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誰來接任專員(1)(2 / 3)

“謝謝省委的支持。”王清江代表地委立即做了回應。為了體現自己雷厲風行的作風,他要現場辦公,於是衝著陪同的人群大喊:“韋專員……”

韋旺就在他身邊。這種場合,專員一般站在不顯眼的位置。這是官場不成文的規矩。雖說專員名義上也是一把手,其實是二把手,在黨內是副職,以黨內排名為準。

“什麼事?”韋旺從王清江的背後現身,動作從容平和,與王清江剛才的失態形成鮮明對照。

大家都笑了起來。

王清江以為他躲到什麼地方或拉著省裏哪個領導“忙裏偷閑”點評人和事。

有王清江主陪,韋旺的確顯得多餘。作為專員,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擺正位置,既要看到自己是行政一把手,更要知道自己是黨內的副職。這種場合,專員總有些尷尬:主動了,怕別人說他搶風頭,爭鏡頭;不主動,或者不陪同,又怕人家說他不懂規矩。

今天差點不能來,原因是地委、行署新辦公樓工地被當地農民圍攻,阻礙了施工。理由是施工單位沒有用當地農民拖的沙石料。當地農民膽子也是太大了。這種事不是現在才出現,早就有過這類事件發生,隻不過沒有引起重視。

韋旺一清早就到工地,扯著喉嚨對政府秘書長廖克明講:“通知公安局,把所有拖石料的車給我扣起來。”弦外有音,此話並不是說給廖克明一人聽的。聽話聽音,這年頭的人一個比一個精,沒有人不理解此話的真正含義。

一蠻三分理,果然如此。

事畢,韋旺趕緊過來參與陪同。省委書記來了,他不能不來,也不敢不來。當然,來了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不來就大有文章可做。

有王清江書記在場,他永遠是個配角。

王清江點他這個配角上場。

“地改市進展如何?”王清江問他。

王清江對部下說話一向是開門見山沒有鋪墊,更沒有商量的口氣,該省略的話一定要省略,不該省略的有時也省略了。

在省委書記麵前依然是平時說話的口氣,韋旺覺得對方沒給麵子,便沒好氣地回答:“地委決定由徐時岸同誌負責此事,你應該問他……專員管不了副書記。”

同樣是開門見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王清江沒有想到韋旺敢反戧。

都是一把手,相互間要尊重,不能以居高臨下的口吻講話。

什麼一把手?王清江曆來強調一個地方隻有一個一把手,就是他自己。其他一概不予承認,也不允許其他人承認。

還沒有部下這樣跟他講過話,哪一個不是客客氣氣?反了!王清江強忍心頭之火,改換口氣,問徐時岸:“徐書記,地改市的報告打上去了沒有?”

徐時岸做夢都沒有想到矛頭會轉移到他頭上,想溜也來不及了。他打哈哈,支吾半天還是說不出一句話來。

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王清江黑著臉對徐時岸發火:“打了就打了,沒打就沒打,不要含含糊糊。”

徐時岸猶豫片刻後開口:“打了。”

蒼白無力,明白人一聽就知道他在撒謊。

盡管這樣,還是幫了王清江的忙,給了他一個下台階的機會。

王清江滿意地點了頭。

真實情況是,報告已經寫了,韋旺不讓蓋章。理由是,這等大事要征求老同誌的意見。沒辦法,這類報告隻能蓋行署的公章。

王清江看了看手表,他在找收場的理由,正好到了吃飯的時間。

“孟書記,時間不早了,您看是不是回賓館?”他說。

孟達山點點頭。

大隊人馬上路。依然是上山的路線,依然是上山時的次序,警車前鋒開道,孟達山的車緊隨,接著是王清江的車,韋旺坐在省委的中巴車上……

2

晚餐很快就結束了。

沒有喝酒,飯桌上隻要沾上酒字,就沒完沒了,不放倒兩個不算喝到位。孟達山不喝酒,誰也不敢喝,再大的酒癮也會克製住,這也叫步調一致。孟達山沒有說不準喝酒,可大家就是不喝;喝酒的機會多得是,何必讓省委書記看出自己是貪杯之徒。

袁涼林拿著酒杯笑容可掬地敬酒。他是聰江地區接待辦副主任兼聰江賓館經理。來的都是客,他是經理也就是主人,為體現熱情好客,必須每一桌都敬酒。這是他多年養成的好習慣,何況今天的客人不一般。

袁涼林邊敬酒邊賠小心:“對不起,菜不好,多得罪。”

這是他的策略,酒菜越豐盛說得越勤;總能贏得一片讚揚聲。

他徑直來到孟達山麵前,說:“孟書記,飯菜不好請見諒。”

孟書記跟他是熟人,喜歡拿他開玩笑,便笑著問他:“袁經理,你說哪個菜不好?”將了他一軍。

“這……這……”袁涼林一時回答不出來。越急越說不出話來,搞了半天還是說不出一個字。

大家笑了起來。王清江幫他解了圍,說:“我們袁總隻要是看見客人不喝酒,就認為是菜沒做好……是不是,袁總?”

“對!對!”袁涼林抹著臉上的汗,心情也放鬆了許多,接上話頭,“是這樣,您不喝酒就說明我們的菜沒有做好;自古就有怪酒不怪菜之說。”

大家又笑了起來。

袁涼林見各自吃飯,也就知趣地走開了。

突然他想起一件事,又悄悄來到王清江身旁,把頭埋在王清江的耳邊:“王書記,9號房已經打開,樂花子在那裏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