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母親孩子天天在自己眼前表現出這麼多奇怪的壞習慣,當然是足以使母親困擾的。可是,這些習慣並非出自他本人的意願,多半是在無意識情況下做出的,如果母親不住地責罵他,反而會在他的潛意識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更難使這些壞習慣改掉,往往會適得其反。母親在為孩子的壞習慣煩惱之前,要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然後再采取更有效的辦法。
例如年紀幼小的孩子養成了常見的吸吮手指的壞習慣時,母親會一直喋喋不休地責罵道:“你看,又來了。”或是以打手心的方式阻止,孩子反而會更執著於這種吸吮手指的行為。也許此時母親覺得這種習慣既不衛生又不雅觀,便刻意要糾正他的壞習慣,於是以平易的話告訴他:
“你那樣吸吮手指,會使你的肚子痛的,媽媽隻好帶你去打針了!”孩子聽了這話,隻會叫著“我不要去打針”。然後母親就告訴他那你就不要吮手指,這樣一定會起到成效的。
孩子吸吮手指的習慣,多半是心中感到不安或就是一種習慣,如果母親因心中焦慮,在孩子的小手指頭上塗抹了苦口的藥以阻止這種行為,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這種狀況下,母親應仔細地觀察孩子的狀況,如果發現錯誤的原因出在自己身上,就應該多陪陪孩子,念書給他聽,或者偶爾陪他入睡等,這都是比較有效、適當的方法。
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壞習慣,就是撫弄生殖器官。如果這時母親不住地責罵孩子,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實質性的問題,效果不好。孩子之所以會有這種習慣,可能是沒有什麼事能引發他的興趣,因此,做母親的不妨替他找幾個年紀相仿的夥伴,引起他對其他事情的興趣,讓他的雙手忙得不可開交就行了。
像手淫這種習慣,大多數的孩子都會,隻不過是母親未曾發現罷了,這種習慣不會一直持續下去變成惡劣的癖好,所以無須過於擔憂。如果母親為此經常責罵孩子,反而會使孩子心中產生奇怪的罪惡感。因此,隻要讓孩子熱衷於他的遊戲,他很快就會把這習慣丟到一邊去了。
又如全身抖個不停的壞習慣,也是會因母親的責罵而更不易糾正的癖好之一,或許會加重孩子的壞習慣。此外,孩子若有什麼需求,應教導孩子使用明白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孩子才能有意識地自我控製其情感和行動,也有助於將其培養成能夠克製自己的人。
方法298:沒有針對性的責備還不如不責備
父母責備孩子肯定是孩子犯了錯誤,沒有哪位父母會平白無故地指責孩子。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看到有的父母對孩子責備了半天,孩子連自己到底錯在哪裏都不知道。
這種情況大多數有兩個原因。一是父母情緒激動,亂罵一通,卻總沒有責備到點子上。二是父母看孩子不順眼,卻又指不出具體問題,發了一頓火。
顯然,這兩點都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而且還會起負麵作用。
著名教育學家斯賓塞指出:“粗糙輕率的家庭管理作風是最貧乏、最無教育智慧的人都能采用的。最不開化的野人和最笨的農夫都會想到用打幾下和罵幾句作為懲罰。獸類都能用這個辦法來管教,從一個母狗用吠聲和假咬去製止一個要求過分的小狗,就可以看得出來。”對於人類而言,責備要用智慧和方法,至少父母應弄清楚孩子到底錯在哪裏?怎麼做是正確的?
另外有的父母還犯一個錯誤,就是責備孩子時,把孩子過去的失敗作為例證,否定孩子的所有行為,這就必然會刺傷孩子的心靈、動搖孩子的自信。如孩子一邊學習一邊看電視。這樣會使孩子學習時思想不能集中,會影響學習的質量。本來父母勸說一下就行了,比方說:“孩子,學習時不要看電視,這樣會影響學習效果。要不你做完了作業再看電視,要不看完了電視再做作業。”但是有的父母會怒氣衝衝地趁機抱怨起孩子來:“上次你打碎飯碗也是因為吃飯時看電視”,等等,把孩子所犯的一切錯誤都列舉出來了。這樣會使孩子感覺到委屈,自尊心大受傷害,既沒心思看電視,也沒心思讀書,甚至還產生一種可怕的想法:反正我在他們的眼裏永遠不是個好孩子,我以後就這樣錯下去。因此,責備時追溯過去的做法效果是反麵的。它不僅分散了你要說教的主題,而且也不利於當前問題的解決。麵對著父母一個接一個的指責,把因不同情況而引起的錯誤排列起來,相提並論,孩子隻會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
責備孩子時,一定要注意抓住重點,不要沒有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