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城遺址的大概況
1980年南部非洲又有一個國家宣布獨立,這就是津巴布韋共和國。津巴布韋的含義是“石頭城”,為什麼用它來命名呢?原來這個國名是取自國內的一處石頭城遺址。
16世紀初,萄葡牙殖民者在入侵南非時,已經風聞津巴布韋石頭城的故事。1868年,德國探險家卡爾·毛赫潛入石頭城勘察,被當地酋長捉住,一無所獲。
1877年,他再次潛入,將石頭城的方位標注在地圖上,搜刮了一些文物,回國後向世界宣布這一“偉大發現”。消息傳出,西方殖民者蜂擁而至,將珍貴文物洗劫一空。
莫諾莫塔帕王國石頭城遺址在一片16.2平方千米的丘陵地上,三麵環山,北麵是湖泊,叢林野草掩映著大片石頭建築群。牆壁幾乎都用長30厘米、厚10厘米的花崗石板壘成,中間不用任何粘結物,但卻砌得非常嚴整牢固,渾然一體。
石頭城遺址內圍
在山穀開闊地上的大圍場,是一座橢圓形的城寨,依山傍崖而建,城牆圍起的城區麵積約4600平方米。城中最顯眼的建築是一座圓錐形實心塔,高15米,可能是當年王室用來祭祀的膜拜物。
非洲黑人學者姆富卡博士認為,這個大圍場是國王的“三宮六院”,是後妃們的住所,而不是曆來所說的王城,而真正的王宮則是在山城的城堡內。
在距大圍場二千米外石壁陡峭的小石山上,屹立著一座堅固的石堡。堡前隻有兩條羊腸小道通到山腳,堡後陡崖絕壁,野獸也爬不上去,從城頂俯瞰大圍場,一目了然。
在大圍場和城堡之間,找不到什麼大建築物遺址。從出土文物可以判斷,這是一個“平民區”。奴隸、工匠、商人和王室服務人員都住在這裏的簡陋房舍裏,供養著城堡、大圍場內的王室、貴族以及武士。據推斷,大石頭城最鼎盛時期,總人口可能達到10萬。
石頭城遺址外圍
遺址外圍可以看到古代梯田、水渠、水井的痕跡,有相當大的鐵礦坑和遺存的煉鐵工具。這些遺址內還挖掘出很多金銀首飾,甚至有泥土做的鑄造錢幣的模型。
在一個貨棧倉庫遺址,還發現了中國明代的瓷器、阿拉伯的玻璃和金器、印度佛教的念珠。這一切說明,大石頭城當時在農業、冶金、工藝和對外貿易方麵,都已達到很高的水平。
在高大的城牆頂上和城內建築物的石柱上往往裝飾著一隻矯健的“津巴布韋鳥”,它高約50厘米,用微紅的皂石精雕而成。它的學名叫“紅腳茶隼”,是南非和南亞之間的候鳥,年年準時來津巴布韋越冬,被津巴布韋人奉為神鳥,津巴布韋獨立之後定為國鳥,作為國旗、國徽和貨幣的圖案。
閱讀點擊
莫諾莫塔帕,意為“礦藏之王”。當時莫諾莫塔帕王國大量開采鐵、銅、黃金,首都是冶煉業的中心。正因為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它才能建造規模這樣宏大的城市,並吸引阿拉伯人、印度人前來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