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美國政府投資30億美元,啟動了人類基因組計劃。此後,英、法、日、德、中等國先後加入。2000年6月26日,被稱為“繼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爺以後意義最為重大的生物學發現”的人類基因草圖繪製完畢,人類基因組計劃初步完成。那麼,這項曆時10年、耗資幾十億、被科學家們推崇備至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對人類的生存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基因:基因是具有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的長鏈,這條長鏈是由4種脫氧核苷酸分子連接而成的控製生物遺傳性狀的最基本單位,生物所有的遺傳信息和遺傳性狀都隱藏在其中。
現代遺傳學認為,基因是遺傳的基礎,它決定了人體的各種性狀。例如亞洲人有黑眼珠,而歐洲人則為藍眼珠,此外人的身高、相貌等大都由基因決定。
不僅如此,人類所患的疾病有許多是基因病,基因與疾病有密不可分的聯係。
基因病又叫做遺傳病,也可說是由於遺傳物質的變化而產生的疾病。然而根據人們以往的理解,遺傳病是與生俱來的,也就是說這種疾病是從父母那裏遺傳而來的。隨著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人類對遺傳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目前認為遺傳病既有從父母那裏遺傳而來的可能性,也有不從父母那裏遺傳而來的可能性。例如尿黑酸症等病,它們既屬於基因病也屬於遺傳病,可從父母那裏遺傳而來的;然而人人都怕的癌症就是基因病,它不是從父母那裏遺傳而來的,而是由於在出生後的成長過程中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基因改變而產生的。
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的基礎上,隨著人類對自身基因了解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可以根據每個人獨特的基因圖譜判斷人的健康情況,並且預測他患某種潛在疾病的可能性,通過這種判斷和預測,人們可以進行有效的預防;或是采用基因技術,向人體導入功能基因,修補、改變相應的缺陷基因,達到治療的目的;或是根據由基因圖譜提供的遺傳信息,最終解決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人類的一些遺傳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精神病等。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活到150歲將不僅僅是人們的夢想。除此之外,根據癌症、心髒病等疾病的病因,科學家可以在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幫助下,有針對性地研製和開發價廉物美的基因工程藥物。
此外,一場“綠色革命”也馬上會因基因組計劃悄悄地影響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農業。例如,根據水稻基因圖譜我們可以有選擇地培育出具有抗旱澇、高產、抗蟲等多種優點的農作物。我國著名農學家袁隆平發明的雜交水稻,就是部分利用基因工程學的知識實現的。山東農業大學的研究者在不久前分別在水稻細胞中導入毒蛋白抗蟲基因和抗除草劑的基因,培育出了具有明顯的抗除草劑效果和抗蟲性的新型水稻。而荷蘭的一家公司將轉基因技術用來生產一種具有抗菌、轉鐵等功效的乳鐵蛋白,一年的銷售額達到50億美元。
盡管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初步完成會給人類帶來巨大方便,但隨著對基因認識的深入,卻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副作用”。這正如美國伍斯特工藝研究所宗教和社會倫理學教授湯姆·香農向人們所警告的:一旦給出了基因組圖譜,對隱私權、保密權等倫理道德問題人們就必須加以重新思考。例如有些公司就會以基因特征為標準根據基因信息技術來選擇它的雇員,保險公司要通過基因信息來挑選客戶。一些社會團體、政府機構或是醫務人員或許會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對那些攜帶先天性基因缺陷的人們或家庭采取預防性保護措施,以防被監護者感到自卑,造成社會偏見,蒙受社會和心理壓力。否則,也許他們將在無形的精神壓力下痛苦地度過一生。
而且,片麵地強調基因的作用,甚至會給種族主義極端理論以可乘之機。
如果根據基因對未出生嬰兒進行篩選,就會出現更難以想象的事情。例如20世紀的天才之一、被譽為擁有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大腦的英國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時間簡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也許就會因為患有側索硬化症這種嚴重的遺傳性疾病而早早地離開這個世界,然而這樣罕見的天才對人類所作的貢獻,卻是許多正常人自歎不如的。又如,假如發現荷蘭著名畫家梵·高在未出生時攜帶著容易導致精神病的基因而剝奪了他生的權利,那麼一幅幅非凡的畫作就不可能被這個世界所擁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