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法國名廚保羅·博古斯說:“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菜有好多深奧的學問。”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中國飲食的曆史幾乎與中國的文明史一樣長。中國人會吃,也講究吃,兩者結合,便將簡單的果腹需求提升為高雅的文化,即今天每每被提及的所謂“食文化”。

中國是“吃文化”最悠久的國家,很早我們就有“禮樂文化始於食”、“民以食為天”的觀念,進而囊括了禮儀、技藝、營養等多方麵文化,僅僅在菜肴上便形成了“觀色、品香、嚐味、賞形”的藝術,可謂博大精深。

吃,是人生一大樂事,也為人類的生活所必需。從古到今,文人雅士吟誦飲食的辭章浩如煙海,古有李漁《閑情偶寄》、袁枚《隨園食單》,近代有梁實秋《雅舍談吃》、周作人《知堂談吃》……這些文字構成了永不散席的飲食文化閱讀盛宴。

“養生之道,莫先於食”,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最基本的保障,了解全麵的飲食文化更是一個人想要活得健康愉快、充滿活力和智慧的有力法寶。本書《千古食趣——關於吃的那些事兒》是一本全麵介紹飲食文化的通俗讀物,內容涉及珍貴的飲食文獻、飲食禮儀、飲食傳統、食祖、食材、經典美食、百年老店、宴飲及飲食典故等多個方麵。不同於以往的飲食指南和烹飪食譜隻注重實用性和信息量,本書以飲食為寫作的緣起,進而用文化俘獲讀者的心,在杯盤碗盞、觥籌交錯之外,曆史、人物、情感、地域無所不包,使讀者在閱讀飲食文字的同時領略廣博的文化視角以及獨特的心理體驗。

本書的特點是將飲食文化和曆史傳統、地域風物、人物事件共冶一爐。其中“人物篇”,不僅介紹了史上有名的廚師,而且巧妙地在美食之外綴上了名人的標簽:李漁與蟹的情緣、譚延闓與譚家菜的關係、梅蘭芳鍾愛淮揚菜的理由、蘇東坡的美食情緣……“典故篇”中專門設有“飲食軼事”一輯,收有“糖和尚”蘇曼殊、朱元璋與虎皮毛豆腐、法海寺老和尚的燒豬頭等飲食掌故,讀來妙趣橫生。

此外,本書還附有極為精美的圖畫和豐富實用的資料,係統生動地將數千年來累積的飲食文化和奇聞樂事呈現在讀者麵前。它既可為有誌於烹飪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的初學者所用,也可為普通百姓增添飯後談資,還可為廣大的中外飲食愛好者提供參考。總之,願你在本書的帶領下大快朵頤,體味食趣的同時,也能獲得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