感的培養上,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還有學習能力也與父親有關。據有關機構調查表明,如果孩子有一個好的父親,則孩子在數學和閱瀆理解方麵的能力就會比較強,在人際關係上會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較強,較容易與人相處。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父愛遠遠勝過母愛。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時具備了父愛和母愛兩方麵的內容。現在較為普遍出現的問題是,一些做父親的往往忽視甚至完全放棄自己的教育責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嚴重不足。這樣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謂的“偏陰性格”,脆弱、膽小、依賴性強、多愁善感、獨立性差。父親應“親臨”教育第一線,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適應現實世界和未來社會。

有人說“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教師”,我想提醒所有的父親:孩子的成長、成才的培養,父親絕不能走開!

六、祖父母,新“戰場”要有新“武器”

半年前的六一兒童節期問,一項在全國範圍內調查“隔代教育”的結果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該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總數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並且孩子的年齡越小,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由此引起的家庭矛盾也越來越多。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隔代教育,時下受到了較大範圍的質疑。有人說,現階段這種教育模式將會影響未來中國人口的質量。

但是,隔代教育在中國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麵,這是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另一方麵,社會現實也使得隔代教育必不可少。

城市和農村的中青年人都在忙著賺盡可能多的錢疲於奔命,多數情況下,保姆不職業化,不堪看護重任,孩子基本上就歸爺爺奶奶管了。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孩子的一生,個人品質、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0~7歲。如果在這個階段兒童幾乎都與老人生活在一起,缺少和父母溝通交流、培養感情的機會,任憑“隔代親”特殊的寵愛泛濫,就會對其身心發育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的不良個性。老年人特別疼愛孩子,對隔輩的孫兒女容易溺愛和遷就。尤其當孫兒女是獨生子女時,老人心理上更會有所顧忌——萬一有差錯閃失,對不起兒女,怕兒女責怪。於是,老人事事依著孩子,處處保護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孩子犯了錯誤也不及時糾正,還經常滿足孩子不合理的願望。在吃的方麵,給孩子做“專利菜”,讓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辦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飯,甚至擔心孩子摔跤,不辭辛苦地抱著孩子上下樓梯……老人的種種做法,一是造成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差,四肢動作發展緩慢,處處依賴家長,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全家人都要為他服務,一旦遇到困難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會生氣、大發脾氣。老人的過分保護,不僅扼殺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信心,還使孩子變得極為自私、膽小嬌氣、弱不禁風。

二是容易泯滅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新精神。老人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接受新生事物較慢,教育及養育觀念相對滯後,多年來形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變。他們喜歡孩子乖巧、聽話,穩穩當當不出格,不善於運用科學的、有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對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現的“搗亂”、“破壞”

等具有冒險和創新性的探究行為,總是急著加以阻止。如,當孩子捉來幾隻螞蟻要喂養時,當孩子拔起花盆裏的花要看根是什麼樣子時,當孩子興致勃勃地拆一輛玩具汽車時,祖輩總會加以阻止和批評。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裏,螞蟻很髒,拔花是成心搗亂,一輛完美的玩具車更是不能“破壞”的。他們認為孩子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不良行為,必須馬上糾正。

三是容易導致孩子視野狹小,心理老化,缺乏活力。多數老年人由於年歲大了,喜歡安靜,不愛運動,也不愛外出活動。孩子和祖父母朝夕相處,長期囿於老人的生活空間和氛圍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張口閉口說的是成人的話,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還有,外出活動少,一方麵運動量小,身體缺乏鍛煉,會造成體質柔弱多病;另一方麵,關在家裏見識少,接觸新鮮事物也少,可能導致孩子視野狹小,缺少活力,不敢麵對生人,不善自己處理事務,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心胸狹隘、退縮、固執、心理老年化,等等。

現實生活中,隔代教育並不是一無是處。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下不少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也有不少爺爺奶奶撫育的孩子成就了大業。在奧運會110米欄賽道上勇奪冠軍的劉翔,從小父母為忙於生計早出晚歸,他一直寄養在爺爺奶奶家,不僅和老人建立了親密的關係,而且從老人身上學到了許多優良的品質。

祖輩家長有愛心,對孫輩十分喜歡,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願意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夠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敘述;他們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對孩子在不同的年齡容易出現的問題,應該怎樣處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他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了豐寓的社會閱曆和人生感悟,孩子應在愉快、寬鬆的環境下學習與生活,不必強求一定要這樣或那樣。事實證明,許多由祖輩帶大的孩子,身體素質好,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麵要強於其他孩子。

麵對這一普遍現象,特別是在幼兒的早期教育階段,怎樣做才能既克服隔代教育中容易出現的弊端,充分發揮老年人的作用,又能夠方便年輕父母騰出更多精力更好地投入工作、打拚出一番事業呢?

對扮演子女和父母雙重角色的年輕的爸爸媽媽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時間與孩子交流,與老人溝通,千萬不能放棄自身的職責。經常和老人聊聊天,講講科學養育孩子的新經驗,虛心接受老人的指點;買一些科學育兒的讀物,和老人交流學習體會,幫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對老人寵愛孩子等錯誤的方法,既要堅決表明自己的態度,又要耐心和老人一起商量,盡量減少正麵衝突。年輕的父母一定要明確: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

因而,既不要為圖省事,孩子一生下來就甩給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把孩子慣壞,拒絕老人帶孩子,割斷祖孫之間的親情。不論是與老人同住,還是暫時把孩子寄養在老人家中,我們都要注意與老人協調關係,一切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積極地解決矛盾糾紛,爭取隔代教育取得雙贏。

不要因為怕危險就不讓孩子爬來爬去,把孩子限製在床上或者小車裏。隻要注意保護就不會出事。

不要老抱著孩子,要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多做戶外活動,每天最少I小時。

不要包辦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做。

如果兩代人觀念上發生衝突,要多進行溝通,不要各自固執己見。老人也可以多閱讀一些現代育兒書刊,多接觸一些新的育兒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科學育兒的水平。

平時多溝通,多交流育兒經驗,就能彌補“隔代教育”的不足。

不要因為自己當年沒有滿足兒女的需求而以補償的心理來養育孫輩。

孩子父母限製孩子的事情,長輩不要越俎代庖,盡量和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避免縱容孩子養成貪吃零食的不良習慣。

孩子口味應該比較清淡,不能以自己的口味做飯,讓孩子吃得過成。

不要總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那樣會影響孩子的運動能力和抵抗力。

不要買東西討好孩子。日久會養成孩子和大人討價還價、撒潑打滾的毛病。

孫子或孫女誕生時最好能在場。如此便能立即和新生兒有親近感。

和孫兒女一起玩時與他們從容、輕鬆地在一起,容易貼近他們的心靈。

努力成為孫子女生活的一部分,要多了解周圍新鮮的事物,比如學會操作計算機。

爭取做家庭成員的智囊。對孫輩而言,你是他未來的角色模範,讓他能看到你充滿愛心地運用智慧和經驗。

對孫女和孫子證明家庭的重要性,並盡可能地幫助他們。當衝突發生時,應召開家庭會議來平息爭端。讓孫子女理解,你和他們的父母是以協調的方式討論議題的。

要知道孫子女對祖父母的期待是不同於父母的,他們通常期望祖父母能更具包容力和寬容心,因為祖父母是長者,是父母的父母。

好的祖父母能同父母共組團隊,分工合作經營家庭。

良好的祖孫關係源於良好的品德。如無私、愛心、利他、支持、關懷、不批判、接受所有的改變和差異。祖父母扮演的角色是:家庭的曆史學家、孫子女的老師、養育者、角色模範、密友、心靈指南、甚至預言家……七、選保姆學問大保姆對孩子的影響,一般是直接的教與學。幼兒處於模仿期,保姆的胸懷、處世方法、姿勢、語言、神態等都可能成為嬰幼兒的模仿對象。最顯著的是性格特點的影響,常有這種情況:

孩子父母的性格都比較開朗活潑,喜好交際,而他們的孩子卻文靜內向而且不:善於與別人相處,原因是與他朝夕相處的保姆的性格如此。由此可見,保姆性格的優缺點很有可能為幼兒性格打上一定的烙印。

1.理想保姆必備的“軟件”

首先是身體狀況。保姆每天照料寶寶,直接接觸寶寶的衣食住行,如患有肝炎、結核等一類傳染病,則會傳染給孩子,這點切記。另外,一定要講究衛生,無不良生活習慣。

其次是文化素養。你所選擇的保姆應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因為這樣的保姆可塑性比較強,經過訓練就能夠掌握一定的教育基本常識,在和寶寶朝夕相處的日子裏,可以把這些知識隨手拈來,靈活運用。她能夠經常給寶寶念一些兒歌、唱唱小曲兒、講講故事。顯然,這些素質要求是那些文化程度低的保姆所不具備的。

可能的話,還應考慮保姆的性格特點和某些專長。保姆性情溫柔,活潑開朗,就會耳濡目染地影響寶寶的性格;保姆不善與人相處,沉默寡言,孩子也會隨之效仿。如果保姆有某些專長,比如喜歡唱歌、跳舞,擅長繪畫、手工,也會潛移默化影響寶寶的興趣愛好。一紙隨手折成的小鶴,隨意畫的民族娃娃,屬相窗花,都能促進寶寶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維的能力。這樣的保姆與那些想方設法甚至粗魯地強製孩子睡覺的保姆相比,明顯地會高出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