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燭影斧聲(1 / 3)

第四十一章 這一年的新年,皇帝是在紫雲觀度過的。大年夜,趙光義稱身體不爽,未像往年一樣到宮廷裏吃年夜飯。皇帝陪著皇後以及幾個兒女匆匆吃了幾口,便放下筷子,借口要到市井之間微服私訪幾日,便身著便衣隻身騎馬來到紫雲觀,同心兒一起度過了新年。

心兒自然是滿心歡喜,兩個人恩恩愛愛、纏纏綿綿地度過了大年夜。第二日,心兒起了個大早,親自下廚,為皇上做了自己的拿手美食—— 水晶黃金包和七彩長壽卷。

許久沒有吃到這兩樣食物了,皇帝喜得眼角眉梢都是笑紋,左手拿了黃金包,右手拿了長壽卷,吃得津津有味,一迭聲地讚道:“嗯,好吃,好吃,這味道朕思念了好久好久,今天終於又吃到了!”

心兒見他吃得如小孩子一般放肆隨意,禁不住“撲哧”笑出聲來:“看你的樣子,好像餓了八天似的,慢些吃,有的是呢!”

“什麼好東西,這麼香?”德媖和韓珪突然手拉手出現在門口,德媖瞪著那美食,笑吟吟脆聲喊道。邊說邊衝了過來,二話不說就抓起小包子向口裏送。

皇帝慌忙伸出雙手攔她,急道:“德媖,不許搶!這是朕的,是心兒專門做給朕做的!”

德媖卻不管不顧地硬是搶著吃,皇帝竟真的同她爭搶了起來。兩個人好似一對天真爛漫的小孩子。

心兒和韓珪看著這搞笑的父女倆,樂不可支地笑彎了腰。

吃完早膳,德媖和韓珪來到院中跳舞耍劍,把道姑們都吸引了來,德媖和韓珪同她們一起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手舞足蹈,又唱又跳。不一會兒,心兒同皇上也加入進來,同大家一起載歌載舞,玩得不亦樂乎。

到了晚上,德媖和韓珪又帶領大家一起放焰火。一束束焰火衝到半空,開出一朵朵流光溢彩、美輪美奐的旋轉盛放著的煙花。心兒同皇上手拉手站在人群之中,臉上的笑容如焰火般燦爛歡欣。

子夜時分,大家盡性散去。皇上和心兒躺到床上,皇上翻身半擁著心兒,在她耳畔溫聲說道:“心兒,這是朕有生以來過得最開心最幸福的一個新年!朕答應你,以後每一個新年朕都會在你身邊相陪著度過!”

心兒伸手點了一下他的嘴唇笑道:“不許食言啊!”

“不食言,這一次朕說話算話!”皇上神色鄭重道。

“若是食言怎麼辦?”心兒笑吟吟看著他在夜色中如星子般熒熒閃爍的眸子道。

“若是食言,你便吃掉朕!”

“好,那我現在便吃掉你!”她笑著吻住他,輕輕咬住他溫暖的唇……

狂熱歡愛了許久,他微微喘息著將她抱在懷中,幽幽說道:“說真的,心兒,朕是再也不想和你分開了!這次回去後,朕馬上把朝堂上所有的事情處理一下,等一切告一段落,朕就把新帝確定下來,然後便功遂身退,同你一起雙宿雙飛,歸隱山林……”

她在他懷中放鬆地微微閉著眼睛,身子軟軟地蜷縮著,乖乖地聽他說話,並不多言。

隻聽他接著幽幽說道:“隻是立太子的事恐怕不會太順利,朕一直很躊躇,這新皇帝到底由誰來做最好。德昭年歲不小,可資質一般,又吃不得辛苦,不足以成大事;德芳倒是聰慧勤勉,可惜年歲尚小,未經曆練,若是立他為新帝,恐怕震懾不住群臣;可若是讓光義登上寶座,朕又有些不甘心,也怕他不能廣施仁政……唉,真是難哪!心兒,此事你有何建議?”

心兒打了個哈欠道:“此等事情心兒不想插手,還是由陛下定奪吧,陛下若是也定不了,就交給老天來定吧,凡事老天自有安排。心兒困了,陛下還是早點兒睡吧!”

皇帝思忖了片刻,道:“好,你說得有理。盡人事,聽天命。不想了,睡覺!”於是二人相擁著安然睡去。

第二日清晨,吃過早膳後,皇帝便要回宮廷去。心兒將一枚帶有琉璃套子的銀針樣的東西塞入他手中,道:“這是我研製的‘測毒儀’,隻需用裏麵的銀針測一下,若是有毒,銀針會變成黑色,無論什麼樣的毒都能測出來。以後皇上所有的入口之物務必要用此物測了以後再食用。”

皇帝點點頭,將測毒儀裝入衣袋:“好,聽你的。你也要聽話,盡量不要出門,乖乖地待在觀中,要特別注意安全。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這段時間朕就不常過來了,若有急事,朕會令德媖過來告知你,你這裏有任何事,也可以派侍衛及時通知朕。”

二人擁抱了良久,戀戀不舍地分開……

這年正月,李煜及其夫人小周後被押送到京城。皇帝處理了一陣子收複南唐善後之事,不久便突然下詔令趙光義率領眾官到洛陽行宮見駕,說是要在西京洛陽視察一陣子,還要在洛陽南郊舉行祭天活動,並準備遷都洛陽,命大臣們好好考慮一下遷都之事。

趙光義一聽就慌了,急忙找來盧多遜等多名大臣商議對策。盧多遜認為遷都之舉不過是皇帝用來挾製晉王的一個計策,遷都之後,晉王必會留在開封,晉王多年經營的人脈便會全部作廢,更沒有任何力量與之抗衡,說不定,等遷都成功之後,皇帝便會立德昭或德芳為太子,晉王的皇帝夢可就泡湯了,所以他建議晉王率領百官反對遷都。趙光義認為盧多遜所言極是,便親自到洛陽行宮勸說皇帝,反對遷都。

反對遷都的理由說了八點,比如西京洛陽地區衰敗,宮殿不完備,百官官署尚不完善等等。身邊的大臣官員也多次進諫勸阻。皇帝卻一概不聽,似乎鐵了心要將都城遷至洛陽。最後,連趙普也被趙光義動員了過來勸阻皇帝。此時,皇帝心中才算徹底明白,趙光義的勢力已經盤根錯節,大到幾乎無法抗衡的地步,自己的兩個兒子絕不是他的對手,事到如今,也隻有將勢就勢,要麼利用他,要麼除掉他了。

皇帝沉下臉對趙光義道:“遷都洛陽還不算完,朕認為長久之計是將都城遷到長安。”

趙光義叩頭懇切說道:“長安經過唐末五代的戰亂,比洛陽更加破敗,更加不可行,望皇兄三思!”

皇帝道:“朕想將都城西遷,並無別的原因,不過是想憑借高山大河的險要地利來阻擋敵人,借此裁掉大量軍隊,效仿周朝、漢朝的辦法來安定天下。”

趙光義道:“治國安邦的根本在於德政而不在於天險。孟子早就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望皇兄三思再三思!”

皇帝思忖良久,頷首道:“好吧,你既然如此說,百官也極力勸阻,遷都之事就暫且擱下吧。隻是,光義,你要記住自己剛才所說的話,治國安邦的根本在於德政。無論何時,都不要失德,都要以仁德治國。”

趙光義出了一身的冷汗,暗暗長出一口氣,忙叩首一迭聲地應諾。

遷都之爭鬧到四月中旬方告結束。回到宮廷後,皇帝便親自教授二皇子德芳文韜武略,以及治國安邦之策,並讓他協助自己處理一些政務。宋皇後看在眼裏,喜在心上,私下以為皇帝定是有心要將德芳冊立為太子。

趙光義也分外恐慌起來,私底下幾次密會太醫程德玄,令他盡快尋機會下手。程德玄明白這次下毒的目標是當今皇帝,不禁有些心驚膽戰,苦著臉對趙光義躬身作揖道:“晉王爺,非是微臣膽小怕事違逆王爺,隻是皇上龍體康健,這陣子連個頭疼傷寒也未曾患過,即便偶有小恙,太醫院也不隻微臣一名太醫,實在是難以下手!”

趙光義將五千兩銀票塞到他手中,低聲而厲色道:“本王知道你醫術高明,人又機敏異常,若是下了決心行事,沒有做不成的。隻要做成了,本王還會重重賞你,但若是你遲遲不肯為本王做事,就休怪本王對你不客氣!你的一家老小可還住在本王贈你的宅子裏!”

程德玄臉色煞白,冷汗涔涔出了一頭,急忙俯身諾諾應允。

日子又悠悠晃晃地過了半載,轉眼到了開寶九年(976年)十月,這年的天氣格外寒冷,剛到十月中旬便感覺如同進入了隆冬。皇帝不小心患了風寒,鼻塞頭疼,臥床不起數日。王繼恩便請了太醫程德玄為皇上診治。

十月二十上午,程德玄親自熬了湯藥,並端至皇帝寢殿,跪請皇帝趁熱喝下。皇帝對程德玄擺了擺手,道:“你把湯藥放到床邊案上,先下去吧!”

程德玄跪著懇切道:“皇上還是趁熱將藥喝下吧,不然,等藥涼了怕是要失效。”

皇帝將臉一沉道:“你且退下,朕自會喝藥,何必在此囉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