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所以常常會在不知不覺中做了危險的事,這種情形,在幼兒時期最容易發生。
雖然必須教導孩子分辨事物的危險性,可是如果認為所有的事都有危險,而壓製孩子的行動,就會阻礙孩子的成長。能夠使孩子親自體驗危險,也非常重要。
真正的勇氣,是有自己方向的行動,和沒有理性、容易被別人利用的情形不同。
有勇氣的孩子是充滿了活力的兒童,都有積極的性格,體力和運動能力都比較強,他們雖然知道有危險,但仍會朝著目標冒險挑戰,這是優秀的表現,父母不要阻止他。有勇氣的孩子在長大以後一定會成為敢做敢為、有魄力的人。
4.被朋友排斥的孩子
獨立、不喜歡參加團體遊戲的孩子,有兩種類型:其中的一種是性格內向,不開朗,缺乏勇氣,做事遲鈍、會給別人添麻煩的孩子。
這一類型的孩子因為態度不積極、膽子又小、所以經常受到排斥。
相反地,特別喜歡出風頭、任性、誇張、脾氣壞、做事陰險的孩子,也會受到同伴的排斥。
這種孩子,自我主張過強、容易受到排斥,也會容易感到寂寞,影響到身心的發展。
有研究表明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大多缺乏社交能力,隻是一心一意地培養孩子的優越感,灌輸錯誤的想法,認為遊戲都充滿著危險性。慢慢地,父母的這些思想和言行,都會間接地影響到自己孩子的發展。所以父母首先要從自身查找原因,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
性格內向的孩子,比較柔弱;而頑固的孩子,則自主性強、依賴性弱。
5.依賴心強的孩子
這類孩子如果沒有父母或老師的幫助,就不能做任何事,也不會根據自己的想法處理事情,這種依賴心強的孩子,雖然他們有正直、乖巧和聽話的個性,可是也可能會影響他將來獨立自主的性格,有可能成為一個事事依賴於他人的人。
孩子表現得自立、有主見的時候,要讚美他、鼓勵他,可是要改變依賴心強的孩子,如果父母突然改變了態度,對他非常冷漠,會使孩子覺得自己不再被父母關愛,在心靈上會受到傷害。因此,父母一定要適度地、慢慢地教導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慢慢地讓他自己解決一些事情。
孩子不守紀律怎麼辦?
遵守紀律是培養幼兒高情商的,守紀律讓孩子學會自我控製,怎樣培養孩子守紀律的習慣呢?
方法274:遵守固定的作息時間
幼兒心中沒有所謂的行事規律的概念,如果孩子沒有一定的規律性。媽媽這時一定不能心軟,而是要以教養的一致性和條理分明的原則來對孩子的生活加以規律性的限製。讓孩子每天早晚都做同樣的事以減輕父母的壓力。父母不需要在孩子穿衣服、吃飯或是洗澡這些事上麵和孩子爭論,催促他們或是哄騙他們。固定的作息可以給孩子一種可預期性,避免讓生活作息無規律,成為親子之間權力的角力場。孩子必須在一定的時間上床睡覺,一定的時間起床吃早餐。如果每天都要催促孩子起床、穿衣、吃飯,孩子的一天不但精神很緊張,而且沒有養成守紀律和自立的習慣。
一個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對父母來說,不需要在每一件小事上都和孩子糾纏。因為孩子的作息已經建立,所以很少有引發衝突的理由。但是要讓孩子建立起這樣的嚴格的作息製度,絕非一件容易的事,家長一定要有耐心而且要努力。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認真討論一下新規則的作息,要樂觀且正麵的和孩子討論,以贏得孩子的支持。在討論過後,馬上開始實施,而且要貫徹始終,這是給孩子確立固定作息製度的一個小竅門。
當然,每天都要孩子很嚴格的堅持生活作息是不現實的,但要盡可能地固定作息,因為通過遵守每日固定的作息時間,孩子可以得到很充分的安全感。
方法275:讓孩子遵守一定的規矩
紀律一般是指要求人們遵守一定的規章、製度。對於幼兒來說,跟他說規章製度他是很難理解的,因為他們還不可能理解。但是,教育幼兒在參加集體活動時要遵守一定的製度和規矩,即使在家裏也要遵守一定的規矩,這不但必要,而且是必須做到的,因為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一定的影響。
幼兒園對孩子有一套具體的規定和要求,例如上課發言要先舉手,老師和別的小朋友在講話時要認真聽,吃飯時不要多說話,離開幼兒園一定要報告老師,等等。這些,主要由幼兒園老師教育小朋友逐步做到,同時,家長也要配合幼兒園老師的教學。比如,在接孩子回家以後,可以問問他老師都有哪些要求,小朋友們做的怎樣,老師要求怎麼做。教育孩子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以服從於一定的規定和要求,這就為孩子將來能遵守紀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其實,在家裏也有必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適當地給孩子定一些規矩,要求他遵守。比如,不準爬陽台,不要在有人休息時發出大的響聲等。隻要家長教育合理,孩子不但能夠做到,而且還能做的很好,而且比較自覺。
這裏,值得引起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注意的一點是,對幼兒的規定和要求必須清晰明了,既簡單又要很具體,而且是確有必要的。切忌給幼兒規定過多的“條條框框”,影響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甚至變成隻會聽大人的話而沒有獨立能力的“小木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