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下屬不了解事情的全局,他隻能完全按照你的表麵意圖工作,在一些細節上就不會靈活處理。工作中遇到的任何問題,他都要向你彙報,因為他不知道如何處理是正確的。長此以往,這個企業就沒有了激情和創新,也就沒有了競爭力,這對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2.讓他人變得偉大
我在美國做過管理,在中國也做過管理,我發現管理中國的員工是很難的,因為價值觀不同。在美國更多的是宣揚一種商業價值觀,管理者和員工間的關係,是一種業務關係;在中國,人們追求更多的是一種人性。中國的企業缺乏一套規範化的管理體係,它們需要規範和平台,不過目前很多在中國的企業還很難做到這一點。
我曾提出“4+1”的核心競爭力說法,其中的“4”包括:品牌、技術、市場和資本,而關鍵的“1”即“公司管理”。如果一個公司缺乏良好的管理團隊,那麼它就無法把前麵的4個因素轉變成企業最終的核心競爭力。以資本為例,很多的中國企業不知道上市的目的,於是它們圈完錢就走。上市實際是為了獲得一個平台,為了公司的持續發展不斷融資。對企業而言,上市是開始並非終極目標。中國有些公司在上市幾年後,公司的賬務處於癱瘓的狀態的原因就是目標未理清。我曾說過:目前中國最頂尖的100家民營企業,過幾年隻會剩下20家,被淘汰者一定是毀在管理上。
中國式個性化
管理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中國式的管理與西方的管理是不同的。規範是中國企業今天麵臨的最大問題,中國企業的管理太個性化。但是在中國做管理者,光有基本的管理理念是不夠的,也需要一些個性化,這緣於中國文化。中國人最怕的是被感動,如果你感動了他,那麼他會為你赴湯蹈火,這是中國人的性格。
在美國做管理者,你不需要感動員工,隻要按合同支付報酬就行;而在中國,人們追求的更多不僅是金錢,還有感覺。因此,企業的領導人需要提供這種感覺給員工——讓他覺得自己在公司裏是很重要的。
我任微軟(中國)公司總裁時,有一個不成文規定——任何到微軟工作的人,都需要經過我的麵試。當時很多人不太理解,認為CEO這麼做有浪費時間之嫌。事實上,我的用意是:通過麵試,讓所有進微軟的員工感受到公司對他的重視。有一次,我在美國開會,而國內有一個崗位急需招人,因此有位員工“逃過”我的麵試直接進入微軟了。在接下來的試用期內,他表現得很出色。不過幾個月過後,他來找我,讓我再麵試他一次。原因是:在平時,員工間互相調侃時,大夥喜歡拿他開玩笑,因為他沒經過我的麵試,是溜進來,類似“非正式軍”。我對他說他已經表現得很稱職,不需要再麵試,不過他很堅持。最後我滿足了他的願望,麵試讓他從心理上感覺到自己是個純粹的微軟人。
在中國有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是中秋節。大多數中國公司在這天會給員工買月餅,這時它們往往會麵臨一個尷尬的境地:隻發月餅,員工會認為沒創意;不發月餅,員工會抱怨公司不人道。那樣公司到底該不該發月餅?應該發!因為至少員工不會抱怨!關鍵是公司要考慮到底要怎樣來發月餅。
當時微軟做了一件事情:我們讓員工提供兩個地址——他們希望月餅能夠送到的地址,然後公司幫他們將月餅送達目的地。同時,公司會在這些月餅中附一張小卡片,卡片上有兩段文字,第一段文字是表達感恩之情;第二段文字是描述我們的公司,主要表達的是:“我們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公司,特別是我們所在的分公司又是微軟全球分公司中最好的,世界上最優秀的員工在我們的公司,我們很自豪,所以我們也希望,作為我們員工的朋友或家人的你也會覺得很自豪!”
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有效的。許多員工提供了諸如父母、過去的同窗、老師,甚至同事的地址。很多員工的父母接到這張卡片後,很自豪,甚至還將卡片裝裱起來,而後告訴他們的親朋好友,他們的孩子在世界上最優秀的公司;同時他們還會給他們的孩子打電話,讓他們珍惜在微軟的機會。這是善於運用各種資源的效果。
在任微軟(中國)公司總裁期間,我麵試了2500多人,都快成“人精”了,後來差點發展成慣性動作:看見一個人,我就有麵試的衝動。如果有人在我麵前待上約2分鍾,我就能做出判斷:他適合哪類工作。不過一般在麵試的時候,我會給對方10分鍾,而事實上我在2~3分鍾內已可以做出結論,剩下的時間完全是“以人為本”的體現,畢竟要尊重被麵試者。最後我把麵試經驗總結成三道問題,如果被麵試者答對一道問題,那麼他可以得到一份工作;答對兩道問題,他的工資比別人高100%;答對三道問題,他可以自己開工資,麵試者可以動用一切資源來回答。大多數公司在麵試時,要挖掘的是被麵試者的觀察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我也一樣。
企業文化的根本核心
企業文化的根本核心是什麼?它的終極目標是什麼?那是要讓公司的每個員工都熱愛這家企業。前幾天我看到新浪網上的一個調查報道,覺得有些悲哀。隻有16%的人發自內心地喜歡自己的企業,72%的人是非常不喜歡自己的公司。76%的人表達正等著某天離開所在的公司。以這個調查為參照的話,那麼我們必須要考慮中國企業的向心力在哪裏?中國企業的後續發展動力在哪裏?問題出在哪裏?有人說是機製問題,例如國有企業的機製不那麼靈活。我不讚同這種說法,機製是人創造出來的,更重要的是企業文化。
要是從字麵上看,幾乎所有公司的企業文化差不多都集中在幾個字眼——以人為本、科技創新、勤奮、誠信等。但事實上,中國的大多數公司在培養企業文化時有些表麵,主要體現在標語上。
我從微軟上海調到微軟北京工作時,北京分公司的氛圍不是很好,這主要是以上海分公司為參照。當時上海分公司的員工滿意度在微軟內部是很高的,而北京分公司的員工滿意度則很低。我到了北京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召集所有的秘書開會!為什麼呢?因為秘書在一個公司內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們往往是公司內部信息的集大成者和高效的傳播者。在會上,我所傳達的一個信息是:秘書是很重要的,我需要依靠他們,並說明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需要他們的協助。很自然地,我獲得了他們的認同和忠誠。同時,會後我的這些想法也很快地傳達到公司高管,秘書在這方麵的傳播效率確實很高。
外企內部最大的問題是:企業內部采取的是淘汰製,因此員工和員工之間是一種競爭的關係,團隊合作關係成了一個難題。從理論上,這似乎是無法解決的循環。
我的一個嚐試是在企業內部灌輸一種理念——“讓他人變得偉大”。理念提出後,我需要製定一些手段,讓理念得以強化。首先,由所有員工選出20個“公司最優秀員工”,這個方法的作用是:人們往往傾向於選擇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因此選出來的員工,在幫助其他員工方麵一定做得不錯。其次,我宣布:未被評為“公司最優秀員工”的人,將無法享有各類晉升機會。這一步驟的作用是:讓那些最初對評選“公司最優秀員工”無所謂的人,有了想獲獎的衝動。這樣實行了一年後,在接下來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中,北京分公司的排名從原來的亞洲倒數第二位,上升到全球銷售公司中滿意度最高的公司。不過,總部對分公司的考察,考慮得更多的是硬指標,也就是業績問題。那年北京分公司的業績也是大幅增長,這表明,這些做法是有效的。
四、成功“4+1”
2004年9月29日晚,唐駿在同濟大學一·二九禮堂進行了一場特別的報告會,和當代大學生們談起了“就業難”。這個中國每天收入最高的“打工仔”沒有中規中矩地走上演講台,而是直接站在台下和學生們展開了互動。
在這場主題為“經曆微軟、超越平凡”的報告會上,唐駿以其在微軟的職業經曆,告訴更多的大學生,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職業人,如何從平凡走向優秀和卓越。以下是他的演講實錄——
成功4+1理論
非常的感慨!看到這麼多純情的大學生——表麵上(笑聲+掌聲)讓我回想起20年前我的大學時代。都說當今大學生有兩種現象,一種是鬱悶,一種是迷茫,我理解你們(笑聲)。我們那時在學校裏隻知道讀書,有沒有用不管,也不知道;現在的大學生明知道讀了沒用(笑聲)還得去讀(笑聲+掌聲),你說能不鬱悶嗎?我在邊上看了都鬱悶(笑聲)。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緒呢?我覺得在信息化的社會裏,你得到的信息量太多了,社會壓力太大了,渴望成功的欲望太強了,而競爭對手那麼多,所以現在的大學生變得浮躁起來,感到未來的人生之路不知道在哪裏,這是大學生遇到的非常重要的問題。我也是從一個大學生走到了今天,所以我對此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現在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我曾經為此做了一個理論:叫成功“4+1”。就是一個人的成功軌跡總有一些東西是可以把握的。成功“4+1”理論就是成功的過程當中有4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個是知識,一個是機遇,此外還有勤奮以及執著,以上是“4”,但是如果沒有後麵一個“1”,你永遠也成功不了。這是什麼?我稱之為性格。
大學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把性格變好
性格決定成功。性格重要嗎?非常重要!性格能改變嗎?很多人說不能改變。我說如果你連性格都不想改,你就不要談成功。性格不僅能改,而且必須改。如果大學什麼都沒學,什麼都沒變,隻要做一件事:把你的性格變好了,我覺得這就是最大的收獲!在大學學什麼不重要,真的不重要(笑聲+掌聲),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把性格變好!
很多人都在講麵試,麵試的是什麼?其實麵試的就是性格。
我在微軟的時候麵試過無數人。可能大家都聽說過一道經典的麵試題目:井蓋為什麼是圓的?原創者是誰?就站在這裏(笑聲+掌聲)。多無聊的一個問題!很無聊!因為我當時實在想不出更好的題目(笑聲)。怎麼會想出這個問題?我在江蘇一個小城長大,在家門口看到有人在黃梅季節把井蓋打開,就問我爸井蓋為什麼是圓的。先介紹一下我爸,他在我們那個年代絕對屬於有知識的人,差一點小學畢業(笑聲),所以他就跟我說“從美學的角度來說”(笑聲)——文化人說話就是不一樣——“圓是最簡單的美,所以人們就把井蓋設計成圓的。”他覺得圓的美,可是我覺得方的更美,我不服,一定要不服知道嗎?我就問隔壁的那個專業人士,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建築工地的搬運工(笑聲),我問他為什麼這個井蓋是圓的,他說:“這個再簡單不過,從力學的角度來說,什麼最容易搬動?一定是圓的。”當時我沒有拿到一個結果——這種問題能拿出結果你就是天才。當初我為什麼問這個問題?第一我很無聊,第二麵試的時候我們不看重麵試結果,我們是在享受一個過程的樂趣(笑聲)。
可能我講得跑題了一點。但我更想講的是什麼?是一個人的性格在整個人生過程中的作用。你能走到哪裏,看什麼?就是看性格,你跟人的交往。我們講銷售,你以為真是產品好嗎?當今社會哪個產品真正戰無不勝?沒有。靠什麼?靠你的人格魅力。銷售就是把你的人格魅力發揮出來。談戀愛也一樣,性格占主要的。現在的大學生,誰跟誰比都差不多。哪些人有優勢?我覺得是那些性格好的。現在的女孩子挺壞的(笑聲),她們知道的比男孩子知道的要多得多(笑聲+掌聲)。
大學的4年,你什麼都可以不做,但是要改變性格。唐駿說的好性格,其實很簡單:把周圍10個朋友或10個同學,每個人你喜歡的部分拿出來寫在紙上,把它變成你所擁有的,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性格,就這麼簡單。沒有好性格的人照樣可以考高分,但在社會裏,你拿高分有什麼用呢?沒有用!最後的勝負關鍵之處在於我剛才所講的——“4+1”,這個“1”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不講太多怎樣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但是性格一定要改,沒有一個人的性格是不能改的。如果你找不到這種快速學習的方法,大學等於沒讀!
我在中央二台高考直播室做嘉賓時,他們說:你給說一下大學4年最關鍵的是什麼?——我不能當著全國人民的麵說大學讀了沒用,那很多父母親就不願把孩子送去上學了(笑聲)——在大學學什麼很重要,怎麼學更重要。明知大學學了沒用,但是你不能聽了唐駿這句話你就不學了。怎麼辦?很簡單,你得改變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是為了在你未來的成功之路上,在你的公司,你有自己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沒有一個模式。
企業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學習方式?不是給你一本書讓你學習3個月然後考一個很好的成績。更多的:給你一本書,一天,給我一個結果。這就是快速學習法。你能不能做到:今天開學,拿一本書,按照一種學習方法學習3天,然後就去考試——哪怕隻對了60%,一定是個好學生!學了3個月,答對80%,這種人在社會上沒什麼優勢。這就是一種能力,一定要培養的。很多優秀的大學生在企業裏並不很優秀,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不具備這種快速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們認為在大學所學課程的好壞一點不重要。拿一個章節出來花半天看一下,是不是大概學會了,這就是一種學習方式。這一章沒做好,下一章再來,重新梳理一遍,不斷調整,看哪一種方式適合你。所以找到一種適合你的學習方式,可能是在大學裏除了改變性格以外第二重要的內容。如果你找不到這種快速學習的方法,大學等於沒讀!你學的那些微積分、數理方程式,所有的一切,社會上用過嗎?沒用過,我這個當博士的都沒用過。
抓住機會,“唐駿模式”以下內容來自唐駿2005年9月22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進行的演講。
很多人說一個人的成功跟機遇有關,當然有關!為什麼有些人能得到機遇,而有些人就得不到呢?有些人的機遇好像是空降到他頭上的,不是的!機遇是什麼?
機遇靠什麼?是靠爭取來的!我今天能經曆這麼多,國外留學、自己創業,我感覺唐駿還是有一點點成功的。我成功靠什麼?是靠腦子很聰明嗎?我絕對比不上你們大學生,當年我那個成績,連報交大都不敢。我這種二流學生,進交大絕對沒希望——不過現在交大二流學生也偏多了一點(笑聲)——我指的二流是那種不會學習的學生。
大學最後一年我的成績非常好,考上了出國留學生。我們那個學校,屬於二三流,還有兩個出國名額——當年我讀的是北京郵電學校(笑聲),我知道不好,你們不要議論(笑聲)。當年選拔留學生要求又“紅”又“專”,“紅”我絕對達不到,“專”他們說你是蒙的——為什麼偏偏最後一次你考得好?所以他們把我的名字從出國名額裏抹掉了。那時我不知道什麼叫鬱悶,隻知道難過!痛心呀!這個社會怎麼可以這樣?!
我沒有放棄。我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北郵下麵還有二三十所不如北郵的學校,我打電話到每一個高校去問他們“你們學校的出國名額用完了沒有?”那時出國條件很高,又“紅”又“專”,還要一定的分數線。最後我碰到一所學校,叫北京廣播學院,他們說:“我們學校的出國名額沒有用完。”我騎著自行車橫穿北京,一個半小時騎到那裏。到了廣播學院,老師對我說:“看你的成績很好,你們北郵應該錄取你呀!”我說:“北郵當然錄取我,但是,未來中國廣播事業一定會有很大的發展,我為了中國的廣播事業,我願意放棄北郵,來到北廣。”(笑聲+掌聲)
在我的強烈要求下,他們竟然把我的檔案轉到北廣。你們也知道,我過去的第一目的當然是為了中國的廣播事業(笑),第二目的,隱含的目的,我想出國。
但是已經晚了,出國審批流程已經過了。我問是誰決定的,他們說是教育部出國司決定的。我說好辦,不就是教育部嗎?我就去教育部找出國司司長找他談。那時候的我,是一個看上去很可憐的小男孩,一個21歲的男孩,誰見了都想打的那種感覺(笑)。而我要與教育部司長進行麵對麵的交鋒,你覺得他會理我嗎?不可能。如果是今天的我這件事好辦,教育部部長我認識,陳至立我也認識。那個年代我有什麼關係呀?!可是我們大學生有什麼?我們最有的是時間(笑聲+掌聲)。
我做了一件很無聊的事。我知道這個司長叫什麼,長什麼樣也瞄中了。我天天早上去等他,在教育部門口。早上七點,我到教育部門口等他。我見到他就說:“李司長早!”他不理我。他以為我這人有毛病(笑聲)。中午吃飯時我說:“您出去吃飯?吃飽點(笑聲)。”吃飯後他回來我跟他說:“您吃好了?”下班了我也跟他說:“您下班了?”怕什麼?不怕你狠,怕被人盯上(笑聲+掌聲),我就盯他。第一天盯,第二天盯,第三天還盯。我知道他肯定毛了(笑聲)。最後他問:“你是幹什麼的?”我說:“就是那天廣播學院出國那件事。”“不都跟你說沒用了嗎?”我說:“我知道沒用就是過來跟您打個招呼。”到了第五天,他快撐不下去了,連我都快撐不下去了(笑聲)。他說:“你那件事我再看一下”。我知道有戲了。隨後他告訴我缺什麼資料。我說我缺什麼補什麼。最後,因為我的努力,他們居然為我開了綠燈,愣把這個出國名額撥到了我的頭上。不覺得這個曆程很偉大嗎(笑聲+掌聲)?執著在人生中起著多麼重要的作用!
你說你想做“神六”的宇航員,天天站國防部科工委門口(笑聲),說給我一個機會,隻要飛一下就可以(笑聲),有機會嗎?別站,一點機會也沒有。我是說那些離你一步之遠的那些機會,最簡單的方法是學“唐駿模式”,站在那兒就好,人們一定會被這種執著感化的,隻要他還是人的話。
對一份事業,對一個人,對一個機會,一定要執著。如果你不執著,你會失去很多很多。
遇到困難不要“硬碰”也不要“逃跑”
當年我在美國有一家公司,做娛樂影業,讓中國當時比較走紅的演員到美國演出,像薑昆、侯耀文、宋祖英等。我到美國十大城市巡回演出,把幾萬張票賣光了,錢收回來了,場地租了,一切都辦好了。但是,他們竟然拒絕了我們的美國簽證。拒簽意味著很慘重的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麵臨很多法律問題——演員簽證都沒辦,就敢把票賣出去,這是欺詐行為。很多人勸我溜回國算了(笑聲)。
這是一個壁壘。我們都是弱勢群體,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你碰到的幾乎都是壁壘,能繞過去就比別人近了一步。
我給當時加州54個眾議員以及2個參議員每人寫了一封信。我在信上講:我把中國演員介紹到美國是促進中美文化交流(笑),現在簽證遇到問題。作為你忠實的支持者(笑),我非常欣賞你們的競選綱領——你為了美國的下一代來競選,我也是為了美國的下一代。但是我收到很多美國小朋友給我的來信和打來的電話,問我這樣的事為什麼不能成功?我說我找不到答案,我想請你幫我回答這些美國小朋友的問題。如果幾天內我收不到你的信,我會把這封信抄送到《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在所有這些報紙備案一下(笑聲)。這封信發出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議員跟美國國務院直接管北京大使館的美國移民局、白宮辦公廳聯係,甚至給當時的總統老布什寫信告訴他們請調查一下。
如果你是美國的駐華大使,突然白宮辦公廳、總統、國務院、移民局全在詢問這件事,一定會覺得這家夥來頭很大(笑聲)。負責辦簽證的他不會承認錯誤,他馬上給我發了一個傳真,說“現在在重新審閱您的申請,你的資料中沒有提供足夠證明說這些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演員”。因為當時美國有政策說隻有世界上最優秀的演員才能到美國進行商業演出——我當時意識到,他們在找台階下了。我跟他們說:“中國有11億人口,會說相聲的隻有6個”——我印象裏隻有6個,那些垃圾演員不叫相聲演員,“我認為這6個當中薑昆是最好的,所以全世界說中國相聲最好的就是薑昆”(笑聲+掌聲)。我說“在中國湖南有一個少數民族隻有53戶人家——真人真事,裏麵能唱歌的女孩隻有3個,最好的叫宋祖英。所以世界範圍上會唱那個少數民族民歌的就是宋祖英”。我知道我說什麼他們都會信,就把這些東西傳真過去,我可一點都沒編造。他們一看馬上說“經過判斷,他們確實是世界一流演員,把簽證發給你們”(笑聲+掌聲),就這麼一個簡單的事。
我們都是弱勢群體,遇到困難不要跟它“硬碰”也不要“逃跑”。我們得想個辦法“越過”它。這是成功之路上你必須擁有的。
我就是勤奮,我沒有其他的
在成功的道路上,很多學生並不看好那些勤奮的學生,我就是勤奮,我沒有其他的能力,我跟別人比起來,就是一個勤奮,非常非常勤奮,勤奮得你都會感動。無論是工作強度也好,還是工作時間,都是比別人勤奮得多。我相信,隻要我勤奮一點,我的工作一定比別人做得好一點,成績一定會大一點。很多年輕人,特別是交大這樣頂級大學的大學生說:“我不需要勤奮,我要找到一條捷徑。”捷徑有,但輪不到你,不會有這一天!
所以勤奮在成功之路上扮演著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隻有勤奮才能真正帶你實現人生的目標。如果今天下午,聽了我45分鍾演講,什麼也沒有得到的話,我希望你得到一點,在人生道路上,記得兩個字:勤奮。
勤奮,再勤奮,這是我希望送給在座每一位大學生的話(笑聲+掌聲)。再一次謝謝大家(掌聲)。
學生:找一個好職業還是找一個好公司?
唐駿:找一個好公司。“從未來的發展來看,我個人認為,還是找一個好的公司,不管做什麼,哪怕隻做保安,先跨入公司的門再說,跨進去後未來就是你的了。不要眼高手低。那種小公司,哪怕讓你一去就做副總裁,對你未來的發展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唐駿說,他在進入微軟之前已經擁有了三家公司,但是他還是從微軟的軟件工程師做起,“如果我一開始就說要應聘總裁的職位,比爾·蓋茨肯定認為我腦子壞掉了。”
〉〉〉〉鏈接1:對話唐駿……
新總裁激情上任
2002年3月15日,上海。微軟全球技術支持中心總經理唐駿像往常一樣查收郵件,他收到了一封讓他意想不到的郵件,是微軟(中國)公司總裁高群耀發給他的,高群耀在信中告訴唐駿,他要離開微軟。“我將於2002年3月29日辭去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總經理職務,去追求在業界更富於挑戰和對中國發展有更多貢獻的職業生涯。”信末所留的電子郵件地址為高群耀私人郵箱,不再以microsoft.com結尾。唐駿立即撥打高群耀的手機,高群耀的手機關機。唐駿馬上給高群耀回了一封電子郵件,唐駿在電子郵件中對高群耀說,自己感到很傷感,很不希望他離開微軟,唐駿問高群耀能不能重新考慮一下?唐駿勸說高群耀的理由是:“第一,你對公司很好;第二,公司需要你。”但是,唐駿沒有收到高群耀的回複。
唐駿對高群耀的離開感覺很突兀,3月初,高群耀去上海時,唐駿還和他一起吃早餐。那時正好做完年度中間報告,兩個人所談都是報告中工作的事情,高群耀絲毫也沒有流露出去意。
微軟(中國)公司和微軟全球技術支持中心是微軟設在中國的兩大機構,唐駿和高群耀之間有很多合作。高群耀每次到上海,兩個人總會在一起吃飯。唐駿感覺高群耀很溫和,“為人非常好”,很尊重高群耀;唐駿感覺高群耀也很尊重他,因為“他是微軟老員工”。
“不,我不能去北京當總裁。我在上海已經做得挺好,我不想離開上海。而且,我已經答應做微創的CEO了,微創是比爾·蓋茨對上海的承諾。同時管理全球技術支持中心和微創,我的擔子已經足夠重了。”電話那頭的微軟高層不等他說完,就搶過話去:“現在是公司關鍵時期,你說的那些,公司都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幫你解決,但你現在必須慎重考慮我的提議。明天,我還會給你打電話,還會談同樣的事。但公司的策略一定不會變,你必須重新考慮一下。”
唐駿收到高群耀電子郵件的第三天,媒體開始報道“高群耀辭職”一事;兩天後,微軟對外證實高群耀離職;又過三天,唐駿收到微軟高層的一封電子郵件,高層在郵件中說:“有非常非常緊急的電話會議要和唐駿開,要唐駿一定將時間預留出來。”
收到這封電子郵件,唐駿就知道下麵的事情了。唐駿的第一反應是“不能做”,“我的人生哲學比較簡單,我喜歡開心,不追求富貴榮華。就算現在沒工作了,我也無所謂。我在上海有房子、有車,今後吃飯的錢也有了,這輩子我會過得很開心。所以,我不會因為追求名利、地位、金錢,而失掉快樂。”“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做我想做成功的事情,而且,在做的過程中我要特別地開心。”“我不是冒險主義者,我不冒險,也不需要冒險。”
第二天,微軟總部的電話又來了,是更高一級的高層。唐駿這次沒敢直接說“不”,他先聽對方說。情況緊急,對方也不兜圈子。“公司一定要你來做總裁,你說的那幾個顧慮,我們都已經考慮了,你可以兼任微創CEO,你不是舍不得你原來的公司嗎?你可以在全球技術支持中心繼續掛名。你當了總裁,公司上下一定會支持你。”
總部將話說到這份上,唐駿已經沒了推辭的餘地。唐駿說:“再讓我考慮一下。”實際上他已經鬆口了。唐駿接著被叫去美國麵談,在唐駿答應出任總裁1小時後,中國媒體就被告知微軟已經任命唐駿為微軟(中國)公司總裁。
隨後不久,新任命的微軟(中國)公司總裁唐駿博士在微軟的兩個重要人物——微軟副總裁、亞太區總裁羅麥克與亞太區總經理黃存義的陪伴下,在媒體麵前露麵並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在微軟服務了8年之久的唐駿得到了微軟高層的極高評價,黃存義評價他是個“有個性、能夠看到軟件產業發展的未來,了解微軟,了解客戶未來的需要,不但了解中國的客戶需要,還了解亞洲甚至全世界的客戶需要,真的懂得中國、了解中國”的領導人,而羅麥克的評價則是:“說得很少,做得很多,無論怎麼評價都不為過。
”
對於外界傳聞說唐駿隻是微軟(中國)公司的形象代言人,垂簾聽政的其實是黃存義這樣的傳聞,黃存義說:“在微軟的世界各地,都是以總經理為最高負責人,全球的運營模式完全相同,唐駿擁有在中國完全的業務策略、資源策略、行銷策略、政府公關和媒體關係,所有的功能完全承擔在他個人身上,我的角色是大中華區總裁,負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地區、中國台灣地區的業務,對微軟(中國)公司的業務,我隻充當督導和校驗的角色,所有的具體業務由唐駿負責。”
下麵是記者當時對唐駿的采訪。
工作需要有激情
記者:有人說微軟(中國)公司總裁這個職位是職業經理人的“滑鐵盧”,你怎麼看?
唐駿:我不承認這個職位是“滑鐵盧”。在不同的時間,我們需要不同的領導,這個職位沒有時間限製。我今天接任微軟(中國)公司總裁這個職務,是我在微軟工作8年的延伸,對我是一個挑戰,但更多的,我覺得是帶來了新的機會。
對於我來說,如果在一家公司的一個崗位上工作了很長時間,那麼給公司帶來的價值就會越來越少,我也可能會選擇離開,而今天我出任微軟(中國)公司總裁這個職務,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是一個變化,一個挑戰,所以我現在對我的工作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工作需要有激情,有激情才能夠有機會把工作做好。我現在非常非常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