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社交書信寫作的基本規則
大部分書信可以稱作“禮節性”書信。這是有關祝賀、吊唁、致意、感謝款待、邀請、通知、允諾和致歉的簡短信函。
大多數人十分重視這些“任務式”的書信,這種多渠道交往的社會生活。因此,此類書信的正確格式顯得格外重要。如果對此類書信的格式不了解,很可能犯一些顯而易見的錯誤。社交書信比一般書信更易於受到苛刻的評價。
在寫這類“禮節性”書信的時候,寫信人必須了解何種格式最為流行。給友人的書信可以寫得輕鬆愉快,直抒胸臆;可以隨心所欲地創新。業務書信則要求著眼於需要解決的問題,甚至可以完全忽略形式和格式慣例,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社交書信必須有正確的格式。無論是邀請參加便宴的短箋還是邀請參加婚禮盛典的正式請帖,都必須合乎規範。
社交書信實際上並不複雜。它的基本格式是固定的,很容易掌握。盡管它的格式在一定的範圍內可以依據寫信人的需要或者愛好進行適當變化,但最好是遵循它應有的格式,不要為了標新立異而別出心裁。因此,在給朋友的書信中,你盡可以發揮你的創造性和獨特見解。但是,社交書信應以固定的格式為準繩,應遵循幾項簡單、基本的規則。
一、社交書信都有明確的目的
所有的社交書信都有明確的目的。寫信人要時刻牢記這一點。在寫此類書信時不要主次混淆,應該彬彬有禮地、言簡意賅地表達出你的意旨。
如果這是感謝信,就不要提及蒂裏姨媽的鬱金香花。
如果這是吊唁信,嚴禁寫與此無關的任何事情。
如果這是邀請信,隻需陳述基本要素:時間、地點以及何種性質的邀請。
不管你多麼想節省時間、減少麻煩,千萬不要在一封信中把業務書信內容和社交書信內容合二為一。這是一種錯誤的寫法。社交書信都有明確的目的,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一點。
正式與非正式社交書信的區別:
所有的社交書信可以分為兩大類:正式和非正式社交書信。
非正式的社交書信統稱為便函,信中用第一人稱……像你給熟人朋友寫的那種信一樣。包括簡短的賀信、感謝信和吊唁信等等,也包括為舉辦簡便的社交聚會,如玩牌、便餐會和午餐會而寄發的邀請信、感謝信和致歉信。
正式邀請信指的是盛大的或者禮節繁縟的社交聚會……如教堂婚禮、盛宴、重要慶典或者舞會。正式請帖一般(並非必須)采用鐫版印刷,不能使用第一人稱(“我希望你在下星期三來這裏吃晚餐……”),而要采用第三人稱(“弗蘭克·比·霍斯夫婦敬治菲酌,恭請光臨……”)。它們不同於普通書信,而是富於裝飾意味地、錯落有致地排列起來的。
非正式請帖例:
[例1]親愛的哈裏斯夫人:
你能在六月二十七日(星期三)一點鍾來這裏吃午餐嗎?我的侄女,多麗絲·費南爾來看望我們了。你多次提到想見她一麵,我真誠希望你能來一趟。
您的朋友
伊莉莎白·K·本頓
正式請帖實例:
[例2]
謹訂於五月四日(星期三)下午八時假座彼艾爾飯店,為侄女多麗絲·費南爾小姐舉行晚宴舞會。
恭請光臨
托馬斯·馬修·本頓謹訂
二、非正式社交書信的基本常識
1.不要為“非正式”一詞迷惑。用於寫邀請信、接受邀請信、致歉信、吊唁信和感謝信的信箋,應該莊重大方。勿用彩色或者有裝飾圖案的信紙;此種信箋隻適用於給好友的通信。勿用業務或者單位的公用信箋,那樣做不禮貌。應該使用標準的高質量的白色信紙。在社交書信中,雙折比單頁信紙給收信人的印象更為深刻。把消息寫在一麵比寫在兩麵顯得更加講究。
2.便函應該簡明扼要,字跡工整。有些人喜愛用打字機完成包括便函在內的所有書信,這樣做並非不正確,但自己動手寫慰問信或者感謝信顯得既有禮貌又通情達理。邀請信不應該用打字機完成,手寫的邀請信給人一種親切友好的印象。
3.千萬不要拖延寫信時間,一封遲發的慰問信或者感謝信會失去其應有的效果,應該及早完成這些“任務式”的信函。
4.你寄出的請帖必須讓人一目了然,內容完整,不要留下讓人猜測的地方。請帖上要寫出何種性質的邀請、地點、日期、具體時間。例如:不要說“我希望你和湯姆參加星期三的晚宴”,而應該說“我希望你和湯姆參加六月十日(星期三)的晚宴”。
5.邀請參加晚上聚會的請帖,不管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必須邀請夫婦二人——除非這是一個“同性者聚會”。邀請夫婦參加聚會的請帖,應寄給女方。信封上寫上“托馬斯·馬修·本頓夫人收”——但是信中應該特別強調邀請丈夫參加。例如:
[例1]
親愛的貝蒂:
為了慶祝我們結婚十周年,我們打算舉行一個小型晚宴會。希望您和湯姆能夠參加。時間為六月八日(星期五)七時。
真誠期待你們前來赴宴。我和吉米懷著極其愉快的心情等待與你們見麵。
愛您的
羅莎琳德
6.對上麵這種非正式請帖,女主人應該代表自己和丈夫用同一種語氣和措辭,簡潔準確地致函答複對方。盡管回信是寄給女主人的,但在致謝時要提及男女主人的名字。
7.邀請信表明一種敬意,被邀請者應該迅速、有禮貌地答複。被邀請者需要在一天之內對非正式邀請信做出反應——至多不能超過三天。如果你拒絕邀請,女主人可能另做安排。如果對方寄來的是便函,你也應該以便函答複。當然,若有必要,被邀請者也可以打電話給對方表示接受或者委婉拒絕,但是,這不如親手寫的便函那樣有禮貌、妥當。
8.你對邀請信的回答應該明確地表示接受或者拒絕。不要模棱兩可,使你的女主人不知所雲。如:
“我盡量去。”
“如果到時我在鎮上,我一定去。”
應明確說出你去,還是不去,這樣,女主人就可以相應地做出安排。倘若你不能參加,她或許還要邀請其他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