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茲納認為企業家通過發揮其敏銳的洞察力,發現市場機會,並作為中間商,促進交易順利進行,企業家也就因此獲取價格差作為對其能力的回報,這就是企業家的利潤,柯茲納將其稱為純粹的利潤,這種利潤將隨競爭作用的發揮而消失。柯茲納從市場過程內在的角度,抓住了企業家不可避免的不可靠性,對完善企業家理論做出了突出貢獻。奈特(Knight,1921)在論述企業家的過程中緊緊抓住了不確定性這一環節。他認為,現實中存在的不確定性有兩個類型:一個是可以推測的,即可以使用概率計征並保險的不確定性,它的實質叫風險;另一個是不可能推測的,也就是不可保險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才是真正的不確定性。正是基於這樣的前提考慮,他認為企業家的首要功能在於決定什麼以及如何去幹,而實施某種具體的經濟活動是次要部分。他將企業家的作用與處理不確定性的能力結合起來。由此,他也認為企業家要承擔不確定性,必須具有對各生產服務合同收入的保證能力,這個能力具體包括三種能力:①洞察他人能力的能力,以此能力借以建立起相應的組織。②讓別人信任自己的能力,這一能力使有關保證能力的製約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克服。③處理不確定性的能力,即依賴於對將來形勢推測的能力。同時,企業家要承擔不確定性就要擁有相應的管理權限,管理權限的劃分是以企業家承擔不確定性能力的大小即提供保證收入能力大小為依據的,即必須保證契約收入,才能保持管理權限。奈特在分析了企業家功能後,認為企業家的本質就在於處理不確定性的能力,為了發揮這種能力,擁有資本是直接的重要條件,但是,如果能獲得人們的信任,擁有資本的製約則變為間接的條件。
奈特企業家理論首次從正麵回答了什麼是企業家這個問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科斯不能回答對於什麼人可以成為企業家的缺陷。他以不確定性為出發點研究企業家,抓住了企業家的本質,並且從承擔不確定性能力與管理權限的關係角度分析了企業內部的權利配置。這一點對於筆者建立完整的經營者人力資本產權關係的貢獻十分巨大,正是基於奈特對企業家承擔不確定性與管理權限關係的研究,使筆者對經營者人力資本產權權能有了理論基礎。但奈特企業家理論仍然忽視了要素市場的不確定性,隻關注了產品市場的不確定性,使得他對企業家功能及企業內的權利分配的分析不夠全麵。卡森(Casson,1982)在對上述企業家理論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借鑒心理學、社會學等其他社會科學對企業家行為的認識,給出了一個從內生性偏好和內生性實施為特征的動態的製度分析框架,並將對企業家行為的分析綜合到一個供給—需求分析框架中,構造了一個企業家市場均衡模型。卡森認為,企業家是專門就稀缺資源的協調作出判斷性決策的人。所謂判斷性決策,是指在不確定性條件下,隻依據所掌握的公開信息,按照既定的決策規則和程序所作的決策,這種決策隻能在具體的環境中體現出來,它能夠改善在不確定環境中必須迅速作出決策的質量。
卡森認為,企業家的功能即為創新、套利和製造市場。企業家通過中介活動和把買與賣兩種活動納入他的所有權與控製權之下的內部化方式製造市場。卡森還具體分析了企業家的需求和供給,他認為企業家的需求是一個派生需求,是從企業家從事判斷性決策工作中派生出來的。企業家的供給是由從事判斷性決策的人數來衡量,包括支薪經理和個體經營的自我雇傭者。當企業家的需求和供給一致時,市場就達到了均衡,此時,邊際企業家獲得大致正常的收益,處於邊際內的企業家因判斷力高超而賺得準租金。在這種市場機製中,人們不是對價值信號作出反應,而是對數量信號作出反應,每個人隻有在知道已經進入市場的企業家總數之後,才能計算自己從事企業家活動的收益水平。卡森同時認為,資本是那些具有企業家能力的人成為企業家的必要條件,也是企業家長期獲得壟斷租金的“進入壁壘”。張維迎(1995)在他的《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一書中,對企業家的研究深入到了企業內部權利的安排,他假定在一種經濟基礎中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劃分為經營和生產兩大類。經營活動即發現相關價格的活動,包括搜尋獲利機會,預測市場需求,以及決定做什麼以及如何去做。生產活動是在給定的生產函數下按經營決策將投入轉化為物質產品的所有活動,在此之中,個人被假定在經營能力、個人資產和風險態度方麵存在差異。張維迎認為,為了克服企業“團隊生產”中存在的偷懶行為,盡可能地通過合約安排使每個人都各盡其職,他證明了從事經營活動的人應該被指定為委托人,並有權索取剩餘收入以及監督其他成員,因為他們既是風險製造者又是行動最難監督的人。張維迎認為,當關於企業家經營能力的信息不對稱時,隻有那些願意充當企業家而同時又擁有足夠個人資本的人才被信賴為合格的企業家,因為資本可以傳遞有關經營能力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