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裏有一個著名的“微笑曲線”。它說明全球現代產業價值鏈的利潤在鏈的兩端,即一頭是研發、設計,另外一頭是供應鏈管理和銷售。兩頭的利潤率都在20%-25%左右,隻有中間的加工環節附加值和利潤很低,一般在5%以下。因此,一些有戰略眼光的企業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爭奪研發、設計、銷售、服務等具有高額利潤的環節。
一個企業如果不能從微笑低端的加工環節向兩頭的研發、服務環節延伸,必然會在整個行業的產業鏈和貿易體係中獲利越來越低,使自己的生存和生產狀況越來越惡劣。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汽車的產銷量也逐步增加。2006年,我國的汽車產量達到了728萬輛,僅次於美、日,排世界第三位。但是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卻不能代表我國汽車企業的發展。中國很多汽車企業並沒有掌握汽車製造的核心技術,大量專利技術依舊掌握在外國企業的手裏。中國的很多企業賣的不過是勞力和產品,其產業鏈依然是有缺陷的,這就使得企業獲取的利潤受到了很大限製。
奇瑞汽車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認為隻有完善產業鏈,加大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才能讓利潤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
奇瑞汽車公司成立於1997年,時間並不長。但是成立之初,奇瑞就著眼於發展自己的開發團隊,組建了汽車研究院。第一期投資2.5億元,最終計劃投資10-15億元。為了學習產品開發技術,奇瑞也走國際合作開發的道路,委托意大利和德國的設計公司開發新車型,但是明確提出聯合開發並派遣了數十名自己的技術人員。
奇瑞知道發動機的重要性,於是啟動了一個令中國汽車業都震驚的計劃:在2002-2003年期間委托奧地利AVL公司設計了從0.8到4.2升的18款發動機,全部達到歐4排放標準。與此同時,奇瑞汽車研究院發動機部件建立了一支多達200人的技術隊伍。
如今,奇瑞已經成功地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零部件——汽車發動機和變速箱,並且在自己的產品上不斷推廣。由於不用再進口國外的零部件,沒有了附加在其上的多餘成本,汽車的價格就隨之大大降低了。奇瑞大部分汽車的價格之所以能夠在10萬以下,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是有很大關係的。
與奇瑞不同,上汽集團瞄準了汽車服務業,通過服務延伸和強化自己的產業價值鏈來增大利潤。它涉足汽車金融、汽車租賃、汽車維修、汽車物流等領域,使得“微笑曲線”的布局漸趨於完整。通過價值鏈的延伸,上汽實現了對汽車服務業相對完整的布局,上汽集團、上汽股份、上汽財務公司、上汽銷售公司分別涉足汽車服務業的不同環節,完善了所處行業的價值鏈,改善了其盈利結構,逐漸獲得了巨大的盈利空間。
現在,由於產品同質化嚴重,人們的選擇空間加大,很多行業的競爭逐步呈現出白熱化態勢,企業自身價值鏈上的一絲漏洞都有可能導致整個企業的倒閉,行業價值鏈的低端位置更會讓企業的道路越走越窄。因此隻有放眼整個行業,重視企業自身修煉,完善產業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方能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
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由一連串企業內部物質與技術上的具體活動與利潤所構成,當你和其他企業競爭時,其實是內部多項活動在進行競爭,而不是某一項活動的競爭。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
七、擦亮自己的品牌
當你想吃快餐時,首先會想到麥當勞、肯德基;當你想喝杯啤酒時,馬上映入你腦海的是燕京、青島;當你購買乳品時,第一選擇的一定是伊利或蒙牛;當你問你的孩子想吃什麼果凍時,那稚嫩的聲音會告訴你“果凍我要喜之郎”……
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近年來,“品牌消費”逐漸成了人們的消費取向,消費者往往根據自己喜歡和信賴的品牌來選擇商品。據統計,前十名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之和在70-80%左右。這也標誌著一個品牌營銷的時代已然來臨。
所謂品牌,美國行銷大師菲利普?科勒特下的定義是:“品牌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設計,或者是它們的組合運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認一個銷售商或一群銷售商的產品或服務,並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服務區別開來。”
用白話講,品牌就是“商品的牌子”。
對於品牌,“喜之郎”人的理解會很深,因為,就是“喜之郎”這個響亮的品牌讓他們把小小的果凍做成了大事業。
果凍是是一種西方甜食,呈半固體狀,由食用明膠加水、糖、果汁製成。因外觀晶瑩,色澤鮮豔,口感軟滑,清甜滋潤而深受婦女兒童的喜愛。
1985年,天津長城食品廠在國內首家推出果凍。1986年,深圳市瓊膠工業公司相繼推出了SAA牌的果凍。SAA牌的果凍產品一上市,就供不應求。到了1990年,全國各地的果凍生產廠家一時群起。尤其是廣東汕頭地區,家庭果凍工業作坊遍地開花,單揭陽市一個叫錫場的小地方就有100多條生產線。
1993年,畢業於食品工程專業的李永軍敏感地意識到了果凍市場的巨大潛力。於是他毅然辭去職務,與兄弟李永良、李永魁一起籌集了40萬資金,進入尚處於萌芽狀態的果凍產業。
他們當時給自己的企業和產品起了個英文名字,叫“Strong”,意思是讓吃自己果凍的孩子變得強壯,也願望自己的企業成為行業的強者。
“Strong”變成後來的“喜之郎”,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他們確定了“Strong”這個英文名字後,想通過音譯再取一個中文名。可思來想去,就是想不出一個既上口,又響亮的詞來。有一天,李永軍又在一邊念叨著“Strong”,一邊苦苦思索。他的母親在一邊聽到了說:“還沒有成親,哪來的喜郎?”
聽到母親的話,李永軍眼前猛然一亮:“喜郎——喜之郎!好!就是它!”
他的母親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正是她的這句無意間的話,為兒子日後的輝煌事業叫出了名頭。
1993年,生產果凍的廠家越來越多,生不逢時的喜之郎果凍一麵市就麵臨著激烈的競爭。
但在當時的大眾消費品領域,果凍仍然屬於鮮為人知的地方性品牌,相對於其他食品、飲料以及奶製品而言,處於市場的邊緣地帶。在消費者的認知中,還沒有形成一個明晰的認識和概念,關注度相對較低。
基於此,李永軍心中萌發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把果凍推向全國,讓“喜之郎”成為一個全國性的果凍品牌。
至於推廣方式,他選擇了覆蓋麵最廣、廣告效應最強的電視媒體。
然而,果凍本身是一種附加值和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同質化程度相對較高。消費者憑什麼喜愛喜之郎?是產品的口味、品種、包裝、營養、價格,還是服務?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喜之郎找到了突破口。
“我們要售賣的已不是產品,而是品牌!”
於是,打出了“果凍我要喜之郎”的品牌形象,很快,“喜之郎”成了“果凍布丁”的代名詞,“果凍就是喜之郎”的概念深深地植入了消費者的心中。“喜之郎”成功培育了果凍市場,又樹立起了喜之郎“權威正宗”的產品形象,同時,也無形中給其他同類品牌設置了高高的壁壘。
事實證明,李永軍的選擇和決策無疑是對的。隨著果凍市場的迅速繁榮,“喜之郎”一路高歌猛進,市場份額迅速增長。這個略帶洋味而又具有中國喜慶色彩的“喜之郎”,隨即成了區域內的大品牌。然而喜之郎的目標是全國品牌。
1996年,注定是果凍行業格局變化最快、震蕩最大的一年。
喜之郎在中央台投放巨額廣告,大樹親情、溫馨的品牌形象,一時間,頭戴棒球帽、健康快樂的喜之郎卡通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其產品銷量急速提升,一躍成為果凍行業第一品牌。
其後的“水晶之戀”,將“喜之郎”品牌的影響力推上了又一個高潮。
1998年初,美國大片《泰坦尼克號》在國內上映,激發了少女們對愛情的向往和憧憬,“喜之郎”抓住這個時機,推出了“代表愛的語言”的“水晶之戀”。“水晶之戀”借助《泰坦尼克號》電影在全國的推廣,迅速成為少男少女的時尚信物。
2001年,“喜之郎”的銷售額已比創業初翻了幾千倍,達到15億之巨。
2002年,喜之郎再次重拳出擊。聘請國內天後級歌手那英將出任其旗下新品喜之郎CiCi的品牌形象代言人,“喜之郎”伴隨著那英演唱的喜之郎CiCi的廣告主題曲《我隻喜歡你》征服了對另類情感充滿憧憬的年輕女性。
成功的品牌營銷,一步步將“喜之郎”推上了全球規模和銷量最大的果凍生產企業的寶座。
除了“喜之郎”,“安踏”的成功同樣得益於其獨特的品牌營銷策略。
18年前,安踏的掌舵人丁誌忠背著從老家晉江帶來的600雙運動鞋來到了北京,由此邁出了他運動用品生涯的第一步。
1994年,丁誌忠在福建晉江的一家製鞋作坊門口第一次掛上了安踏的標誌。但當時的安踏與同城的其它製鞋企業沒有太大的區別,也都是一兩條生產線,年產值千把萬,利潤微薄,發展乏力。
1999年,安踏率先導入品牌化戰略,力邀世界乒乓球冠軍孔令輝出任安踏的形象代言人,並投入了龐大的資金進行品牌宣傳推廣。漸漸地,安踏在消費者心目中與孔令輝劃了一個等號。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不負眾望的孔令輝又一舉拿下男單冠軍。孔令輝成了人們,尤其是體育愛好者心目中的英雄。
愛屋及烏,隨著孔令輝在電視上不斷重複訴說著“我選擇,我喜歡”的安踏運動用品也迅速走紅了大江南北。
隨著品牌塑造的初步成功,安踏脫穎而出,跳出了晉江運動鞋產業的圈子,站到了主流運動用品的起跑線上。
到了2005年,安踏事實上已經成了中國運動用品最為強勢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