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研究的結論被證實是錯誤的,佩基並沒有退出積極的科學研究前沿。
首先,佩基實驗室1990年承認了錯誤,並自己報告了出錯的原因(兩個缺損中他們先朝向了一個錯的)。其後,他們開始了其他研究,特別是Y染色體的基因組學研究。從1992年開始,他們發表了人類Y染色體的小段圖譜,2001年發表了全部圖譜。2003年6月19日,佩基實驗室和華盛頓大學基因測序中心的合作者們發表了Y染色體DNA序列及其分析。這些文章的發表使佩基等科學家從十多年前重大挫折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Y染色體上95%的區域是男性特異區域,裏麵含有和男性有關的基因,共有156個轉錄單位,有78個編碼蛋白質的基因,最後是27個完全不同的蛋白。
約10%的基因是近幾百萬年才從X染色體移到Y染色體上來的,還有20%是更早以前來自於X染色體的,其餘的是一些回文結構。
SRY基因的發現,加深了人們對哺乳類性別決定基因的認識,這不僅對闡明人和哺乳類的性別決定機製和性別分化中基因的作用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以SRY基因為基礎進行早期性別的基因診斷在醫學遺傳學、優生學和動物育種學上也有很大的運用潛力。如目前已發現孕婦外周血中可能含有少量的胚胎脫落細胞,如果能用某種技術將這些細胞分離出來,就可對這些細胞進行SRY基因的檢測,從而確定早期胚胎的性別分化方向。如果以後能做到這一點,也必將為產前診斷開辟一個嶄新的途徑,以預防連鎖遺傳病的發生。近年來利用胚胎切割和胚胎移植技術,結合早期性別的基因診斷,進行經濟動物(如奶牛)的育種已獲得初步的成功,該領域潛力巨大,必將推動育種業的迅速發展。
人為什麼會有疼痛感
古人曾有過疼痛在心還是在腦的爭論。直到現在人們才知道,痛是由腦感知的。至多經過1秒鍾,大腦就知道腳趾被刺痛了。丘腦最先感到痛的,而辨明痛的部位和程度的任務是由大腦皮層完成的。
那麼,如果腦子根本沒有過疼痛又會怎樣呢?一隻狗若在隔離狀態下養大,從出生以後它就未經曆過碰撞或擦傷的痛苦,它忍受針刺的能力與眾不同,鼻子碰到燃燒的火柴也不馬上跑開,它比在正常環境下飼養的狗有更多的“忍痛”能力。
巴甫洛夫的試驗進一步證明:饑餓的動物為了獲得生存所必需的食物,哪怕是經受電擊、經受燒灼的痛苦也在所不辭。因為“腦子”告訴它們,這時食物比疼痛更重要,因此也就不怕痛了。
在神情專注或其他特殊情況下卻感覺不到痛,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有一種“閘門控製”的理論,在國際上流傳甚廣。根據此種理論,神經係統隻能處理有限的信息量,這中間有一道“閘門”,過多的信息將被拒之門外。
比如,腳趾踢痛了,用手去撫摩幾下,這種疼痛和撫摩的感覺到了“閘門”那裏,就隻能“合二為一”地通過。一半是疼痛,一半是撫摩的快感,與剛才全是疼痛的感覺相比覺得撫摩以後痛的程度輕多了。
但“閘門控製”理論對疼痛的解釋並未做到盡善盡美。“幻肢痛”就是一個未解之謎。據統計,切去肢體的人中有將近30%有過或輕或重的“幻肢痛”現象,有些人甚至在許多年後還無法消除它。1995年一封讀者求醫的信件在一家報紙上刊出,說他母親雖因工傷絞斷右臂達30多年之久,可患處一直疼痛不止。
對於一般人來說,不同的人對同等程度的刺激的感受不同。一般說來,女性比男性怕痛。根據有關的研究資料,除了大腿骨部外,人體各部位的疼痛都是女比男怕痛。女子更怕痛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女性纖細柔弱,也可能是由於女性自以為“弱者”,不以喊痛為恥。但“男子漢大丈夫”們卻要逞英雄,即使疼痛難忍也不肯輕易叫痛。美洲的印第安年輕男子,常用鉤子穿過皮膚,把自己吊起來,以此為娛樂的方式並引以為榮。此時他們談笑自若,似無痛感。
長期以來,疼痛是醫學界唯一難以定義而又不能客觀測量的病症。但科學家相信,對疼痛的研究,疼痛是否與性格有關、是否有疼痛記憶、如何測定疼痛程度等方麵正在進行。讓我們對新的研究成果拭目以待吧。
人類基因組計劃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