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誰來接任專員(3)(2 / 3)

沒等孟達山開口,他將一遝資料遞過去。意思很清楚,用資料說話。

他顯然是有備而來。

不打無準備之仗,從炸橋的那一天起,他就準備了打官司,各種資料已備足備齊,隻等傳訊。

一共有四份資料,孟達山一一過目。

第一份資料是備忘錄,完整地記載了炸橋的討論過程。參加討論的人員名單附後。這份名單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地委委員和行署副專員。顯然,炸橋是集體決議。

第二份、第三份資料是專家建議,分別為地區橋梁專家和省橋梁專家的建議。顯然,炸橋是專家的意見。

第四份資料是質量檢測報告,稱橋梁有質量問題,不炸橋將會發生坍塌的後果。

綜上所述,炸橋有理。

四份資料果然封住了孟達山的嘴,也代替了王清江的彙報。不用解釋,沒有人說他錯了。

錯的是韋旺,他站在旁邊很窘迫。他還是第一次見到第四份資料,這份資料從什麼地方翻出來的,他一點都不知道。

現在他不得不佩服王清江的出其不意。韋旺甘拜下風。

盡管如此,孟達山還是破口大罵一頓。罵人的依據是,彩虹橋有質量問題,是他倆的失職,就該挨罵。

對王清江來講,挨罵是小事,隻要不追究他的責任,他就可以睡安穩覺,就百事大吉。

後來,民心橋在原址重建起來,改名叫連心橋,老百姓稱之為傷心橋。

5

省委書記走了,聰江又回到王清江說了算的日子。現在,他考慮最多的不是落實省委書記在聰江的重要指示,而是用什麼法子消除炸橋在人們心中的影響。

此事不擺平,聰江無寧日。

還有一個心頭之患,就是韋旺居然在他眼皮底下搗鬼,膽敢在省委書記麵前告“禦狀”——必須把韋旺搞走。

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主動向省委攬過,請求省委處理他倆在炸橋中失察的責任。憑他的政治敏感,省委肯定要處分人,並且處理的人一定是韋旺。因為炸橋是政府行為,必須有人來負責任。誰負責任?處理行政一把手最恰如其分。果真如此,那麼既解了心頭之恨,又平息了炸橋風波——一箭雙雕。

太好了!就這樣做。

此時此刻,王清江進入興奮狀態。他驚奇地發現,他這麼一大把年紀,腦袋還像年輕人那樣好使,一眨眼就是一個主意。

現在再來考慮誰來當專員。孟達山已看出他這個班子有問題,臨走時答應給予考慮。這就行了,一把手說考慮那是謙虛的說法,基本上就是答應了。

誰當專員?徐時岸,此人在聰江資曆老,群眾基礎好,又有能力,是當專員的材料。缺點就是自以為是,不“尊重”領導。前一輪專員選人時,有人推薦了他,被他給頂了回去,讓韋旺撿了個便宜。這一次仍然不能用此人。

王清江有一個用人的觀點,那就是聽話。至於能力,那要放到第二位。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能辦事,有能力的人都不太聽話,這是不爭的事實。用的人一定要看對自己有沒有威脅,選有威脅的人配班,就是在跟自己製造危險,更談不上駕馭;退一萬步講,像徐時岸這樣的人當了專員,也不會賣力做事;他的心早就涼了,早就覺得自己應該當專員,甚至當地委書記。

用人要出其不意,這是王清江又一個用人理論。所謂的出其不意,就是用一些人們沒有想到的人;大膽地用這種人,不愁他們不聽話。當初提拔韋旺時,誰都沒有想到韋旺會當專員。由縣長直接當專員,不僅韋旺本人沒有想到,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這就叫出其不意。韋旺當專員之初,對他執弟子禮,感恩戴德,俯首稱臣,謙虛得像小學生,這就是出其不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