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不一樣的壬寅宮變(1 / 2)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

這句話放到官場上就更是至理名言。

官場上從來就沒有必然的你死我活,隻有各種利益考量之下的合作與妥協。

這其中的道理,黃鳴也是在二十年前的那場失敗後,方才慢慢領悟,隻可惜他領悟這一切時太遲了。

而現在,他終於是將這一領悟運用到了實際之中,靠著拿捏著眾人把柄,輕而易舉就化敵為友,讓南京各方勢力都為自己所用,成為保境安民,對付深藏在暗處的白蓮教的一枚枚有效棋子。

所以在之後的半來月中,不光南京安然無恙,江南其他各地的江河水流也並沒有因為這場數十年難遇的大雨而出現多大的險情。

雖然中間確實曾出現過一些問題,但在各地官府和大族的通力合作下,些許難關都被輕易克服,穩守河堤。

至於白蓮教,他們確實也曾意圖在其他各州府鬧出動靜來。

可每當他們真要起事時,就會搶先被早已無孔不入的錦衣衛查知,然後配合著官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之一舉殲滅。

就如二十年前作為核心的熒惑被黃鳴拿下後一般,這次的白蓮教也在各地官府有針對性的攻擊下迅速冰消瓦解,再難有任何威脅。

就這樣,一場籠罩在江南境內的危機被徹底消除,對許多人來說,甚至都沒有察覺到有任何不同。

倒是這場持續了數月的大雨,在十月進入下旬後便迅速停了下來,總算是讓黃鳴和南京眾多官員可以真正的放下心來。

而就當黃鳴以為一切重新回歸平靜,自己可以重新過上悠閑生活時,一封來自京城的急信,卻如五雷轟頂般,把他震得徹底陷入了長久的驚慌之中。

這是一封通過錦衣衛的渠道,以八百裏加急的方式送到黃鳴手上的急信。

這送信手段本身,就已經足夠讓黃鳴有些驚訝了,而當看到信封上所留的出信日期,以及寄信之人的身份後,他就更覺事關重大了。

今日是十月二十三日,可信居然是二十一日才從北京發出的。

也就是說,短短兩日時間,這封信就從北京千裏迢迢直送到南京。

按此效率,也就隻有邊關告急之類的軍國大事,才會讓朝廷不惜代價地用上八百裏加急的手段傳遞情況了。

而寄信人的身份,竟是他的父親黃錦!

一個常年待在宮裏,一個月都未必能出一次宮的人,居然就能不顧影響地給遠在南京的兒子送如此急信,這事本身,也夠駭人聽聞了。

顯然,黃錦這回是真顧不上後果,必須以最快的方式,把一件極其重要的消息讓遠在千裏外的兒子知曉。

其實在拆開書信看裏頭內容之前,黃鳴還是很淡定的。

因為他是穿越者,知道信中寫的會是什麼大事——壬寅宮變嘛。

隻要是對大明曆史有所了解的人,就必然會對這一在明朝曆史,乃至中國古代曆史上都享有盛名的刺殺皇帝一事有著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