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281:應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
父母可根據孩子本身的特點進行解釋、指教、提示等,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孩子小,不懂事,特別需要耐心地講清道理,進行說服,使孩子愉快地接受;同時對生活中發生的具體事例隨時進行分析和評定,使孩子明確是非觀念,辨別自己的行為。
方法282:適當地給孩子增加壓力
孩子精力過剩,無處宣泄,父母隻要把握好,就會變成孩子上進的動力。有一種方法簡單有效,那就是送孩子去學習一定的才藝知識,知識是無窮的,但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給孩子適當增加學習壓力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把握適度,要選擇孩子真正感興趣的項目轉移孩子的精力,否則引起孩子的反感的話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可以多送孩子去學習一些才藝項目,然後根據孩子的興趣重點選擇一兩項學習就可以了。
方法283:父母應給孩子找事做
孩子頑皮是精力旺盛的表現,因為無事可做,所以到處折騰。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買東西、收拾房間、學習做飯等。這樣可讓孩子過剩的精力得到發泄,還可以為家裏辦點兒事。
方法284:因勢利導
頑皮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去硬性壓製是不行的,放任不管也容易出岔子。父母要把握住一個“度”的問題。隻要孩子還未過分,不幹壞事,不影響他人,不因貪玩而耽誤功課,就不必過多地幹涉。父母平時要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麵的教育,向孩子講清道理,讓他們自己能有所約束。
頑皮不等於多動症。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區別正常的好動和“多動症”:讓孩子將雙手平放在桌麵上。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與行為障礙,一般發生在五六歲至12歲的兒童中,以男孩居多。三四歲孩子也偶有發生。他們一般智力正常,但存在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多、自製力差、學習困難等,他們的性格也比較特殊,倔強而又膽怯、愛闖禍又怕受懲罰、喜歡大聲說笑又常悶悶不樂。當家長發現孩子有上述表現,並懷疑孩子患有多動症時,要及早帶孩子去看神經專科門診,請醫生檢查診斷。隻要父母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大部分多動症患者都能在短期內好轉。
怎樣表揚孩子?
多讚美孩子、多表揚孩子,讚美和表揚能使孩子進步,很多父母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怎樣表揚孩子呢?
方法285:對孩子的期望是積極且正向的
心理學家所說的“比馬龍效應”,正是說明“希望”和“預期心理”的關係的,對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存在著很大的影響力。
如果你不相信你的孩子,覺得他不可能做好這一件事,那麼你將會發現事實的結果,好像真的就是這樣。
當你希望自己可以獲得成功,你便會重視且希望自己可以真的獲得成功,所以不斷地去拚搏和準備,因為有了充分的準備和自信,那麼成功就會真的離你愈來愈近;而相反,若你總是擔心失敗,總覺得自己不行或是覺得自己真的嚐到失敗了,那麼在這樣不自信的心理之下,相信失敗也就必定屬於你。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特別優秀,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將來的創業路上都獲得成功!
那麼就請你認真的考慮一下,你對孩子的期望是否是積極且正向的?也就是說,你平日提供給孩子的建議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否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比如你說:“我相信你一定能做的很好。”也可以說:“我就知道你一定做不到。”
當你對孩子的能力產生懷疑的時候,你怎麼能對孩子有過多的奢望,如何讓他有勇氣和能力去麵對未來的人生挑戰呢?
如果你對孩子的言行舉止總是貶多過於褒、罰多過於賞,那麼這樣的行為會使孩子失去自信心,也將會使孩子無法再有良好的表現和發揮。然而,若你對任何事情都要求盡善盡美,那麼也請重新改變你對孩子的態度,使孩子不再有任何心理負擔,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都會影響孩子的行為表現,所以,家長要給孩子適當的且正向、積極的期望,賦予孩子以信心和意願,去勇敢麵對未來的種種挑戰。
方法286:發現孩子的優點
由於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總是太高,而孩子的表現又往往達不到父母所期待的程度,這樣,恨鐵不成鋼的心理自然就產生了。而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父母總是越發地覺得煩惱,覺得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位母親說起她從孩子到成為媽媽的一路曆程:“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真是快樂。可以跟父母使性子,想做什麼就盡情地去做,像是去溜冰、唱卡拉OK、沉醉在戀愛中,出了社會,因為是單身的年輕女性,周圍自然有許多男士圍繞,受寵的程度好像飛上天,每天的工作情緒都很高昂。大多每在工作告一段落之後,還會一起飲酒作樂,這樣的生活真是既快樂又充實。這期問,當然也會幻想著婚姻生活的美好,當有一天就真的步入紅地毯,而且還在星級飯店舉行的結婚典禮呢!結完婚,接下來就理所當然的懷孕生子了。一直到這裏為止,我的人生都是完美的,可是……到這裏,母親臉上原本洋溢的笑容,頓時蒙上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