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孝敬父母時要先去除我們的自私
一個人要學習孝敬父母,你先要從自私裏麵走出來,你必須要開始放下你的自私,在愛中來付出。你不能隻顧自己了,不能光想到你要什麼。我們小的時候,都是想到要父母照顧我們,你不要以為隻有小孩子才會這樣子想呀,有的人到了很大的時候,還是認為父母應該服侍他們。第一個開始要我們學的,就是要對付我們的自私,特別是對父母的自私。所以當你學習孝敬父母的時候,你就開始成熟了,因為一個不自私的人才會長大。如果一個人光想到自己,那怎麼會長大呢?
(3)做了父母才能知父母心
現在的我們還年輕,我們沒有到父母的年齡,我們不知道他們真正的需要是什麼?他們心中的感受、體會是什麼?我們以為他們像我們現在的年齡一樣,所以他應該想我們所想的,他們應該做我們所做的,甚至連吃都應該像我們吃的。其實不全是這樣的,父母和我們本身並不代表一個共同體,他們有他們的想法,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感受。這些我們也許現在不明白,可是等我們做了父母一定會明白我們的父母的。
2
我知道,
在這個世界上,我什麼都可以忘記,
卻永遠不能忘記母親給予我們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永遠寫不完的書,
那便是母親。
——肖複興
愛心行動之2:用整個生命感激母親
母親是需要我們一生來感謝的,因為母親是我們咿呀學語的拐杖,母親永遠是漂泊天涯遊子的歸巢,母親是我們成長路上最好的導師。
一生的感激
他是位數學奇才,他是第38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金牌獲得者,而他當時才僅僅19歲。他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天津一中的安金鵬。
安金鵬出生在天津武清縣大友岱村,他有一個天下最好的母親叫李豔霞。就是這個平凡的女人使安金鵬成長為數學奇才。
安金鵬小時候家太窮,他生下來的時候,奶奶便病倒在炕頭上了,4歲那年,爺爺又患了支氣管哮喘和半身不遂,家裏欠的債一年比一年多。而母親李豔霞默默地承擔著這一切。
安金鵬是在7歲時上學的,學費是媽媽為他找人借的。那時,學校裏不論大考小考,他總能考第一,數學總是滿分。這也是讓母親李豔霞最驕傲的事情了。她也一直支持他學下去。在媽媽的鼓勵下,安金鵬越學越快樂。這時他也完全顯現出在數學上的天分。他沒上小學就學完了四則運算和分數小數;上小學就靠自學弄懂了初中的數理化;上初中就自學完了高中的數理化課程。1994年5月天津市舉辦初中物理競賽,安金鵬是天津市郊五縣學生中惟一考進前3名的農村孩子。
後來,安金鵬被著名的天津一中破格錄取,他欣喜若狂地跑回家,可他沒想到,當他把喜訊告訴家人時,他們的臉上竟會堆滿愁雲:爺爺奶奶去世不到半年,家裏現在已有一萬多元的外債。哪裏還有錢再供他讀書啊!
安金鵬心裏明白,他把“錄取通知書”疊好塞進枕套裏,開始每天幫媽媽下地幹活。過了兩天,他和父親同時發現:家裏的小毛驢不見了!爸爸鐵青著臉責問媽媽:“你把毛驢賣了?你瘋了,以後種莊稼、賣糧食你去用手推、用肩扛啊?你賣毛驢的那幾百塊錢能供金鵬念一學期還是兩個學期……”
那天,媽媽李豔霞哭了!她用很凶很凶的聲音吼爸爸:“娃兒要念書有什麼錯?金鵬考上市一中在咱武清縣是獨一份呀,咱不能讓窮字把娃的前程耽誤了!我就是用手推、用肩扛也要讓他念下去……”
有了這些錢,安金鵬又能繼續讀書了。他比以前更用功了,他不能辜負了母親的希望。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沒多久安金鵬的父親被診斷為腸息肉。李豔霞又借錢為安金鵬的父親做了手術,此時安金鵬的家裏更是負債累累了。
那天,鄰居還告訴安金鵬:他的母親是用一種原始而悲壯的方式完成收割的。她沒有足夠的力氣把麥子挑到場院去脫粒,也無錢雇人使用脫粒機,她是熟一塊割一塊,然後用平板車拉回家裏,晚上再在院裏鋪一塊塑料布,然後用雙手抓一大把麥稈在一塊大石頭上摔打脫粒……3畝地的麥子,靠她一個人割打,她累得站不住了就跪著割,膝蓋磨破了血,連走路也是一顫一顫的呀……
安金鵬不等鄰居說完,便飛奔回家,一把從背後抱住正在為他縫衣服的母親,大哭道:“媽媽,媽媽,我再不能讀下去了呀……”
李豔霞安撫著孩子,最後她還是把孩子趕回了學校。而李豔霞又在想著各種辦法讓安金鵬繼續把書念下去。
李豔霞為了不讓孩子餓肚子。每個月底,她總是扛著一個鼓鼓的麵袋子,步行10裏路到大沙河鄉車站乘公共汽車來天津看安金鵬。而袋裏除了方便麵渣,還有她從6裏外的安平鎮一家印刷廠要來的廢紙——那是給孩子做演算用的草稿紙;還有一大瓶黃豆辣醬和鹹芥菜絲……
盡管這樣,安金鵬從來沒有自卑過,他總覺得自己的媽媽是一個向苦難、向厄運抗爭的英雄,做她的兒子是自己無上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