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人體奧秘篇(4)(2 / 3)

更何況,某些別有用心的個人、組織或國家可能會利用基因組計劃的成果來製作“基因武器”,針對不同群體或種族的特異性基因,實現贏得戰爭、達到滅絕整個種族的目的。美、英、俄、德等國的專家都已經認識到了這種可能性。這並非聳人聽聞,而且早在1997年英國就成立了攻關小組,由生物技術、醫學等多學科專家組成,研究其對策。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和其他一切科學技術的進步一樣,既可以給人類造福,也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因此人類應該慎重地利用這種高精技術,隻有這樣才能使人類社會更加美好。

了不起的克隆技術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譯,意思是生物體通過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從而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個體所組成的種群,簡稱為“無性繁殖”。

1903年,“克隆”一詞被引入園藝學,後來逐漸應用於植物學、動物學和醫學等方麵。廣義上的“克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隻是我們沒有把這些叫做“克隆”。

如:春天裏,人們剪下植物枝條,扡插到土裏,不久就會發芽,長出新的植株,這些新長出來的都是遺傳物質組成完全相同的植株,這就是“克隆”;還有,將馬鈴薯等植物的塊莖切成許多小塊進行繁殖,由此而長出的後代也是“克隆”。所有這些都是植物的無性繁殖,或稱為“克隆”,其實它是非常普遍的,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曾見過。

在動物界也有無性繁殖,不過多見於非脊椎動物。如原生動物的分裂繁殖,尾索類動物的出芽生殖等。對於高級動物,在自然條件下,一般隻能進行有性繁殖,所以要使其進行無性繁殖,科學家必須經過一係列複雜的操作程序。在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成功地無性繁殖出一種兩棲動物——非洲爪蟾。從此,揭開了細胞生物學的新篇章。

20世紀80年代後期,英國和中國等一些國家也先後利用胚胎細胞作為供體,“克隆”出了哺乳動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已用此種方法“克隆”了老鼠、兔子、山羊、牛、豬5種哺乳動物。

1997年2月23日,英國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的研究小組利用山羊的體細胞成功地“克隆”出了一隻基因結構與供體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這時,全世界非常關注,各種議論也層出不窮。“多莉”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生命的誕生沒有精子的參與。研究人員先將一個綿羊卵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吸出去,使其變成空殼,然後從一隻6歲的母羊身上取出一個乳腺細胞,將其中的遺傳物質注入卵細胞空殼中。這樣就得到了一個含有新的遺傳物質,但卻沒有受過精的卵細胞。這一經過改造的卵細胞分裂,增殖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隻母羊子宮內,隨著母羊的成功分娩,“多莉”來到了世界。

1998年7月5日,日本科學家宣布,他們利用成年動物體細胞克隆的兩頭牛犢誕生。1998年7月22日,科學家采用一種新克隆技術,用成年鼠的體細胞成功地培育出了三代共50多隻克隆鼠,這是人類第一次用克隆動物克隆出克隆動物。

早期胚胎發育的基因調控機製

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的諾貝爾會議決定,將199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聯合授予發育生物學家愛德華德郾B郾劉易斯、克裏斯蒂安尼·努斯萊因·芙爾哈德和埃利克郾F郾維紹斯,以獎勵他們“發現了早期胚胎發育的基因調控機製”。他們使用果蠅作為試驗係統,發現了重要的控製早期胚胎發生的基因規則。果蠅是研究遺傳學的經典生物體,在果蠅中發現的規則同樣適用於高等生物包括人類。努斯萊因·芙爾哈德和維紹斯使用果蠅識別和鑒定出一些決定機體發生和器官形成的重要基因。

劉易斯考察了基因是如何調控個體的每一個部分形成特定的器官。他發現基因在染色體中的排列次序與它們控製身體的部位是一致的。在發生複合物中的第一個基因控製頭部區域,在中部的基因控製腹部區域,而最後的基因控製尾部區域。三位科學家的突破有助於解釋人類的先天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