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贏才是真的贏
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在一個圈子中,單純依靠個人的力量是很難發展的,所以必須要懂得借力,或者是合作。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懂得如何與別人建立最良好合作關係的智者。
故事一:
有一個人死後,被天使帶去觀賞天堂和地獄,以便比較之後能聰明地選擇他的歸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獄,那樣的場景看上去令人十分吃驚,因為所有地獄裏的居民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擺滿了各種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然而,當他仔細觀察那些居民時,卻沒有看到一張笑臉,也沒有伴隨盛宴的音樂或狂歡跡象。坐在桌子旁邊的鬼魂們看起來很沉悶,無精打采,皮包骨頭。這個人發現,每個居民的左臂都捆著一把叉,右臂捆著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長的把手,所以即使有那麼多食品就放在他們麵前,卻還是誰都吃不到,個個都在挨餓。
這個人又去了天堂,見到的景象完全一樣:同樣的食物、刀、叉與那些4尺長的把手。然而,天堂裏的居民卻都在唱歌、歡笑。這個人很困惑,他想不通為什麼同樣的境遇,結果卻如此不同。地獄的居民都在挨餓而且很可憐,而在天堂的人們卻吃得很好而且很快樂。最後,他終於找到了答案:地獄裏每一個居民都試圖喂自己吃東西,可是一刀一叉以及4尺長的把手卻讓他們根本做不到;天堂裏的每一個居民都是主動把食物喂給對麵的人,自己也被對麵的人所喂,因為他們互相幫助,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有食物吃,有美酒喝。
故事二: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吃完魚後,他又沒有什麼辦法維持生活了,不久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一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最後的一點力氣也使完了,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離開了人間。
同樣,另外兩個饑餓的人也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隻煮一條魚,經過了遙遠的跋涉,終於來到了海邊,開始了以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這兩個很簡單但是寓意卻很深刻的故事,是每次有新員工來到我的公司,我都會跟他們講的。員工們聽完以後的反應各異,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滿不在乎。而我的目的,隻是想把一個最簡單的道理灌輸給他們,就是這兩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在一個圈子中,如果你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因此將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現代社會應是逐步走向理性的社會,現代人應是以理性審視自己和社會的人。因此,少一些對抗,多一些合作;少一些獨占,多一些給予,不僅對別人有利,對自己也有好處,這就是我們現在一再強調的雙贏。
雙贏作為一種理念,它體現了一種公正的價值判斷,這種公正性,不僅表現在對別人利益的尊重上,也表明對自身利益的取舍上。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共存共榮的社會,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以犧牲他人的利益為代價的時代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必須求得他人的幫助和合作才能發展和壯大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隻有利益共享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取得別人的幫助,使自己成功。這種利益共享的合作雙贏理念正是公正精神的表現,它也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
雙贏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在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的關聯中贏得更好的結果,它不是逃避現實,也不是拒絕競爭,而是以理智的態度求得共同的利益。因此,對我們而言,雙贏的態度是積極的,精神是奮進的,它拒絕消極回避、悲觀無為的思想。有的觀點認為:雙贏的背後就是認輸,是不求其上,隻求其次的庸人表現。實際上雙贏是基於對自身環境的科學分析而做出的明智選擇、積極判斷和果敢行為。
現代商業圈中,已經有很多人都意識到“你死我活”競爭的結果是一無所有,得到的隻是比以前更壞的境遇。而雙贏則可以改變這種境況,它使雙方從對抗到合作,從無序到有序,從短暫的存在到永久的矗立,這些都顯示出雙贏代表一種奮進的精神、公正的理念和明智的決策。
1+1=2在算式上是正確的,但在實際生活中卻不是一個相同的概念,有時1+1能大於2,為什麼?因為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兩者的優勢彌補了各自的缺點,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幫助別人成功,是追求個人成功最保險的一種方式。每個人都有能力幫助別人,一個能夠為別人付出時間和心力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