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歸家
像臥室這樣很私人的地方領導們就沒再進去參觀了,主要也就是看了下裝修還有家具,發現也都是以經濟、實用的為主,倒是在2樓的盡頭居然還有一個向上的台階,搞的領導好奇的張望:“這上麵是幹什麼的?”
得知上麵居然是個晾曬區後,領導們好奇的走了上來。它這個三層,或者說兩層半的地方,有一間獨立的房屋,以及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馬大姐給各位領導解釋說:“我們農村人一年到頭,春天要曬菜籽、夏天要曬穀子、秋天要曬辣椒……總之沒有個閑著的時候,以前我們都晾在院壩裏,或者道路上;剛搬家的時候我還忐忑的很,想的是這新房子漂亮是漂亮,就是沒得院壩的,將來要晾曬的話怕是很要折騰人,沒想到蓋房子的時候居然把這問題都給考慮到了,特意在屋頂上搞了這樣一個場所,還有間屋子專門可以存放,外牆凸起來的這一圈剛好是個護欄,真的是又好看、又安全!”
領導們在屋頂上來回走了一圈,來到護欄邊上感慨的說:“等這裏完全建設好了,站在屋頂就能將古鎮盡收眼底,遠處田疇整飭,四季輪替,好一個幸福農家啊。”
北離離這時候適時的刷了波存在感:“呈縣長大人吉言,回頭我就讓人去定製一批“幸福農家”的銘牌,鑲嵌在每棟房子上!”
縣長指著這貨,張了張嘴硬是說不出來話,好半晌才長舒了口氣:“罷了罷了,隨你便吧。”
……
領導走後,“幸福農家”的消息就在村裏不脛而走。家家戶戶都在私底下議論:“馬大姐家的房子你曉得不?就連縣長看了都說好!”
“你去串過門沒有?曉不曉得裏頭究竟是啥樣子?”
“沒有的嘛!她一天早出晚歸的;一個女的,也不知道咋個那麼有勁,最近幹脆在工地上挖沙子、扛水泥!”
……
像這樣的對話,很多家庭都在進行,議論來議論去最後終於有了結論:這個“幸福農家”很有搞頭,村主任提出來的“回家、掙錢、蓋房子”的發展策略也大有可為!
這些留守的父母和妻子們開始給在外打工的親人打電話:“你在外麵一切都好嗎?不不不,你不用給我寄錢,村裏頭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你曉不曉得我們馬上要建古鎮,搞鄉村旅遊了……我就知道你不信,我拍了好多的照片,在微信上發給你了,有空你就看下子嘛。
在外麵,要是實在太苦了的話,你就回來吧!我沒有說風涼話,是真的,現在村裏到處都在用人,今年子過完春節就有10來個年輕人留下來了,現在每個月都能掙2—3000的工資,主任說了,等將來古鎮建好了,還要我們到古鎮裏麵去上班……”
一通通的電話,一個個視頻,就像是一條條的長線,牢牢地牽在了外出務工人員們的身上。
看看媽老漢、或者是婆娘發起來的照片,再看看一間活動板房住6個人的工棚、看看身上灰不溜秋還一股油味的廚師服;他們這些人沒有文憑,沒有證書,更沒有行業內五年以上積累下來的大量人脈……他們注定了無法擠進城市的核心圈子裏麵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