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應有結果(1)(3 / 3)

欠交流。

果不出所料。

孟達山開門見山地問道:“我不召見,你就不來,駕子還挺大的,是不是想避嫌?”

“您是省委書記,我是小字輩,想巴結都巴結不上,還避嫌?”馬難生嘻嘻哈哈地解釋道。

書記嚴肅,他就打哈哈。這樣可以把嚴肅的氣氛攪和得不嚴肅。

“沒有這個意思就好。”孟達山笑了起來,但很快又嚴肅起來,說:“告訴你,還有幾個月我就要退休。你現在不來看我,退休後你更是不會來看我哩。我不要你經常給我彙報,我隻想多了解一點下麵的情況,難道你一個月擠出一點時間來陪我一次不行嗎?”

馬難生心頭猛地一震。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雖然省委書記位高權重,但是權力不能代表一切,權力不能取代親情。“位高人孤獨”,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

孟書記現在身邊沒有親人,老伴去年去世,女兒去了法國,兩個侄兒成家後搬了出去。小外孫今年也被接到法國。雖然來他家的人仍然絡繹不絕,但都是例行公事,一切都是公事公辦,缺少家庭那種氣氛。馬難生是他家多年的常客,早已融進他的大家庭裏,算是他家庭的一位成員,他們家從來沒有把他當成外人。在這個大家庭裏,最開心的事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討論問題,有時爭得臉紅脖子粗。孟達山不參與孩子們的爭論,也不插話,總是靜靜地坐在那裏當聽眾,從爭論中找樂趣。年輕人鋒芒畢露,認識問題不是很全麵,甚至有些偏急,但是看問題很準,能抓住問題的實質,當然意見經常不統一,時常是互不相讓。每當爭執不下時,孩子們請他主持公道,他的話一言九鼎,判誰對誰就對。馬難生總是勝方,女兒說他偏心。怎麼偏心?沒有人比親生女兒親。女兒隻得說蠻話,說父親重男輕女。說得大家哄堂大笑。

可是溫馨的日子一去不複返。

這是題外話。這次召馬難生來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談。省委已決定把王清江調到省政府任秘書長,讓馬難生當書記兼專員。本來兩個人一起談話,找不到馬難生就隻好分開談話。王清江是上午談話的,地點在孟達山的辦公室。在場的還有省委副書記雷子明,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吳忠。

談話的氣氛不是很輕鬆。

王清江這一次雖說沒有被提拔,但絕對沒有貶他,是從重要崗位到重要崗位,從熱門到熱門,與權力中心越來越近。應該高興。可王清江一百個想不通,一百個不滿意。同樣是地市委書記,為什麼人家進省城都是提拔?為什麼偏偏他就隻能平調?他的期望值是副省長副書記,最差也是人大副主任,沒想到是平調。雖然秘書長是省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也是黨組成員,但不能同日而語。他更清楚,離開了地委書記這個崗位,不是一方諸侯,說話、辦事的分量就要差一大截。失去了這次機會,就失去了一串機會,再也沒有本錢問鼎副省級的位置。

不能怪省委,隻能怪他自己不爭氣。省委向中央推薦了他為副省級幹部候選人,怎奈考察沒有通過,聰江對他的評價太差,甚至有老同誌說他有夠抓起來的資格。中組部這次考察是一竿子插到底,考察組成員都是中組部的幹部,絕對不帶任何觀點。王清江當然不知道是考察的原因,他這個人就是有些太自信了,從來沒有瞧不起自己的時候。

這就是他的失策。

孟達山見他還在鬧情緒,非常惱火地說:“清江同誌,你當省政府秘書長是省委的決定。有意見也好,有委屈也好,但必須服從,必須到位。其他話我不說了,你是當領導幹部的人,應該知道黨的原則和黨的紀律。”

王清江悶悶不樂地走了。

“你不會也有意見吧!”孟達山問。

馬難生緩過神來。他不願一肩挑。書記和專員由一個人擔任有弊有利,而且弊大於利。權力集中好辦事。好幹事業,這是利。權力集中了容易滋生腐敗,這是弊。自身的免疫力不頂用,病菌是無孔不入悄悄把人擊倒。受人掣肘看起來是件壞事,但有時也是好事,至少不會犯錯誤。“老百姓不羨我能,隻怕我貪。”這句話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老百姓首選官員的不是能力,而是廉潔奉公。母親的話又在耳邊回響——不求大官,隻求平安。

這個問題好辦,想當專員的人多的是。中國是官員大國,最不缺的就是官員。一肩挑是暫時的,是有意安排的。孟達山明確地告訴他,地改市之日就不一肩挑。為什麼要這樣安排?省委是聽了中組部考察組的建議後才做出這樣的決定。中組部在聰江考察時明顯地感到馬難生的呼聲很高,大家已經認同並希望他一肩挑。

一個人是沒有多大的能耐,但是一個官員的能耐就不能小瞧。“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這是一副對聯的上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老百姓都說好官是人民之福。

3

軍分區招待所住進了三位神秘客人。

黃間被客人請進房間。她眼睛一亮,這不是中紀委審理室副主任劉大明嗎?沒想到這麼快就來聰江。

看來要動真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