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做腎切除手術。
1948年44歲
2月18日,作詩《我們的雄雞》。
2至5月,發表詩《空虛的薄暮》、《昆明即景》、《年青的歌》、《病中雜詩首》、《哭三弟恒》。
11月,國民黨當局迫使北平高校南迀。清華園展開反迀校鬥爭,林徽因說:“我們不做中國的‘白俄’。”
是年,大軍攻城前夕,張奚若帶兩名解放軍到林徽因家,請梁、林劃出保護古建築目標,為此深感新政權對他們的信任。
是年,叔林天民故。
1949年45歲
北平解放,林徽因被聘為清華大學建築係一級教授。
2月,為百萬大軍揮師南下,與梁思成等編印《全國重要文物建築簡目》。
春,送女兒再冰參加南下工作團。
7月,政協籌委會決定把國徽設計任務交給清華大學和中央美院。清華大學由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暢中等七人參加設計工作。
1950年46歲
6月,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清華大學和中央美院設計的國徽圖案完成並在中南海懷仁堂評選,經周總理廣泛征求意見,清華小組設計圖案以布局嚴謹、構圖莊重而中選。
6月23日,林徽因被特邀參加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
9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發布國徽圖案命令。
是年,林徽因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兼工程師,提出修建“城牆公園”設想。
是年,妹燕玉故。
1951年47歲
是年,為挽救瀕於停業的景泰藍傳統工藝,抱病與高莊、莫宗江、常莎娜、錢美華、孫君蓮深入工廠做調查研究,並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的新穎圖案,為“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蘇聯文化代表團”獻上一批禮品,深受與會人員歡迎。
1952年48歲
是年,梁思成、劉開渠主持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林徽因被任命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抱病參加設計工作,與助手關肇鄴一起,經過認真推敲,反複研究,終於完成了須彌座的圖案設計。
5月,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建設高潮,林徽因、梁思成翻譯了《蘇聯衛國戰爭被毀地區之重建》一書,並由上海龍門書局印行,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借鑒。
是年,應《新觀察》雜誌之約,撰寫了《中山堂》、《北海公園》、《天壇》、《頤和園》、《雍和宮》、《故宮》等一組介紹我國古建築的文章。
1953年49歲
10月,當選為建築學會理事,並任《建築學報》編委。
是年,被邀參加第二屆全國文代會,江豐在美術家協會的報告上,對林徽因和清華小組挽救景泰藍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1954年50歲
6月,林徽因當選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秋,林徽因不抵郊外風寒,由清華園搬到城裏去住。不久,因病情惡化住同仁醫院。
1955年51歲
4月1日6時20分,病逝於同仁醫院。
4月2日,《北京日報》發表訃告,治喪委員會由張奚若、周培源、錢端升、錢偉長、金嶽霖等13人組成。
4月3日在金魚胡同賢良寺舉行追悼會,遺體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