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品格方麵的問題(10)(2 / 3)

孩子性格懦弱怎麼辦?

性格懦弱的人在激烈競爭的社會是沒有機會的,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堅強品格。

方法276:找出孩子性格軟弱的原因

要孩子克服性格軟弱的缺陷,首先要找出孩子性格軟弱的原因。

造成孩子性格軟弱的缺陷,與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不當有著很大的關係。

1.過分的關懷和溺愛是造成孩子性格軟弱的主要原因

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在上幼兒園或母親上班時哭鬧不止。原來,是母親自己那種戀戀不舍,使孩子知道了“母親舍不得離去”,所以大哭大鬧。

2.不恰當地表揚和誇獎也會造成孩子的軟弱

表揚和誇獎是對行為的鼓勵和肯定,它起到心理強化的作用。

不適當地表揚使孩子的行為向不良方向發展,久而久之,就會影響性格。

3.不適當地暗示、恐嚇造成孩子的軟弱

孩子在雷電交加的晚上,正安靜地睡在自己的床上,母親突然驚慌失措地把孩子摟在懷裏,孩子從母親驚恐的動作和雷電的環境中知道了害怕閃電雷鳴。

孩子一旦形成懦弱的性格,就需要父母耐心的鼓勵和訓練來改變。

方法277:鼓勵孩子大膽嚐試

要改變孩子懦弱的性格,須要費很大的周折和刻苦的心理磨煉。

1.支持軟弱孩子大膽地去嚐試

父母教育孩子,一是在孩子未成熟期加以保護,這種保護應該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減少;二是要促成孩子能夠單獨生活、適應社會的能力,這種促進的方法應隨著孩子的成長越來越多。

千萬不能凡事都為孩子包辦,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依賴心理。

2.鼓勵孩子大膽地說話

一些內向的孩子不喜歡過多的講話,對這種孩子,父母應盡量少給他下命令之類的話,而應多些征求他們意見之類的話,給孩子一個獨立思考並發表自己意見的空間。

3.鼓勵內向孩子多接觸接觸社會

因此,家長在孩子小時就要培養他們為人處世的能力。

一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害怕的情緒。那麼怎樣幫助孩子克服害怕情緒呢?一些心理學家提出了一些建議:

1.幫助孩子取得對付他所害怕的對象或環境的信心

孩子有害怕情緒時,家長不該嘲笑或處罰他們,而是要鼓勵他大膽嚐試,或者給孩子作出榜樣。事實說明,榜樣可以協助孩子克服害怕心理,因為孩子總是在模仿家長的。

2.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假使孩子第一次上學感到害怕,那麼在開學前,應該帶孩子去參觀一下學校,讓他先適應一下新的環境,有個心理準備。經常給孩子講一些有趣的故事,也有助於克服孩子的害怕心理。

方法278:樹立孩子的自我意識

謙讓是受人稱讚的一種美德。但謙讓不等於懦弱、自卑,否則就不能稱為是一種美德,而是一種個性的缺陷了。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應當警惕謙讓後麵所隱藏的這種個性上的缺陷。例如,一個孩子得到一本自己非常喜愛的故事書,他走到哪裏就帶到哪裏,不時翻閱一下。一天被鄰居家的孩子看到了這本書,便十分強硬地要求:“你能不能讓我先看這本書?我兩天就可以看完,你可能看得太慢?”孩子的臉上顯現了矛盾的表情,哼哼嘰嘰,說不出所以然。鄰居家的孩子進一步追問:“你說到底行不行?要不要先給我看看?”“成……吧。”這個孩子有些不情願地答應了。“你可答應了,不要後悔!”鄰居家的孩子沒有絲毫感激的意思占有了先讀權,還頗有理所當然的味道。

孩子的媽媽看到這一幕心裏終於明白了,她想到自己常常不懂得或不敢堅持自己的立場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但給她的事業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最為重要的是,孩子今天的表現,使她仿佛看到明天的又一個自己。謙讓是傳統的美德,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化的今天,也仍不失其價值。很難想象一個完全不知謙讓的民族將會怎樣共存。然而謙讓的行為如果是出於畏懼而非一顆博愛之心,那便歸於懦弱了,一個出於怯懦而不敢維護自己應有權利的人,將會擁有一顆扭曲的心靈,產生對人與事的不平的憤慨,這種憤慨易使人偏激,最終使人變得暴力,或使人喪失了自信與抗爭的勇氣,讓自身懦弱吞噬自己的靈魂。

隨著兩個孩子年齡的增長,優勢漸漸傾向於鄰居家的孩子,而那個孩子隻充當隨從的角色。盡管他也有意識追求平等,但他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在這新形成的心理格局中,鄰居家的孩子占了上風。孩子的媽媽發現了這種情況後,她愕然了。她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孩子的承諾是出於無奈甚至是違心討好的成分,這使她擔憂起來。

事後她問孩子:“你真的是心甘情願地把先讀權給別人嗎?”“媽媽,你別問了。”孩子難過地說。“孩子,謙讓是好的,我並不希望你對所有的事物都斤斤計較,刻意強調自己的權利。但是你要明白你的想法究竟是什麼,你的立場又是什麼,不能隨意任人驅使,必要時要學會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