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燈會(1 / 2)

請靜妃先回永壽宮後,太後借口要查看乾清宮的情況,留了下來。

走進乾清宮,掃了眼福臨已經被包紮好的那隻胳膊,太後肅然危坐,看著福臨冷冷地說:“哀家不知道今個夜裏究竟發生什麼事,但不管怎麼說,皇上要是沒有合適的理由,就不該在夜裏召見貞丫頭,你那樣,是於禮不合。今晚的事,倘若傳出去,言官們會怎麼說?朝廷會怎麼議論,皇上可曾想過?你何必做那傷人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

借著燈籠的燭火,她瞅了瞅福臨晦暗不明的神色,壓住心裏的怒火,盡量保持聲音不急不緩地說:“依哀家的意思,來日方長。皇上有什麼念頭,都該擱下。”

福臨突然問:“皇額娘,您說阿貞會怨朕不?她會不會從此都不理朕了?”

見兒子如此癡情,太後無奈地搖了搖頭:“皇上,您是一國之君,貞丫頭就算再大的膽子,也不敢怨你。依哀家想來,她暫且有想不明白的地方,等過些時日,看準時機開解開解,等她轉過彎來,一切就都雨過天晴了,隻是,今晚的事情,切不可再發生,不然,你們的那點情分,早晚得磨損光了,皇上,咱們接貞丫頭入宮,為的是什麼,你都忘了嗎?”

福臨喃喃道:“朕沒有忘,阿貞是漢女,以忠臣遺孤的身份,被皇額娘養於宮中,既顯示出朝廷優待功臣的態度,又籠絡了漢臣,同時,還能通過她維係實力雄厚,忠於孔家的定南王舊部……”

“皇上既然都明白,怎麼還會做出那等子糊塗事?”太後歎了口氣,“今個這事,皇上也不想鬧得內外皆知吧?你想過沒有,若還不罷手,不依不饒的,早晚會出事,讓天下臣民們知道,皇上調戲忠臣遺孤,會怎麼看你?”

“貞丫頭不比其他人。”太後若有所指地說:“她出身將門,性情剛烈,而且,漢人的規矩比咱們滿人重,皇上若是強逼於她,哀家隻怕,她真能不顧性命,以死明誌。”

福臨想到之前四貞那絕然的模樣,不由若有所思。

太後的話語裏帶了些不快:“在哀家來看,皇上的名聲,這大清的江山社稷,比什麼都重要。貞丫頭並非那貪圖榮華富貴之人,也不是貪生怕死之輩,真要杠上了,皇上可曾想過,會是什麼結果?難道,皇上真得什麼都不顧了嗎?”

福臨一楞。

他隻是想借著酒意把生米煮成熟飯,若四貞執意不肯,橫下心拚個魚死網破,那就有違他的原意了。

想到若是當時他沒攔住,四貞手裏的金簪隻怕真會紮下去,福臨就有些後怕。

他何苦逼她,就像從前那樣談古論今,吟詩作畫不好嗎?舍不得她,他另想法子留她在宮裏多呆幾年就是,說不定,就能等到事情出現轉機,為什麼要這般孟浪行事,惹她厭憎呢?

酒意散了大半之後,福臨不由為自己之前的衝動後悔。

隻是傷口辣辣地疼,再被太後一番說教,他心裏有些不舒坦,瞥了太後一眼,福臨道:“皇額娘這是教訓朕了?您也說了,朕是一國之君,可朕這個皇上,當得何其窩囊,連一個女人都不能想要就要,這個皇上當得還有什麼意思?”

太後不語,隻定定地看了他一陣,看得福臨心裏頭有些發毛,方才道:“皇上,你想當明君還是昏君?”

沒等福臨回答,太後就徑自道:“在世人看來,當皇帝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是天下間最美的差事。身為皇子,打小就是錦衣玉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由一堆人侍候著長大,但你想想,真是這樣嗎?”

福臨想到自己從四歲開始,就卯初(五點)起床去書房讀書,不光要學習滿蒙的文字語言,還要學習騎馬射箭等滿清賴以起家的武功,到了後來,再加上漢文的諸子百家,可以說是比一般勳貴家的孩子辛苦的多,不由搖了搖頭。

“做為天子,皇上你擁有天下,有數不清的財富,有天底下最美的女人,能夠驅使天底下最傑出的人才,所有人都要對你俯首稱臣,但僅僅隻是這樣嗎?”

看著福臨怔然的模樣,太後的話語裏帶著鏗鏘:“皇上,若你隻是想當一個昏君,無所事事,不在意後世子孫怎麼評價你,的確是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大不了,敗光這祖宗留下的家業就是,可哀家知道,你想做明君,想有所作為,想把這大清的江山,在祖宗的基業上,創出更大的輝煌,而這,有多難,想必這幾年,你已經深有體會。”